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中央宣传部委托新华通讯社主办

薪火相传 大医精诚——国医大师刘志明学术研讨会在京召开

2019-05-22 09:27
来源:北国网

为深入贯彻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京津冀中医药协同发展项目精神,发挥涵盖京津冀在内的联合优势,进一步促进国医大师刘志明学术经验的传承,促进京津冀地区的中医药文化交流,受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委托,2019年5月17日至19日,由广安门医院“刘志明国医大师传承工作室”主办的“京津冀中医药协同发展项目—国医大师刘志明学术经验传承研讨会”在京顺利召开。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国医大师刘志明传承工作室负责人刘如秀、广安门医院人事处处长胡东鹏、广安门医院心内科主任李军、原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人事教育司副司长洪净、原国家卫生健康委科教司处长宋广霞等领导以及国内外知名专家、国医大师刘志明的学术传承人、海内外学者和研究生等100余人参加了本次会议。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人事教育司原副司长洪净、原国家卫生健康委科教司处长宋广霞、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国医大师刘志明传承工作室负责人、刘老学术继承人刘如秀、人事处处长胡东鹏、心内科主任李军,湘潭市中医药管理局局长周菲菲、湖南省发改委原副主任黄志军、中国老年医学学会副秘书长唐俊卿、湘潭市中医医院院长谢宏赞、湘乡市中医医院院长赵玲瑜以及国内外知名专家学者、国医大师刘志明的学术传承人和博士研究生等参加了本次会议。会议由工作室负责人刘如秀主持召开。

刘如秀在致辞中代表国医大师刘志明传承工作室对国家卫健委、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等各级领导给予的支持表示衷心的感谢,并且将国医大师刘志明传承工作室近些年的工作进行了汇报,并提出今后将继续传承中医薪火,践行医者仁心,将刘老学术经验发扬光大,为我国的中医药事业贡献一份力量。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人事教育司原副司长洪净在大会致辞中高度评价了刘志明教授的学术成就,并且希望中医后辈们能够继承好、发展好、应用好刘老的临床学术思想,应当加强刘老中医学术思想和临床经验的传承与创新,通过整理、总结、继承、发扬和创新刘老的中医学术思想,全面实施中医药的继承、发展、创新工作,促进中医药

事业发展。

原国家卫生健康委科教司处长宋广霞在大会致辞中在大会致辞中提出推进中医药传承要坚持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的方向,既不能厚古薄今,也不能以今非古。我们后辈应当继承刘老脚踏实地、精勤扎实的学术风气,提升中医药临床疗效,促进中医药科研发展和人才培养,扛起发展和振兴中医药事业的大旗,掌握好中医药事业发展的方向,走在继承和创新的前列。

湘潭市中医药管理局局长周菲菲代表刘老家乡的参会人员致辞,周菲菲局长在致辞中向大家讲述了国医大师刘志明回到湘潭家乡后的感人事迹,并且希望今后在刘如秀教授的带领下,中医的后辈们能够将刘老的学术思想、临床经验、专长绝技加以传承传播并发扬光大,这也是落实《中医药》和“传承发展中医药事业”的具体行动。

1925年10月,刘老生于悬壶湘水两岸的名医世家,自6岁便开始诵读中医经典。11岁时,便将《黄帝内经》倒背如流。然而,这一年,父亲病故,家境每况愈下,以致母亲无力供刘志明读书。但他坚持自学,日夜不辍。15岁时,刘志明拜湘潭名中医杨香谷先生为师,颇得其传。

抗日战争时期,日寇铁蹄侵略中华大地,1944年夏天,侵华战火燃及湘中、湘西一带。平民百姓死伤无数,瘟疫横行,尤其是发热性疾病,更是疯狂肆虐,19岁的刘志明遂将自身生死置之度外,冒着生命危险,深入疫区,救治百姓,以升降散与达原饮合方为基础,随证化裁,很快控制了疫情的蔓延。“刘志明善治热病”的声名不胫而走,誉满三湘。

新中国成立后,百废待兴,中医事业也迎来了新生。国家开始有计划地培养学贯中西、精专博通的高级中医人才。

1954年,周恩来总理从全国点将入京47名当时中国最优秀的中医,刘志明是其中最年轻的一个,从此,刘志明把一生的精力和热情贡献给了祖国的中医药事业,是后辈学习的楷模和榜样。因擅长治疗热病,刘志明被委以重任,负责创建中国第一支“传染病组”的重任。仅仅一年时间,“传染病组”从无到有,并能初步担负起中医防治传染病的职能。

1955年,北京、石家庄地区流行乙型脑炎,患病人数众多,死亡率高。刘志明受命于危难之际,率领全组成员主导全国中医防治乙型脑炎的工作,并在北京、浙江、辽宁建立起传染病医院,及时研制出药方,迅速控制了疫情蔓延。

血吸虫病在中国的存在至少已有2100多年的历史。1956 年,政府号召“消灭血吸虫病”,刘志明组织了全国第一支中医防治血吸虫病工作队,在浙江等地工作一年,口碑甚佳,成绩卓著。一九五八年七月一日毛主席从《人民日报》得知,余江县消灭了血吸虫病。毛主席提笔落墨,留下了千古佳作《送瘟神》。

1957年,北京地区流行小儿病毒性肺炎,西医治疗效果不明显。刘志明受邀和几位西医儿科专家一起开展研究,采取西医诊断、中医治疗的联合方案,很快控制了疾病流行。

在建国以后,数次大面积传染病流行中,中医均作为一支重要的防控力量参与其中。刘志明运用中医药治疗传染病,力挽狂澜的事迹,让人难以忘怀、津津乐道。

刘志明治学十分注重对中医经典著作的研究,认为历代医家无不从中汲取丰富的营养才得以充实、升华自己。虽然经方为历代医家所推崇,但刘志明认为:应用经方最忌以方套病,呆板不化。刘志明临证常用经方,但又不拘泥经方。无论经方或时方,都贵在灵活运用。这些病案,即可充分证明,刘志明崇尚仲景,活用经方,于疑难大证奏效极佳。

刘志明传承、发展中医一直坚持走临床、科研并重的道路。在对冠心病的治疗研究中,刘志明提出,冠心病的发生首当责之于年老正气亏虚,其中尤以肾元匮乏为要,此为本病发生肇始之因。

在临床实践中,刘志明总结出中医必须掌握两个要点:既要掌握辨证施治,更要掌握治病大法。

刘志明认为,内伤病多属本虚,故论治必须重视从本。又因其来也渐,其去也缓,故又须因势利导,不可操之过急,制方求稳,保护胃气,有方有守,徐徐图之。刘志明对疗治内伤病往往守方十几付、几十付乃至上百付,中间只根据病情变化稍事增损,疗效都比较满意。

在潜心研究中医学的同时,刘志明十分重视中医药人才的教育、培养。上世纪50年代中期,一些中医院校建立之初,缺乏成熟的办学经验,更缺乏较为规范的教材。为了我国的中医教育事业,刘志明在繁重的临床、科研工作之余,以饱满的热情、忘我的精神、严谨的作风,积极投入到中医教材的编撰工作之中。于1956年编写出中国建国后第一本中医教科书《中医内科学简编》。一经出版,深受国内同行赞誉。

上世纪80年代,刘志明又积极支持中医函授教育,参与燕京函授医学院的教育工作,并主编医学专业函授教材《中医学》,为国家培养了数以千计的中医药专科人才。

此外,刘志明对于中医药高级人才的培养工作,更是倾注了大量的心血。自1978年恢复研究生制度以来,刘志明被确定为硕士研究生导师、全国首批博士研究生导师、首批博士后指导老师。1990年,刘志明又承担起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卫生部、劳动人事部确定的第一批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师带徒工作。 在刘志明的精心指导下,学术继承人刘如秀主任医师以优异的成绩通过考核顺利出师,出师论文荣获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论文一等奖。如今刘如秀也已成为中医学专家,博士后导师。

改革开放以后,中外交流的大门打开了。刘志明在中医学术上的成就,远播海外,世界许多国家邀请他出国访问、交流。刘志明利用每一次出访机会,在国际上积极宣传、弘扬中华医药,努力将中华民族的医学瑰宝推向世界。1983年5月,刘志明应邀首次出访墨西哥进行学术访问。访问期间,他凭借自己精湛的医术,为当地政府官员及华侨诊治疾病,疗效显著,深受好评。为此,墨西哥总统亲自接见刘志明,并予以表彰。这次墨西哥之行,为中医药在墨西哥得以发展、传播打开了局面,同时也为国家赢得了荣誉。

1987年,刘志明奉命前往泰国曼谷主持中国医疗队的工作,他严格管理,提倡业务上精益求精,使得医疗队在当地备受欢迎。

1989年,刘志明率团赴日参加中日医药学术交流会议。他作了关于中医药传承、发展的专题演讲,引起了巨大反响。通过此次交流,使日本医学界充分领略了中华医学的博大精深。

刘志明深爱中医教育事业,执教几十年来,为培养中医药后继人才呕心沥血、辛勤耕耘。在他的精心培育下,其弟子门生现已遍布神州大地,很多已成长为业务骨干、专业领导、学术带头人,正在各自的工作岗位上为中医事业的弘扬和发展做出卓越贡献。

刘志明曾担任第六、七、八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委员,首批全国500名继承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指导老师,中央保健专家。先后主持或指导获得国家级及省部级各项课题14项,发明专利3项。代表性论著有《中医内科学简编》、《中医学》、《刘志明医案精解》、《中华中医昆仑•刘志明卷》、《国医大师刘志明临证经验集》等。

现在,刘老虽已退休多年,但他始终关心着为之奋斗一生的中医药事业的发展,并且经常外出义诊,不收患者一分钱。

刘老的辛勤努力、无私奉献、卓越成就,赢得了广大群众的称赞,受到了国家的嘉奖,曾先后荣获卫生部“中医药事业突出贡献奖”、中华中医药学会颁发的“全国首届中医药传承特别贡献奖”、“中国中医科学院中医药科技进步奖”、“中国中医科学院建院特别贡献奖”等。2014年更被评为“国医大师”。

刘如秀,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生导师,博士后指导老师;国医大师、全国第一批名老中医刘志明教授首批学术继承人,北京市第四、第五批“双百工程”名老中医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刘教授乃国医大师刘志明长女,出身中医世家,幼承庭训,继承家学,致力于刘老学术思想及临床经验的继承、创新研究。具备了扎实的临床经验及其科研能力,在临床、科研、教学工作中,将中、西医融汇贯通,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并多次受邀赴国外进行学术演讲、交流和医疗会诊,具有一定的国际影响。作为高级医学专家,始终心系百姓,以救苍生之疾苦为己任,多次深入贫困地区进行义诊,深受广大患者爱戴。先后获得“世界传统医学突出贡献医生奖”等荣誉称号。

现任任世中联老年医学专业委员会副会长,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心血管专业委员会委员、北京中医疑难病研究会专家技术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华中医药学会心血管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中西医结合心病专业委员会委员,American Physiology Society会员,北京中医药大学、西南大学聘任教授。

从事临床、科研、教学工作数十年,西医、中医临床功底深厚、理论扎实,临床经验丰富;擅长中西医结合治疗各种心律失常,冠心病,高血压,心力衰竭,脑血管病,亚健康,高血脂,及内科重大疑难病症。尤其治疗心律失常有独特疗效,对室性心律失常、房颤、快、慢心律失常等疑难疾病,临床疗效突出。研究发明了中医药治疗缓慢性心律失常、病态窦房结综合征的通阳活血方(强心复脉),己获得发明专利并转让厂家,该中药临床有效率高达98.04%,Holter总有效率达87.3%,明显提高患者心率、改善病人生存质量、保护靶器官,延缓或降低起搏器的安装率。同时研究发明了用于治疗冠心病顽固性心绞痛的有效中药冠心爽合剂,已获得发明专利,可明显缓解病人心绞痛程度,减少硝酸甘油用量,稳定、缩小甚至消除动脉斑块,对冠脉狭窄及支架、搭桥术后再狭窄等也有很好的防治作用。

以第一负责人承担“十一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 1 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 3 项、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相关科研课题 5 项、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项目 2 项、北京市科技计划“首都特色”重点项目 1 项等国家和省部级课题共 18 项;在国内、外核心期刊发表学术论文 140 余篇,SCI 收录 6 篇,主编专著 4 部 ;以第一完成人获得北京市、中华中医药学会及中国中医科学院科学技术奖等共 5 项 ;获得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论文一等奖、世界传统医学突出贡献医生奖;指导的硕、博士研究生学位论文获得中国中医科学院优秀学位论文奖 5 项 ;指导的两名硕士生和一名博士生均获得国家奖学金,其中一名博士和一名硕士获得优秀毕业生 ;指导的一名博士后出站论文获得博士后优秀论文一等奖 ;被评为“一方”优秀研究生导师 ;先后培养博士后、硕博士研究生及师承徒弟数十名。

国医大师刘志明的学术传承人刘如秀教授在将国医大师刘志明传承工作室近些年的工作进行了汇报,自2008年以来相继成立了北京市级和国家级的“国医大师刘志明传承工作室”,致力于做好国医大师刘志明的学术思想传承、整理工作,为祖国培养一批优秀中医药传承人才。工作室自建立以来系统总结了刘老学术思想体系,形成了“冠心病——胸痹心痛辨治”、“高血压病——眩晕病辨治”、心律失常等多个病种的特色诊疗方案,并形成应用报告进行推广,得到了中医药界的广泛肯定;在中文核心及SCI索引期刊发表相关学术论文一百余篇,出版《刘志明医案精解》、《国医大师刘志明临证经验集》等多部著作;申请国家专利保护2项,成果转让1项,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北京市重大专项等课题18项;先后培养硕士、博士、博士后及师承徒弟数百名。为传承、推广刘老的学术思想打下坚实的基础。刘如秀教授提出今后将继续传承中医薪火,践行医者仁心,将刘老学术经验发扬光大,为我国的中医药事业贡献一份力量。

会议中,国医大师刘志明传承工作室负责人刘如秀教授、美籍华人中医段荣书教授、中南大学高血压研究所所长杨天伦教授、广安门医院心血管科李军主任、保定市第一中医院宋红莉教授、广安门医院综合科吴敏主任分别就刘老治疗温热病的学术思想、中医治疗急性热病的优势、失眠与心血管病晨峰现象、冠心病辨证体会、刘老治疗胸痹学术思想、中医治疗艾滋病、中医治疗睡眠障碍等进行概述,专家通过各国就诊的病人中进行数据分析,提出中医可以治疗慢性病,治疗急症也效果甚佳,并且艾滋病、癌症等世界备受关注的重病,通过中医治疗都有延续生命的案例。

研讨会中,刘如秀教授特别介绍了国医大师刘志明诊治外感热病的特色,第一为“治外感如将,注重祛邪”,推崇“治外感如将,祛邪务尽”。第二个特色为“辨清主症,活用经方”,如活用《金匮要略》桂枝芍药知母汤治疗风湿。第三个特色是“表里双解,善用石膏”,温病早期多为肺卫表现,风温表邪很快会入里化热。还介绍了刘老治疗冠心病的学术思想,刘老认为冠心病的发生与年老体虚、寒邪内侵、饮食不当、情志失调等因素有关。其病机与五脏盛衰有关,可在脏腑功能失调的基础上,兼有痰浊、血瘀、气滞、寒凝等病机,总体上属本虚标实。但临床表现多虚实夹杂,或以虚证为主,或以实证为主。

责任编辑:蒲江霞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