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中央宣传部委托新华通讯社主办

阳春路上的创业创新

2020-10-24 17:46
来源:《珠海香洲》

我是香洲区人民检察院的一名法警,也是2013年香州区选派到阳春扶贫的一名驻村干部,名叫梁创业。

扶贫就是帮助农民创业

我刚到阳春就有人问,“你名字真是“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创业’?”我说是呀,我奶奶取的。他们更惊讶了,说“你奶奶几十年前就有先见之明,要你创业?”我说,“一个农村老太太有什么先见之明?是穷怕了,期望我闯出一条路来,改变家里的贫困面貌”。

没想到2013年,我33岁而立之年时,真的开始了创业。但这个创业,是以一个共产党员的身份,怀着为人民服务的初心,进驻阳春市松柏镇新联村扶贫,带领父老乡亲们集体创业。但是这个村,是阳春市贫困村中人口最多、贫困户最多、村民小组最多、面积最大的“三多一大”村。村民们盼望新生活许多年了,要求尽快“吹糠见米,立杆见影”摆脱贫困。

要想富就得先修路。资金难,沟通思想难,征用土地非常难。因为土地是村民的命根子,土地上的一草一木都与个人利益相连。哪怕是占了一块石头,动了一棵小树,他们都要求赔钱。我每天要费尽口舌处理各种各样的矛盾,修路的进度非常缓慢。我一天累了下来冷静一想,这些大爷大嫂不就跟我奶奶一样,也是穷怕了吗?我来扶贫,不就是创造条件帮助他们创业,增加收入吗?我这个农村出来的80后,完全能体会他们的想法。于是我就找村里的大佬,有威望的前辈,一个一个地沟通,虚心征求他们的意见,获得了他们的支持。以至于后来路过家门,他们老远就从座椅上站起来喊, “靓仔,进来饮杯茶!”

在扶贫队和村两委的领导下,民情熟了民心通畅了路就通了,路一段段往前延伸。终于在2015年12月,实现了15公里的村道硬底化,使新联村与松柏镇连接起来了,与369省道(县城)也连接起来了。村里的特色红薯、优质水稻、原生态走地鸡等等农产品,半个小时就到了春湾蔬菜批发市场。村民们八仙过海各显神通进行种养殖创业,増收变成了现实。

就这样,第一轮驻村精准扶贫,以丰硕的成果结束。全村1545户6400村民全部脱贫,新联村成了阳春市首批“党建示范村”“阳春市廉政教育基地”, 我也荣获了广东省扶贫“双到”先进个人的称号。

这时,很多朋友劝我见好就收。说“都三年了,照顾不了家人,工作与原单位脱节,农村也是一地鸡毛的事让你闹心,何必呢?打道回府吧?”然而我心里总有一份割舍不下的情感,村民的幸福给了我满足感,乡亲们的信任给了我归属感,创业的过程给了我成就感。因此,第二轮扶贫我毫不犹豫的报了名。按组织安排,2016年5月4日我进驻了马水镇石田村。

这一轮扶贫要求更高,“两不愁三保障”要百分百“精准”,工作涉及社保子女教育危房改造等方方面面。要使贫困村稳定脱贫、长效脱贫、不再返贫,必须有产业作支撑。

2017年的7月份,我在央视农业节目上,看到江苏海安有个专家种桑养蚕的技术特别强。我眼睛一亮,专程与村书记去到人家桑田登门求助。专家被我们的诚意感动,毫无保留的把绝活教给了我们。然而种桑、养蚕、缫丝,光靠一本“真经”还不行,还得与本地实际情况相结合。很快,我又打听到化州蚕业推广中心小蚕培育做得好,这真是很方便的异地恋,阳春与化州相距不足百公里,水土相似,方便业务学习往来。

2016年,村委确定以种桑养蚕为主导产业,采取“合作社+大户+贫困户”的模式运营。我们投入90万元,建起了石田村桑蚕种养示范基地,连片面积100亩,建起1000多平方米的蚕房。产生了“广西宜川的桑苗 + 江苏海安的技术 + 化州的现场指导 + 云浮的销售链接”的石田创新模式,使项目主导,产业扶贫步入了快车道。针对那些“只愿伸手不愿动手”“等靠要”思想严重的村民,我想方设法推着你动。你不会干,党员干部就作示范,做出样子给你看。你不愿意干,我们村两委和扶贫队就一级带着一级干,推着大家一起转。

村民黄青海,由于车祸头部受伤,干不了力气活,为治病负债累累。驻村扶贫工作队首先帮他家建起80平方米的蚕房,让化州专家手把手地教他,让村里管理员一对一定时辅导,就这样沒出两年,他种桑养蚕一项就增收4万多元。

终于,石田村的桑蚕破茧成蝶。195户其中65户贫困户共种了1500亩桑田。每亩产值从4000元一下子提高到了7500元。村年产值由原来的600万元,提高到了现在的1200万元。不仅石田村全村脱了贫,还辐射带动了周边村种桑2500多亩,带动了全镇蚕农奔小康。

很快,百亩桑果园、桑蚕文化亲子体验馆、绿色红薯基地、可休憩观赏的农家乐办起来了,村民们休眠了的经济细胞也活了起来,一个个致富产业拔节似地生长起来。全村95户在贫困线下自怨自艾的村民跟上了创业致富的队伍,大步流星地奔向小康。

创新扶贫才能可持续

有了适合本村的项目,我想得最多的是如何增加蚕桑业附加值,拉长产业链,让扶贫事业可持续发展。为此,我们进行了全链条开发,使桑叶不单喂蚕结茧,还用来做菜;我们把桑枝树头做成中药材;把桑椹制成果脯干,制成饮料,酿成养生酒;我们把蚕房办成休闲农家乐;组织田梗采撷、钓鱼抓鸡亲子乐,林上林下经济一起发展,整个石田村,正在成为阳春乡村游的新景点。

在扶贫办法上,我扭转贫困户“要钱要物要补助”的旧思维观念,采取了整合全村不动产资源,把合作社变成技能培训学校,对贫困户不发钱不发实物,只提供学习创业的孵化平台。为了使贫困户有创业的技能,我们聘请专业老师作职业经理人,对贫困户进行分门別类的划分,实行统一在这个平台里,一边学习技能一边打工的办法,首次把扶贫项目变成了“扶贫学校”,让贫困户依靠自身的知识本领和勤劳脱贫。

这是一个多方共贏的创新。目前,全村有22户有劳动能力贫困户,和十里八乡外村120多人,来到我们石田村桑蚕基地跟班学习,为本村及周边村提供60多个边打工边学习的工作岗位。

扶贫是人生的修练

八年的扶贫路,我经历了坎坎坷坷。因不理解被村民质疑过;因发包工程被小混混威胁过;为了推进项目点灯熬油钻研过;为村小学与香洲名校接轨而“程门立雪”;更多的时候,是为项目资源四处奔波。

这八年,我家里亲人厄运接连不断。先是我亲爱的二哥癌症走了,之后母亲中风;就连原本让我最放心的父亲患了肺癌晚期,我都没有送上最后一程。接二连三的打击,像一块块沉甸甸石头一次次重重地砸在我身上。都说男儿有泪不轻弹,但在举目无亲的小山村里、在漆黑的子夜,我偷偷抹过好多次眼泪。两情依依,自古忠孝难两全啊。但看到村民的生活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我又为共产党员博大的胸怀感到自豪。

60岁的贫困户余业文,在村民甚至村干部眼中是个既可怜又可嫌的人。从小是母亲带到石田村的,因与继父关系不好,母亲去世后他不愿赡养继父,在宗族氛围浓厚的小山村成了“忤逆子”,几十年他游走在村子边缘。怎么帮这家人脱贫?我想首先要让他融入村集体,其中关键是村干部思想上要包容接纳。通过讲情讲理讲法,村委统一了认识,继而争取资金,帮他置地建新房,还配齐了满屋家私。乔迁新居那天,花甲汉子老泪纵横。他“进了村子、入了祠堂”后像变了个人,与邻里非常和睦。通过这件事,我也悄悄转变了村干部的观念。那就是农村扶贫,不光是产业和房子现代化,还有人的思想观念要与时俱进,要弘扬人性的真善美。

在石田村的三年,我又获得了“广东省脱贫攻坚工作突出贡献个人”荣誉。2019年3月又以《桑蚕一缕“金丝线”,村民致富“金产业”》代表珠海市入选“全国精准扶贫十佳典型经验”候选人之一。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脱贫致富离不开产业支撑。越是到脱贫攻坚阶段,越要抓实抓细各项工作,确保脱贫有实效、可持续,经得起历史检验。

感恩8年人生历练,感恩石田这片希望的田野!脱贫,是中国全面进入小康社会的一个标志性目标。发展之路没有重点,只有新的起点。接下来,我会以最投入、最执着、最认真的精气神面对扶贫这场硬仗。

来源:《珠海香洲》 叶少苏、于晓晓据梁创业口述整理

责任编辑:孔德明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