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中央宣传部委托新华通讯社主办

倍特药业实控人的“资本魔术”

2021-01-11 12:25
来源:民主与法制网

王立三 

浙江省平阳县腾溪村,是数学家、教育家苏步青的故乡。这里另一个被村民津津乐道的“名人”就是倍特药业的实际控制人苏某海。苏某海平日里低调潜行,但他成了有钱人几乎尽人皆知。随着倍特药业申请A股上市,实控人苏某海再一次被大众关注。苏某海在资本市场游弋多年,早些年已经在A股市场崭露头角;他成长为药业大佬仅用7年,旗下企业生产的抢救药品西地兰由原来的11元/支,飙升至99元/支。在资本膨胀的同时,倍特药业的招股书显示,被行业诟病的“推广费”一直居高不下,甚至一度超过当期营业收入的50%。而来自市场监管部门的资料则显示,倍特药业自2016年之2020年三次被国家药监通报其药品不合格。

拿下成都“老字号”方向药业

2020年1月3日,成都倍特药业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倍特药业”)拟IPO上市的消息不胫而走。倍特药业已接受华泰联合证券的辅导,并于2019年12月31日进行了辅导备案。2020年12月,深交所创业板上市委2020年第57次审议会议结果,成都倍特药业发行上市申请获通过。

国家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显示,2006年10月27日,苏某海等人以认缴出资的方式设立成都镇泰投资有限公司。2008年9月2日,苏某海、吴某丽各出资500万元完成实缴出资,分别占50%的股份。

后经历数次变更,至2020年5月,吴某丽退出成都镇泰股东之列,仅保留监事任职,苏某海拥有公司全部股份。工商资料显示,吴某丽在苏某海、吴某伟夫妻二人实际控制的多家公司存在持股或者担任董监高的情况。

无论是倍特药业招股书申报稿还是公司官网,对于公司的介绍并不详尽,尤其是2013年之前的事情语焉不详。

倍特药业官网关于公司发展历程的简介显示叙述了几个关键节点:2007年公司实控人(苏某海)收购四川方向药业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方向药业”);2012年,方向药业收购成都倍特药业有限公司;2017年,正式启动上市筹备工作;2019年,成都倍特药业股份有限公司顺利完成股份制改造。

紧接着自然就是2020年,倍特药业正式筹备上市,提交招股书申报稿。

收购方向药业和收购倍特药业,是苏某海步入资本市场的两个关键步骤。

工商资料显示,苏某海虽然是2007年开始正式收购方向药业,但是直到2018年国有股权才完全退出,苏某海一方才完成方向药业的全部收购。

方向药业是成都知名老药厂,其产品头孢克肟在国内企业中剂型最齐、规格最全,产销量也名列前茅。方向药业曾由先后由上市公司S*ST方向(000757.SZ,曾用名“方向光电”。现更名为“浩物股份”)及其大股东沈阳北泰方向集团实际控制。

根据S*ST方向2006年10月14日发布的一份公告显示:方向药业前身为成都味精厂,始建于1958年5月,1974年3月更名为成都制药四厂,主要生产抗生素类原料药。2001年8月,成都制药四厂经转制、资产重组,由四川省投资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成都工业投资经营有限责任公司、四川川投药业有限责任公司工会(代表自然人出资)等三家共同出资组建为有限责任公司,公司名称更改为四川川投药业有限责任公司,三家股东持股分别为48.57%、26.94%、24.49%。

2002年,由于各种原因公司部分职工要求退股,方向药业一方面予以回购,一方面引入新的股东承接了387万股职工股。2003年4月,沈阳北泰方向集团有限公司出资购买了四川省投资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等三家股东的全部股权,共计3787万股(占比61.51%,当时总股本6156.43万股);2003年7月,公司正式更名为四川方向药业有限公司。

截至2005年12月31日,四川方向药业有限公司总股本为6,156.43万股,北泰方向集团有限公司、成都工业投资经营有限责任公司、四川川投药业有限责任公司工会分别持股为61.51%、30.63%、7.85%。

现在还能查到的资料显示,方向药业曾经被作为北泰方向集团医药板块发展的龙头企业。然而,由于北泰方向集团及其关联方无力用现金方式偿还占用方向光电的大量欠款,又由于股权已经质押也无法按以股抵债方式抵偿,这直接影响到方向光电的经营。

*ST方向2006年年报显示,最终北泰集团以其持有的方向药业3400万股(占股比48.57%,当时总股本为7000万)抵偿所欠2981.62万元,并于2006年12月25日完成过户。

根据当年方向光电拟定的后续经营计划,准备对四川方向药业有限公司后进行经营,并打造成重要的利润来源。然而,2007年年报即显示,由于公司与招行银行成都营口支行诉讼纠纷,经法院执行之后,公司持有方向药业3400万股连同担保人沈阳北泰集团持有的方向药业387万股,合计3787万股股权作价2312.19万元抵偿给了招行成都营口支行。

工商资料显示,之后吴某丽、成都镇泰先后接下方向药业股权,招行成都营口支行及职工持股陆续退出。2010年底苏某海开始担任方向药业法人代表,之后成都镇泰投资继续增加持股。

直到2018年4月13日,成都市国有资产投资经营公司退出方向药业股东之列,成都镇泰投资有限公司持有方向药业的股份由73.1%增加至100%,新增26.9%。具体的交易细节,目前并没有详细的资料可查,倍特药业招股书并没有交代早年的这些细节。

再下一城完成关键一步

倍特药业招股书申报稿显示,苏某海出生于1973年5月。坊间曾有疑问:2007年,当时年仅34岁的苏某海如何筹集到数千万资金控股四川方向药业。其原管理团队高管称:“其靠在银行运作到一笔数千万元贷款。”

在拿下方向药业之后,苏某海在2009年一举拿下河北新张药股份有限公司。该公司与方向药业类似,也曾经是地方的一张品牌。新张药公司前身是张家口市制药总厂、张药股份,始建于1959年。1996年,该公司整体改制为张家口制药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经过“七五”至“九五”期间大规模的技术改造和产品结构调整,形成了以β-内酰胺类抗生素原料药(青霉素类、头孢菌素类)及其制剂为主导产品的产品结构格局。

资料显示,目前该公司拥有符合GMP要求的无菌原料药生产车间3个、粉针剂生产车间2个,固定资产1198万元,年销售额近2亿元。苏某海直接持有新张药股份2.19%的股份,并通过其实际控制的方向药业持有新张药股份另外97.81%的股份。

拿下张药股份或许只是小试身手,收购倍特药业才是浓墨重彩的一笔。

公开资料显示,2012年四川方向药业有限责任公司收购成都倍特药业有限公司。根据上市公司高新发展(000628.SZ,曾用名“倍特高新”)2012年8月份发布的多份公告显示,方向药业以7230万的价格从高新发展收购了成都倍特药业有限公司100%股权。

当时,高新发展公告称:倍特药业注射剂车间、固体制剂车间均须完成符合新版GMP的改造和认证工作,实施改造需投入大量资金,公司及倍特药业无力提供所需资金。此外,受环境制约,倍特药业的经营相对困难且高新发展优势产业的发展亟待支持。

有鉴于此,高新发展董事会决定出让倍特药业100%股权,作价7230万元,四川方向药业正是其受让方。

倍特药业成立于1995年9月,当时成都高新发展公司以货币资金方式认缴倍特药业1440万元出资,持有96%股权。其后经历次变更,高新发展持有倍特药业100%股权。

成都高新发展曾用名成都倍特发展(证券名称为“倍特高新”)。倍特药业曾经是倍特高新5家主要控股公司之一,净利润仅次于从事房地产开发业务的成都倍特建设开发有限公司。

高新发展的公告资料显示,2011年末倍特药业净资产6342.77万元,营收6903.5万元,净利润亏损622万元。方向药业2011年末净资产9445.81万元,净利润为3051.05万元,营收约2亿元。

然而,出售方向药业对高新发展业绩影响微乎其微。高新发展2012年度年报称:“出售倍特药业股权对优化本公司业务结构有积极影响,对本公司利润的影响约0.2万元,对本公司全年业绩的影响较小。”

拿下倍特药业,对苏某海意义重大。由此,苏某海通过成都镇泰投资全资持有方向药业,又通过方向药业全资持有倍特药业。后来由于方向药业进行过股权激励,以及倍特药业引入新的投资人,股权相应的都有变化。

截至目前,苏某海直接持有成都镇泰100%的股权,成都镇泰直接持有四川方向97.00%的股权,四川方向直接持有倍特药业77.72%股权。因此,苏某海间接持有倍特药业75.39%的股份,为公司的实际控制人。苏某海之配偶吴某伟直接持有倍特药业4.10%的股份,故苏某海及其一致行动人合计控制倍特药业79.49%的股份。

在倍特药业如今的股权里,四川省健康养老产业股权投资基金合伙企业(有限合伙)于2019年6月27日成为新晋股东,持有1.82%的股份,是倍特药业现有股东中少有的国有股。目前,成都高新金融控股集团有限公司、四川发展股权投资基金管理有限公司作为有限合伙人各持有四川省健康养老46.05%的股份。

当年的地方品牌药厂,几经腾挪之后,通过这种方式与成都产生连接。不过,倍特药业从此之后发展势头光彩夺目。短时间内,倍特药业如何完成脱胎换骨?

倍特药业官网介绍发展历程显示:2013年,成立倍特药物研究院;2014年,建立双流综合制剂生产基地并投产、购买南京小营制药有限公司所有批件、16个品种被列入成都市地方名优产品推荐目录(之后每年均有,且数量增加);2015年,成立倍特药业国际部、首次营销模式变革、参股江苏707天然制药有限公司、氟康唑氯化钠注射液被列入2015年四川名优产品推荐目录;2017年,头孢克肟等十个品种获四川名牌产品称号、治疗艾滋病和乙肝的新药替诺福韦隆重上市、正式启动上市筹备工作;2018年,公司获批成为全国第一批小品种药(短缺药)集中生产基地建设单位;2019年,成都倍特药业股份有限公司顺利完成股份制改造。

早年曾与A股“亲密接触”

尽管倍特药业上市,让苏某海更被资本市场所知。然而,实则前几年苏某海的名字已经出现在国内资本市场,那是一场与沃森生物(300142.SZ)的交易中。

2012年—2013年间,沃森生物花费8.66亿元收购河北省大安制药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大安制药”)。沃森生物的这次大手笔受到投资者的强烈质疑。

当时,《中国经营报》记者调查发现:促成此次收购的关键人物苏某海早在2011年成功成为大安制药的法人代表,并在沃森生物收购大安制药前夕,不断吞并大安制药股权,且迅速对大安制药进行了大额注资,随后对沃森生物进行“抬地起价”。沃森生物对于这份高额收购照单全收,而沃森生物在收购大安制药之前,还曾慷慨解囊借款给对方。

该报道称,沃森生物花费8.66亿元高价收购的却是一份亏损的资产:从2009年至今,大安制药均处于亏损状态。从其报表可以看出自2011年开始,大安制药就已经没有任何营业收入,管理费用却开始暴增。

“这一系列股权腾挪与交易的背后,或许存在不为人知的隐秘。”该报道称。

2012年9月,沃森生物正是与苏某海实际控制的四川方向药业、成都镇泰投资签订股权转让协议,以5.29亿元受让上述两公司合计持有的大安制药的55%股权;2013年6月,沃森生物再次以3.37亿元受让石家庄瑞聚全医药技术咨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瑞聚全医药”)持有的大安制药35%股权。收购完成后,沃森生物将持有大安制药90%的股权。

据此,沃森生物收购大安制药90%的股权合计耗资8.66亿元。对于收购大安制药股权的目的,沃森生物当时称看重的是大安制药所处的血液制品行业的发展。

沃森生物2012年8月发布公告称,大安制药是河北省境内唯一一家经政府批准建设并拥有单采血浆站的企业,现有正常运营的三个单采血浆站(河间、怀安、邢邑),并已形成年100吨左右的采浆能力。

公开资料显示,大安制药前身为石家庄市血液制品所,始建于1992年,2004年5月组建为河北大安制药有限公司,并由河北医科大学控股,其股东里还有自然人丁跃建。

在沃森生物接手前夜,大安制药也同样经历了一番股权腾挪。

开始的时候,大安制药原来的股东纷纷转让股权退出。转让完成后,河北医科大学科技总公司、恒达汽车、彼岸科贸各占有大安制药30%、60%、10%的股份。

在2012年前8个月里,也就是沃森生物开始接手大安制药之前,大安制药的股权再次进行了一系列转让,曾是主要发起人的河北医科大学科技总公司完全退出了大安制药,而苏某海控制的企业大举进驻大安制药。

工商资料显示,在评估基准日2012年8月31日之前的28日,大安制药的四位股东瑞聚全医药、方向药业、镇泰投资和煌基商贸按照投资比例合计增资1.23亿元。当时,这四家股东的背后都有苏某海。工商资料显示,除了方向药业和镇泰投资外,煌基商贸、瑞聚全两家公司当时的法人代表都是苏某海。

也就是说,大安制药在被沃森生物收购前夕的这些腾挪背后站着的,正是“关键先生”苏某海。

当时,沃森生物的董事长兼总经理李云春也对外宣称:恒达汽车与瑞聚全医药是同一控制人,等于是“左手换右手”,他还称沃森生物希望购入全部股份,但对方最后并未同意。

在大安制药股权发生一系列变更之前,沃森生物于2010年10月12日登陆创业板,一上市就募集了22亿元。苏某海是否与沃森生物高层有关联难以查证,然而此人在沃森收购之前快进快出大安制药的一顿操作当时给资本市场留下唏嘘一片。

招股书真实性存疑:推广费超50%?

倍特药业招股书显示,2017年至2020年1-3月,其营业收入虽然持续增长,可是净利润则非常不稳定。这期间倍特药业营业收入分别为112543.15万元、253116.38万元、323639.49万元、67533.34万元;而净利润分别为13003.73万元、26422.69万元、20503.47万元、2486.98万元。

“推广费”是一笔备受业内诟病的销售支出,倍特药业也同样不能免俗,但其招股书显示,近年来,倍特药业的销售费用占营业收入一半左右,2018销售费用同比增长高达232.75%。

据招股书披露,2017年至2020年1-3月,倍特药业的销售费用分别为为41678.48万元、138685.59万元、183408.56万元、39902.27万元,占当期营业收入的比例分别为37.03%、54.79%、56.67%、59.09%。而在销售费用中,业务推广费所占比重高达九成。2017年至2020年1-3月,公司的业务推广费分别为35104.43万元、127483.72万元、170769.12万元、36856.92万元,合计超过37亿,占当期营业收入的比例分别高达31.19%、50.37%、52.77%、54.58%。

照此计算,报告期内倍特药业业务推广费用累计近40亿,其投入规模不容小觑。对此有业内人士质疑其费用投放的真实性。

根据食药监部门的处罚资料显示,倍特药业自2016年至2020年三次被国家药监部门通报其药品不合格。

政策掘金:占据救命药销售之路

2016年苏某海掌控下的倍特药业成立销售二部,开始开疆扩土。在随后的进口乙肝药物仿制大战中,倍特药业独辟蹊径,将“替诺福韦”按艾滋病和乙肝治疗申报。2016年11月成都倍特申报的富马酸替诺福韦二吡呋酯片获得新药生产批件,成为国内首家获得仿创药物的厂商。其很快获得卫生部门4亿的超大订单,而这一市场预计容量为10亿元。

旧药新做也给倍特药业带来财源滚滚。主管药品销售的高管孙某称,旧药新上是暴利,用于治疗产后出血的马来麦角新碱,号称妇科手术刀,每支成本约两元,到销售终端能卖到200元。仅此一项,倍特药业销售额从2015年11月的221.4万,到2016年5月就增加到1.7亿元。

2016年推行的短缺药品定点生产,西地兰作为抢救药品,成都倍特与上海旭东海普两家获得定点生产资格,价格定在每支11元,两家药企将国内29个省市分成两部分供应西地兰。在定点生产年限快到的时候,倍特和上海旭东两家定点生产企业同时退出下一次的国家定点生产谈判。而此时全国仅有的5家具备生产西地兰药品资质企业中,3家已无生产能力。

而记者获得倍特制药给经销商的药品提价说明则表示,每盒药价54元,而上海旭东则紧跟着也提价到53元每盒。

倍特药业的前某销售主管称:“在具有绝对市场优势的条件下,倍特药业和上海旭东海普按照之前定点生产时划分好的区域,进行区域内的提价工作。因为市场上就两家企业,主要是通过医院这边把价格硬提上来。”

而各大医院储备药品抢救药品西地兰很快进入提价快车道,从2016年的每支11元,飙升至进入医院临床99元甚至更高。就是这样,该药品还经常脱销。

责任编辑:孔德明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