新华社西安11月19日电(记者蔺娟)2025年的11月19日是第24个世界慢阻肺日。慢阻肺是一种常见的慢性呼吸道疾病,主要影响气道和肺部,导致呼吸困难,其早期症状往往被忽视,被称为“沉默的杀手”。慢阻肺常见症状有哪些?慢阻肺的危险因素有哪些?如何预防慢阻肺?听听专家怎么说。
西安交通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主任医师杨拴盈介绍,慢阻肺病全称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核心症状包括慢性咳嗽、咳痰、气短或呼吸困难。“气短或呼吸困难是慢阻肺的标志性症状,早期仅在爬楼、快步走等活动时出现,随着病情进展,患者在日常生活中穿衣、洗漱甚至静息时也会感到呼吸困难。”杨拴盈说,晚期患者可能出现体重下降、食欲减退、呼吸肌萎缩和乏力等症状。

西安交通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主任医师杨拴盈(左三)为患者查房。新华社发
杨拴盈介绍,肺功能检查被称为慢阻肺病诊断的“金标准”,可通过检测呼吸时产生的气流量和气流速度,了解患者的呼吸功能状态。受检者需要根据技术人员的口令,正确吸气和呼气。在肺功能检查结束后,应由专科医生分析结果,对病情做出判断。专家建议40岁以上、有长期吸烟史、有慢性呼吸道症状或家族史等因素的慢阻肺病高危人群,每年进行一次肺功能检测。
西安交通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副主任医师张明表示,慢阻肺的病因复杂,主要诱因包括烟草烟雾暴露、室内外空气污染、职业性粉尘和化学物质接触、遗传因素、儿童期反复呼吸道感染等。
如何降低慢阻肺患病风险或延缓慢阻肺进展?张明建议,首先要戒烟,这是最重要、最经济有效的手段,任何时候开始都不晚。第二,改善居住和工作环境,在空气污染严重时减少外出或佩戴防护口罩,做好职业防护,减少油烟和有害烟雾粉尘的吸入。第三,慢阻肺患者需在医生指导下长期、规范使用药物。第四,进行适度的运动训练、呼吸肌锻炼和饮食调理。第五,每年接种流感疫苗和定期接种肺炎链球菌疫苗,可有效预防呼吸道感染,减少急性加重。
专家表示,与慢阻肺的博弈是一场“马拉松”,通过科学的诊断、规范的治疗、积极的自我管理和坚定的信心,患者能够赢得更好的生活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