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中央宣传部委托新华通讯社主办

战”疫“”四大员“李明和他的”钢钉“战友们 记济南市市中区四里村街道退役军人疫情防控志愿者团队

2020-05-20 17:02
来源:爱济南新闻客户端

“沧海横流显砥柱,万山磅礴看主峰。”在这场波澜壮阔的举国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人民战争中,济南市市中区四里村街道诞生了一支以共产党员为主体的退役军人战疫情志愿者团队,他们夜以继日奋战在疫情防控第一线,像一根根钢钉一样钉在疫情防控的每个战位上,坚韧不拔,严防死守,为保卫辖区人民群众安全健康做出了重要贡献。

这支“钢钉”团队的战“疫”大剧,由人称战“疫”“四大员”的李明拉开了帷幕……

“司号员”:吹响战“疫”集结号

2004年,李明从部队退役来到四里村街道办事处综合治理中心成为一名城管人。由于他素质过硬、成绩突出,很快成为工作骨干;又因为他军旅情结浓厚、热心服务,领导责成他负责辖区退役军人联络服务工作。为此,他创建了退役老兵微信群,利用这个网上平台组织大家开展各种公益活动,深受退役战友们欢迎。在大家的心目中,这个退役老兵群就是他们的网上军营和精神家园。

2020年1月29日,也就是庚子鼠年正月初五,四里村街道办事处接到济南市退役军人事务局发来的战令,要求他们抽调5名政治上强、年纪轻、身体素质好的退役军人,于当日晚上10点到济南南高速路口报到,参加夜间疫情防控。街道办事处领导立即把组建退役军人战疫情志愿者团队的任务交给了李明,并指定他为战“疫”志愿队队长。领受了新任务的李明立即把组建战“疫”团队的信息发到了群里。

“我是共产党员,我必须先上!”

“国家有难,我必须上!”

“我报名!无条件服从指挥!”

“关键时刻要冲得上,咱兵不能白当!”

“别说是连续夜间执勤十几个小时,就是24个小时也值!”

……

退役战友们个个摩拳擦掌、主动请缨,不到半个小时,报名人数达到了几十个。

随即,最先报名的退役军人脱峰向李明建议:夜班岗从晚上10点到次日8点共10个小时,按每班两人两小时计算至少需要10人,干脆我们把济南南高速路口夜班岗都包了吧!

真是英雄所见略同,两人不谋而合。紧接着,他俩商量着按照年龄由小到大排列选拔了11名精兵强将,上报了市退役军人事务局,很快得到了批准。

就在这天晚上9点整,这支由脱峰担任分队长的战“疫”小分队按规定时间提前1小时到达指定地点,从交通警察手里接过了济南南高速路口疫情防控战位,肩负起了夜间守卫济南南大门的重任。

“指挥员”:排兵布阵唱响“钢钉”战“疫”之歌

自从战“疫”打响,手机上的退役老兵群就变成了掌上战“疫”“指挥部”,李明挑起了指挥员的重担。

战“疫”小分队进驻济南南大门后的第七天,市退役军人事务局又要求四里村街道办事处派出更多的退役军人参加疫情防控。对此,李明早有思想准备,对老兵情况更是了如指掌:辖区共有退役军人61名,最大的54岁,最小的28岁,其中两名在外地探亲因封城难以返回,一名在服役期间负重伤身体残疾不能参加执勤,再除去11名已参加战“疫”的,还有47名。他把这些人员科学搭配,组建了5个白天战“疫”小分队,进驻社区遂行疫情防控任务。而这些工作,都是在手机上动动手指完成,确保了及时迅速到达指定战位。

为了加强对疫情防控的指导,市疫情防控指挥部几乎天天发布疫情通报,李明随时把这些疫情动态信息传递给退役老兵群。一天,一条来自南方的疫情通报披露,路口检查进出车辆发现有人把发烧病人藏匿在轿车后备厢企图蒙混过关;李明随即把这条信息转发给每个执勤老兵,并增添了检查车辆后备厢的规定,及早避免了类似问题的发生。

李明还利用退役老兵群畅通了与每位执勤老兵对话渠道,执勤中遇到什么问题,对执勤有什么意见建议,大家随时可以向他反映,而李明总是在第一时间予以解决。有个执勤小分队反映,一位队员八十多岁的老父亲身体欠佳,需要儿子顿顿送饭,中午临近饭点,队员因在岗执勤不能送饭,希望能找个临近的战友帮助一下。李明得知后立即通过微信安排了一位在家休息的老兵为老人送饭,解除了战友的后顾之忧。

李明还为退役军人战疫志愿团队制定了严格的纪律和制度,并利用手机上的退役老兵群检查督导落实情况。每个执勤小分队一上班,首先由专设的登记员进行到岗考勤登记,然后利用体温检测仪互相监测体温,合格后才能上岗。对这些制度的落实,都要现场拍下照片上传到群里,作为落实到位的凭证。

“保障员”:担起了“粮草先行”的重担

“兵马未动,粮草先行。”作为一名退役军人,李明非常懂得做好后勤保障的重要性。

正月初五那天,从接到组建退役军人夜间战疫志愿团队的战令到集结到位,前后总共只有十几个小时准备时间,而后勤保障在当时是毫无准备、“一无所有”。情急之下,李明自己开车上路当起了采购员。当时,大多数商家关门停业,正在营业的医药机构防疫用品已出现了短缺。李明四处求援,跑断了腿、磨破了嘴,自掏腰包购买了200只高价口罩、四箱84消毒液,还购买了部分防护手套,护膝、棉帽和一部分方便面、矿泉水,送到了济南南高速路口执勤点,以解燃眉之急。

那一天晚上,寒风凛冽,雨雪交加,空旷的济南南高速路口气温降到了零下五六度。尽管大家在集结之前都穿上了保暖的衣服鞋子,但登上战位执勤不一会都冻透了。执勤点没有房屋用于休息和遮风挡雨,队员们手冻僵了就搓一搓,脚冻僵了就跺一跺。半夜三更,渴了想喝口热水,可是收费站唯一一台锅炉引损坏只能提供不开的温水。饿了,只能啃点方便面。想喝点李明带来的矿泉水,喝到嘴里的却全是冰渣……

第二天一大早,李明见这些情况向办事处领导如实作了汇报,领导非常重视,特事特办,立即拨专款为每个夜战队员购买了一件棉迷彩服、一件棉军大衣、一双保暖军靴,还购买了中药热帖,供队员们贴在身体上驱寒保暖。为了能为执勤点提供保暖的休息场所,办事处还购置了保暖板房安装在执勤点。为了能让队员们喝上热水,李明还联系高速路管理部门修好了茶炉。

济南南高速路口退役军人志愿团队顶风冒雪战疫情的故事通过微信不胫而走,引来了诸多饭店在深夜送来了热腾腾泉城大包,送来了营养丰富的盒菜盒饭,战争年代山东革命老区人民拥军支前的热烈场面又重新展现。李明经过考察,货比多家,优选了定点饭店在夜间提供热菜热饭保障。

在部队,有句流行的赞语叫作“进了饭堂哈哈笑,上了训练场嗷嗷叫”,说的是后勤保障也是战斗力。李明的努力,办事处领导的支持,同样为退役军人勇战疫情带来了“嗷嗷叫”的效果。

“战斗员”:人人都是响当当的战“疫”“钢钉”

3月5日,济南市根据疫情的发展,做出了撤离济南南高速路口执勤点的决定。官方统计数字表明,从1月27日至3月5日,济南市市中区三个高速路出入口累计筛查车辆198260辆、筛查人员573028人,劝返外省籍车辆385辆,其中来自湖北的36辆,分类处置发烧人员、集中留观、居家隔离6894人,未发生一起处置不当事件。

已经在济南南大门夜战了一个多月的11名钢钉队员,人不解甲马不卸鞍,又转战四里村辖区5个社区担起了夜间疫情防控执勤的重担。他们与47名在其他小区执行白天疫情防控任务的退役军人相互辉映,同频共振,共同筑起了一道战胜疫魔的“钢钉”屏障。

李明,共产党员、头号“钢钉”。疫情防控阻击战打响以来,身为退役军人战“疫”团队队长的他,夜以继日地奔波在各个执勤点上。实在累了,就找个地方打个盹;实在饿了,就随便在执勤点上找点吃的充充饥,一连一个多月没顾上回家。六岁的女儿和三岁的儿子给他发视频,他强忍泪水报以笑脸。每次跟妻子通电话,说的最多的都是那句话:“你在家好好看好孩子看好家,我和战友们在外面看好你们和大家。”

脱峰,共产党员,夜战分队分队长。庚子年大年初一,他驱车和爱人回聊城老家探亲,路上接到战友发来的信息说,现在疫情很严重,要求他在聊城帮忙买些口罩和酒精。当他赶到药店时,酒精已经卖完了,只剩下了80只口罩全部买了下来。他对爱人说,看来国家真是有难了,我回去后也要到一线去抗疫。爱人二话没说,当即表态支持。义无反顾的脱峰第一个报名参加了战“疫”志愿团队,成为一名响当当的骨干“钢钉”。

胡东,共产党员。战疫情打响后,他在退役老兵群里第一个喊出了“国家有难我先上”的口号。年迈的母亲深明大义,告诉他“尽管放心上前线,要是在年轻几岁,我也会去为你们送饭”。母亲的鼓励,给了他巨大的力量,感到浑身有使不完的劲,每天都朝气蓬勃斗志昂扬地战斗在疫情防控岗位上。

孟凡新,共产党员。这位从铁军师走出来的退役军人,在疫情防控阻击战的战位上,时时处处以铁军精神激励自己,以铁的信念、铁的意志、铁的团结、铁的纪律、铁的作风为准则,严格规范自己做好执勤工作全流程的每个细小环节。深夜执勤,面对喝得醉醺醺不服从进入小区体温检测的居民,他沉着冷静,了解到他父母双亡、妻子离婚,精神受到打击而借酒浇愁。找准病因,孟凡新动之以情、晓之以理,最终平复了这位居民情绪,愉快地接受了检测。

李鑫凯,共产党员。妻子还有7天就要分娩,他却义无反顾走上疫情防控第一线。亲友不理解,唯有妻子知晓丈夫的心思:他这是要为即将出生的儿子做出个好样子!在执勤战位上,他一丝不苟落实执勤要求。遇到有快递、外卖小哥给小区居民传送物品,他总是主动接洽,讲明不能进入小区的规定,热情地代替他们把物品送到居民手中,受到了居民们的热烈点赞。

杨廷钊,入党积极分子,参军入伍最大的遗憾是没能加入党组织。在退役老兵群里,他以共产党员为榜样争先恐后报名,成为第一批进入战“疫”执勤岗位的一员。面对疫魔肆虐的大难和战疫情的大考,他埋在心底的入党渴望又一次像烈火一样燃烧起来,随即向党组织递交了入党申请书,恳求党组织严格考验自己。在工作中,他一言一行都自觉按照党员的标准要求自己。他晚上在自己的战位上执勤,白天在自己居住的小区休班,主动帮助小区的工作人员喷洒灭菌药物,为疫情防控多做贡献。

……

看看吧,这就是勇战疫情的退役军人。虽然四里村办事处58位战疫队员队员大多数不知他们姓甚名谁,但我们知道他们有个共同的名字——战“疫”“钢钉”!

记者:朱国梁 编辑:苏岭红

责任编辑:孔德明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