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中央宣传部委托新华通讯社主办

张其成:儒家是教人追求快乐幸福的,快乐、乐观本身就是养生

2019-08-28 09:13
来源:中国中医药报7版

原标题:快乐、乐观本身就是养生

中华文化向来具有积极乐观的气质。中国儒家文化深层次里有一种快乐、幸福、安详的气质,儒家是教人追求快乐幸福的。儒者看待世界的目光是春天般的,儒者眼中的世界是一个温暖的、生生不息的世界。《论语》里的孔子、颜回,物质生活极为简单—“一箪食,一瓢饮”,但是他们的生活感受是愉悦的、幸福快乐的。显然,儒家所提倡的这种快乐、幸福不由外在物质条件支撑,而是基于一种对自身内心修养的确定、相信,由内求而来的安详愉悦。

如果说儒家温暖如春,教我们从爱人中体验快乐,那么道家就是清凉如秋,教我们在智慧里体会逍遥。道家的快乐哲学更加彻底,更加不需要外部条件支撑。比如庄子告诉我们,与其“相濡以沫”,不如“相忘于江湖”,甚至“庄周妻死,鼓盆而歌”,当然庄子这么做有他的理由。问题却不在有没有理由,而在于他对于这理由的坚持,并付诸行动。很多人或许有和庄子同样的想法,但是他们会把这想法隐藏起来,妥协于人伦世俗,循规蹈矩地行事。但庄子要做一个真实的人,虽处人间,即使不得不“吾行却曲”(被扭曲),但是对真的追求永远不会消失,并一定会在生活中表现出来。道家的快乐、逍遥,完全由个人坚强、清冷、理智的内心决定,是对真的一种坚持。

佛家文化慈悲为怀,“拔苦为悲之德,与乐为慈之德”,“慈”即给与“乐”。中国化的佛家文化有丰富的养生思想,其气质中也有“乐”的一面。比如我国佛寺常常有一尊袒胸露腹、喜笑颜开、手携布袋、席地而坐的慈祥胖菩萨,这就是“弥勒佛”。在供奉弥勒的大殿往往还能看到禅意深远的对联,比如说北京潭柘寺弥勒佛两边对联是:大肚能容容天下难容之事,开口便笑笑世间可笑之人;四川峨眉山灵岩寺弥勒殿的楹联是:开口便笑笑古笑今凡事付之一笑,大肚能容容天容地与己何所不容。这里面就含有了人生智慧、养生智慧——“笑”和“乐”。

90岁老中医的养生法宝:豁达+快乐

“笑”就要豁达、乐观、积极,是发掘自身的正能量。我的父亲,首届国医大师李济仁,生活中总是笑呵呵的,总是跟人竖大拇指,对谁都说:“你很好啊,你搞得好(工作)!”老人家现在快90岁了,还思维敏捷,红光满面,耳目聪明,这就是“笑”能养生的典型例子。

反面的例子在我们家也有,比如我的外公张根桂老先生,他是世传中医“张一帖”的第13代传人,医术很高,很受当地群众的尊敬,然而他有一个心结始终过不去。因为我外公没有儿子来继承他的祖传医术,本来有一个儿子的,因病早夭了,剩下4个女儿,因为“传男不传女”的规矩,我母亲她们姐妹四人都被我外公认为不能继承祖业,不能学医,他眼看着祖传医术无以为继,很抑郁失落,整天愁眉不展,还写了一首诗来表达:此命生来竟若何,前路辛苦后奔波。可怜一对贤夫妇,专为人家养老婆。他觉得没有什么盼头,女儿是帮别人家养的,自己一身好本领马上就要没有传人了。

即使后来我母亲以“孝女香”的坚持打动了我外公,我父亲还答应第一个儿子姓张,让“张一帖”有了传承。但是,我外公内心还是郁闷的。人一失望,一抑郁,也就不怎么爱惜身体了,身体状况就会每况愈下,60岁不到我外公就去世了。

女“张一帖”的养生诀窍:坚韧+乐观

“容”就是要包容、担待、豁达,是打开胸怀,不狭隘,能放下。唐代的净觉禅师说的:“真如妙体,不离生死之中;圣道玄微,还在色身之内。色身清净寄住烦恼之间;生死性起权住涅槃之处。”一切愁苦都是佛学修炼的起点,这种种烦恼其实蕴含着清净的佛性,佛性是每个人自身本就具足,只是被纷扰蒙蔽而已。大肚的布袋和尚能“容”,是因为他有他的担当——度天下人,使大家得圆满、得快乐。

这种担当精神常常和坚韧、包容等分不开,这一点在我母亲身上体现得尤其明显。我母亲张舜华用孝顺、坚韧感动了我外公,还坚守着外公定下的规矩:“你要么就不学,要学就学好。学好以后要么不嫁人,要么就找上门女婿,要守规矩。”母亲十几岁就支撑“张一帖”,非常能吃苦,非常孝顺,是当地有名的“孝女香”。母亲天生是一副菩萨心肠,见不得病人受苦,用母亲自己的话说就是:“病人叫到我,我就去。”那时候我们兄弟几个都小,母亲常常是背着小孩,带着药箱到外面去给病人诊病,群众给她几句话:“铁打的身体,马不停蹄,上到北京,下跑遍农村。”

在那个年代,一个女医生在乡下行医开业非常不容易,母亲为什么能把“张一帖”发扬光大,她能吃苦、能忍受各种的辛酸,其实这就是“容”——与传承“张一帖”的责任担当并行的包容、豁达、坚韧。不管怎么说,生活本身的劳累让女“张一帖”在五十多岁就病倒了,但是病并没有击倒母亲坚韧、乐观的内心,生病后的近40年来,她坚持锻炼,坚持给病人看病,她说:“能帮人看病,比做什么都高兴!”

“乐”助健康有科学依据

国内外相关研究已经表明,乐观程度高的人、快乐的人,他们的个人免疫系统相对比较强。

更重要的是,更乐观、更快乐的人习惯掌握自己的命运,更关心自身健康。美国的一个长达35年的追踪研究中,研究人员跟踪了100名哈佛大学的毕业生,每年对这些人的生活做一个回访并作详细记录,结果发现,吸烟后,那些低乐观者更不会放弃吸烟,健康状况也更差。另一项研究表明,面对吸烟、酗酒等有损健康的诱惑时,高乐观者更能抵制诱惑。(张其成)

责任编辑:孔德明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