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中央宣传部委托新华通讯社主办

阻断因病致贫,琼中建“七道防线”

2018-11-14 11:13
来源:半月谈网

半月谈记者 罗江

“辛辛苦苦奔小康,一场大病全泡汤”。能否有效破解因病致贫、因病返贫问题,关系到全面小康能否顺利实现。近年来,海南省琼中黎族苗族自治县创新探索健康扶贫模式,构筑起健康扶贫“七道防线”,打通健康扶贫“最后一公里”。

“七道防线”挽救贫困家庭

在琼中黎族苗族自治县湾岭镇岭门村,贫困户黄启安曾因股骨头坏死丧失劳动能力,32岁仍未娶妻。31岁的妹妹黄云离婚后带着年幼的儿子与哥哥一起生活,三口人只能靠种植少量槟榔橡胶维持生计。2017年,黄云的一场大病让这个家庭雪上加霜。

2017年6月,黄云在海口市一家医院诊断出系统性红斑狼疮。“住院一天就花了2000多元,没敢打针吃药我就出院了。”黄云说,去年自己在海口两家医院短暂就诊,时间不到一星期,医疗费加上交通食宿费就达上万元。

琼中县卫计委主任钟小辉介绍,近年来,琼中加大政策、资金、基础设施保障力度,面向建档立卡贫困户、农村低保户、特困户、残疾户等四类人群构筑起新农合、大病保险、大病商业补充保险、医疗救助、临时救助、贫困户人口救助专项资金和社会治安保险“七道防线”。

“多亏‘七道防线’雪中送炭,要不这个家就垮了。”黄云给半月谈记者算了一笔账:在琼中县人民医院住院一个月总医疗费用4.9万余元,在享受新农合基本医保补偿、大病保险、大病商业补充保险、医疗救助和贫困人口救助专项资金兜底后,报销比例达90%。

在“七道防线”的帮助下,黄启安做了人工髋关节置换手术,如今已恢复劳动能力。“病了五六年一直拖着,病急乱投医只能按偏方到山上采点草药吃。这次做手术花了9万多元,我只掏了2000多元。”黄启安说,自己现在打零工每天有100多元的收入,脱贫有了盼头。

据统计,今年1月至5月,琼中“七道防线”工程累计报销费用达1123.875万元,报销比例达到90%以上,防止31882人次因病致贫、因病返贫。

打通健康扶贫“最后一公里”

在不断提高医疗救助“托底”能力的同时,琼中逐步建立以县级为 “龙头”、乡镇为“枢纽”、村级为“网底”的三级健康扶贫服务网络。构建以基层首诊为基础的分级诊疗体系,基本形成“小病首诊在基层、大病在县内、康复治疗回基层”的良性就医格局。

在过去,当地许多大病患者辗转到百公里外的海口治疗,饱受颠簸之苦还增加了一笔不小的花销。今年以来,上海市同仁医院对琼中县人民医院进行托管后,细化各科室目标考核管理,通过“师徒制”结对教学加强人才队伍建设,不断完善就诊流程,提升患者就医体验。

2009年到2017年,琼中县人民医院仅开展过一例普通外科大型手术,由省会医院请来的医生主刀。截至今年5月,医院已实施20多例肿瘤手术,手术对象90%以上都是肿瘤晚期患者。

“‘授人以鱼还要授人以渔’,我们希望把县医院打造成医疗高地和人才蓄水池,统领带动全县基层医疗机构,实现‘大病不出县,小病不出乡’。”琼中县人民医院院长盛慧中说,托管追求的不是单纯的手术量增长,而是当地医生诊疗行为规范的养成、服务流程优化和诊疗水平的提升。

为了把病人留下来,年财政收入不足3亿元的琼中县投入1亿元坚持“填平补齐”改善医院基础设备,实施县人民医院住院大楼、县中医院门诊楼、乡镇卫生院及村级标准化卫生室等新建改造项目。

从2011年到2017年,营根镇卫生院接诊量则由2000余人次增至1万余人次。“从瓦房到楼房,从仅靠听诊器、血压计、体温计到配备彩超机、心电图机等设备,卫生院面貌发生很大改变。”营根镇卫生院院长覃允锡说。

乡镇卫生院人气日渐兴旺,不仅因诊疗水平的提高,更在于精准的服务。除了坐诊外,湾岭镇乌石卫生院院长吴应和每天都会进村入户走访贫困户。吴应和介绍,入户主要是进行疾病筛查,慢性病大病管理对象需列入台账,乡镇卫生院每月随访、村医每周随访。编辑:苏娅

责任编辑:孔德明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