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中央宣传部委托新华通讯社主办

夏至养生:清淡膳食,补充津液,看世界杯注意劳逸结合

2018-06-21 09:04
来源:半月谈网

作者 肖 平 编辑 孔德明

今年的夏至时节,正赶上火热的世界杯期间,啤酒、小龙虾、熬夜一个都不能少。但是,从养生角度来说,此时节是一年中阳气最为旺盛,阴气开始产生的时候,也是人的消化功能相对较弱的时候,饮食易以清淡为主,不宜贪食辛辣,且要劳逸结合,保持充足的睡眠,以免耽误了日常工作又损伤了身体。

下面请本期特邀专家黄斌主任医师为大家介绍夏至时节的调养方法。

本文受访专家

黄 斌,主任医师,湖北省十堰市中医医院副院长,湖北中医药大学兼职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湖北省知名中医,湖北省中医药学会理事,湖北省中西医结合心血管专业委员会常委,湖北省中医药学会脑病专业委员会常委。从事心脑血管疾病中西医结合临床工作近30年,擅长运用中西医结合治疗心脑血管疾病,在内科疑难病例诊治及急危重症抢救方面具有丰富的经验。

专家导语:中医认为“血汗同源”,血为心所主,多汗易使心气涣散。人体阳气运行畅达,气血趋于体表,人体腠理开泄,津液外泄,出汗量增加,夏至时节保存或及时补充津液至关重要。

饮食篇:降心火,饮食清淡忌辛辣

夏至时节人的消化功能相对较弱,饮食以清淡为主,不宜食用辛辣、炙烤之品,以免助热化火;避免过多食用生冷瓜果而损伤脾胃;也不可食用油腻太过,以防其化热生火,在皮肤上生成疔疮。

夏日气温高,暑热邪盛,人体心火较旺,因此常用些具有清热解毒、清心火作用的药物,如菊花、薄荷、金银花、连翘、荷叶等来祛暑。如果您有轻度上火情况可先从饮食调节开始,比如适当多食用苦瓜、油麦菜、莴笋、芹菜等苦味蔬菜。中医认为苦味入心,能起到解热祛暑、清心泻火作用。

在中医理论中,脾主运化吸收并布散到全身,在五行中属土,喜燥恶湿,人也最易出现脾虚湿困。可将薏米、红豆和不去心的莲子放在一起煮成粥,有助于排出湿气,调节脾胃。

老话说,“冬吃萝卜夏吃姜”。晨起喝一杯姜糖水是养护脾胃阳气的好办法。另外,吃些醋,既能生津开胃,又能抑制杀灭病菌,预防胃肠道病。

运动篇:祛暑热,慢跑防晒少出汗

除了饮食,运动调养也是夏至养生中不可缺少的因素。

此时节运动最好选择在清晨或傍晚天气较凉爽时进行,场地宜选择在水边、树林等空气新鲜的地方。锻炼的项目以散步、慢跑、太极拳等为好,不宜做过分剧烈的活动。若运动强度太大,可导致大汗淋漓,汗泄太多,不但伤阴气,也宜损阳气。

在运动锻炼过程中出汗过多时,可适当饮用淡盐开水或绿豆盐水汤,禁大量贪食冷饮,以免胃肠道痉挛。运动后应稍事休息再用温水洗澡,切忌立即用冷水冲头、淋浴,以免体表扩张血管骤然收缩损伤心脑血管系统。冷水刺激后扩张的毛孔骤然收缩,身体的热量散发不出还易致中暑。

外出防中暑,要备好遮阳伞、遮阳帽,防晒霜和墨镜,带上十滴水、人丹和清凉油以及备好充足的水。

运动完毕选择座位休息时,古人有“冬不坐石,夏不坐木”之说,外出或在公园里不要坐在木櫈木桩上,以免感受湿邪而染病。

滋补篇:补阳气,膳食调理饮粥汤

中医古典医籍《黄帝内经》有“春夏养阳,秋冬养阴”的理论。中医所说的阳气,是维持人体生理功能的原动力,它的作用是在外防御邪气侵袭人体,在内促进气血的化生,对人的健康具有重要作用。

从中医理论讲,夏至是阳气最旺的时节,养生要顺应夏季阳盛于外的特点,注意保护阳气,着眼于一个“补”字。对于有慢性虚寒性疾病的人,在夏季尤其要注重调补阳气。对于虚寒体质的人可以用药膳调补身体。如:

1、虚寒性哮喘病患者,推荐食用“白果桑椹饮”。

原料:白果10g,人参3g,桑椹20g,冰糖适量

做法:白果放入锅内炒熟,去壳,与洗净的桑椹及人参一起煎煮,20分钟后调入蜂蜜,搅拌均匀即可。

应用:每日一剂

功效:补肾纳气平喘

2、肾虚腰痛患者,可食用“雪花鸡汤”。

原料:党参15g,雪莲花3g,峨参2g。薏苡仁100g,白条鸡1kg,生姜5g,葱白50g

做法:将上述各物洗净,加水炖煮至鸡肉熟,最后加葱白,调味即可。

应用:喝汤吃鸡肉

功效:补肾壮阳

3、阳虚体质患者,建议食用“肉桂粥”。

原料:肉桂末1g,大米50g

做法:用砂锅将大米煮成粥,然后加入肉桂末调匀,再用文火煮至粥稠即可。

应用:每天早晚各食一次,食用前可加少量蜜糖调味。

功效:温补助阳,散寒通脉


责任编辑:孔德明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