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中央宣传部委托新华通讯社主办

防疫战线上的“60、70、80”后——花地街疫情防控群像

2021-06-15 17:56
来源:半月谈网

自荔湾区新冠疫情发生以来,广东省广州市荔湾区花地街道有这样一群“60、70、80”后,他们不惧艰险、勇敢逆行,他们履职尽责、忠诚担当,他们在平凡的岗位上,保一方平安。

方炀城(右一)凌晨在华苑检测点查看防疫措施落实情况

60后纪检战线的防疫尖兵

方炀城是一名有着29年检察及纪检监察工作经历的纪检监察干部,从5月26日开始至今都没有回过家,带领纪工委全员上岗,吃、睡在单位。他带队每天步行上万步,深入大街小巷,在药店、社区医院、核酸检测点等各类场所进行监督检查,及时提醒各社区、部门、基层站所进行查漏补缺,督促各单位落实防控措施和责任。“做好自身防护”是每次防疫工作会议、全员核酸检测前夕方炀城经常叮嘱同事的提醒。5月下旬以来,方炀城带领街道纪工委开展疫情防控检查35次,巡查检查35个场所,发现问题25个、推动整改问题25个,以坚强纪律保障推动疫情防控各项工作落实落细落地。

方炀城也是怡芳苑核酸检测点的负责人,无论核酸检测任务多紧急,他都会亲自披挂上阵,开启“白+黑”工作模式,从怡芳苑社区前期“洗楼”宣传摸查,到核酸检测当天怡芳苑核酸检测点现场统筹管理工作。每天早上一早就到检测点,无论是现场布置、对接医疗队伍、物资调配、人员分配定岗,还是处理现场突发事件,直到晚上检测点关闭并对检测点进行清洁和消毒后才回办公室休息。

祝强(右二)部署落实辖内核酸检测点运行工作

70后核酸检测战斗员

祝强是西南政法大学法律系的高材生,面对一个比一个紧急的任务,依然思路清晰、沉着应对:不断增加核酸检测点,确保检测点设施设备调配跟的上,对接医护人员及志愿者及时分配人手、适时发动辖内居民群众受检避免扎堆现象等等。辖内3万多名居民群众的每一次核酸检测工作,都是对组织者的一次次巨大考验。在他的努力下,花地街道的检测点从原来的三个、五个增加到现在的八个,确保了居民群众能够安全、有序、高效完成核酸检测工作。

科学的管理是疫情防控的关键,一个小环节的优化,就能给整个检测流程带来高效运作。封控初期,医护人员每做一个人员的核酸检测就会换一次手套,但是基层点不是单人单管,基本都是五人一管,经过祝强与医院沟通交流后,在确保符合医疗要求的前提下,医护人员严格用酒精消毒并且每一组检测后更换手套,只是这一个小小动作的改变,就把整个检测流程效率提高了一倍。

工作人员的合理安排,每个岗位的高度配合,同样是核酸检测重中之重。每次检测都要出动80名街道工作人员,120名志愿者,110名医护人员,而每次检测的时间、地点则会随时变动,如何把这些工作人员调配好也是重要环节。祝强带领大家每次都做好表格,根据报名人数,提前分好组,基本上检测前都能把工作人员安排到位,并且岗前培训,只要医护人员一进场就能马上开工。

姚海兴(图中)在现场部署供货设点工作

85后后勤保障大管家

作为后勤保障大管家,姚海兴是花地街道党工委最年轻的班子成员,是一名85后。平日里,家附近的菜市场开在那里都搞不清楚,更别说荤素搭配了。然而,这次疫情的到来,让负责物资保障工作的姚海兴,一下子成为辖内3万多名居民群众以及街道工作人员、志愿者、工地工人们一日三餐的后勤大管家。

“每天一睁眼,一想到辖内3万多名居民群众的吃饭问题,就倍感压力巨大。”虽然经过连日奋战,花地辖内的米面粮油肉菜等基本物资得到最大程度保障,但姚海兴依然不放心,不断地推演着可能出现的问题:供应商、供货布点、线上+线下的衔接等等,无论中间那个环节出了问题,都会造成混乱甚至恐慌,后勤保障不容有失!

多方奔走,紧急联系大型供应商。在封控初期,联系大型供货商,既要保质又要保量,是摆在荔湾南片地区每条街道面前的难题。为此,姚海兴除了不断协调区有关部门以外,还四处发动亲友一起寻找供应渠道,在打了无数个电话、经过多方的共同努力后,花地街在全区最快开展与肉联帮、朴朴超市、京东到家、友邻集市等电商企业合作,并在全街8个封控社区合理设置10个配送点,引进温氏集团、粤旺集团、广州公交集团、万客隆等企业流动肉菜供应车,不定时在有需求的社区提供封控区内肉菜现场售卖,设置22个临时供应点,满足群众现场购物的多样化需求。每日约提供肉类650公斤、蔬菜700公斤、水果600公斤,包点1200袋。在全市率先引进生鲜无人售卖机,在两个社区设置9台售卖机共72个售卖柜,提供无接触生鲜售卖服务。

关注弱势群体,绝不能让一名困难群众掉队。花地街对辖内有需要的困难群众约70人一一上门探访,定期送上水果、营养包及防疫物资。每日免费提供爱心中餐、晚餐,并送餐上门,确保困难群众每日基本生活得到保障。同时,花地街为辖内独居孤寡老人赠送并安装平安通智能手环,保证及时掌握老人生活动向,密切对老人的关注和服务。妥善安置因封控而滞留在街道辖内人员,精心布置两处安置场所,为滞留人员提供30张床位,主动帮助滞留人员解决吃饭、喝水等生活基本需求,稳定情绪,让其安心。

在基层疫情防控的最前沿,像方炀城、祝强、姚海兴这样的60、70、80后,仅仅是众多奋战在一线的抗疫人员的缩影,他们平凡如你我,但只要积沙成塔、集腋成裘,同担重任、奋起抗击,就能汇聚成磅礴的力量,最终战胜疫情。(吴志云)

来源:广州市荔湾区花地街道党工委

责任编辑:孔德明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