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中央宣传部委托新华通讯社主办

产业、就业、创业——涡阳县脱贫密码

2019-09-04 15:26
来源:半月谈网

2019年4月29日,涡阳县经安徽省政府批准,正式退出贫困县序列。这个总人口170万的重点扶贫县,一步一个脚印,通过产业拓展、就业引导、创业激励等一系列有效措施,带动全县创新发展,稳稳实现脱贫“摘帽”。全县农村贫困人口由2014年底的11.04万人减少到2018年底的1.43万人,累计减贫9.61万人。

“种植中药材让十口之家奔小康”

从2014年9月开始,涡阳县义门镇村民李凤军开始从种植粮食转向中药材,经过四五年的发展,他的中药材种植规模稳步扩大,从200亩增加到1000亩,一家十口人,从生活条件艰难到现在基本实现小康标准。“2016年开始,政府带领我们贫困户大力发展中草药种植业,支持力度很大,从每亩补贴200元,到2019年,每亩补贴1000元,补贴费用基本冲抵种植投入成本,还免费带我们参观亳州市的种植示范基地,让我们听课学习”。

像李凤军这样,赶上好机遇、遇到政策支持脱贫致富的例子还有很多。义门镇党委书记赵云超介绍说,义门自古是生产药材的盛地,药材品种达50多个,义门镇进行土地流转一万亩,用于发展白芍、白术等中药材以及碧更果等项目。农民得到土地流转的补偿,药材的栽种管理和收获都由当地农民参与完成,平均一天能挣一二百元的收入。依托药都亳州,年收入达7000多万元。目前已经建成了药材一条街和药材批发市场,是该镇的支柱产业。

涡阳县以特色产业为抓手,依托温氏养殖、安欣牧业、义门堂中药材种植和光伏扶贫等基地建设,大力推广“四带一自”产业扶贫工程,实现全县78个贫困村“一村一品”特色产业发展项目全覆盖,84个扶贫基地通过认定。

 

义门镇党委书记赵云超介绍芍药产业发展前景

“返乡创业,这条路我没有选错“

自2016年开始,涡阳县通过出台优惠扶持政策、建设创业创新平台、优化创业发展环境等举措呼唤和鼓励老乡回乡创业。县里陆续开展了“就业愿逐月”“接您回家”等系列人才招聘活动50场,吸引回乡就业创业人员3000余人。开发扶贫公益岗位9866个,安置贫困人员9472人。

位于涡阳县经开区的安徽国隆玻璃科技有限公司,就是一个扶贫创业的典型企业。公司总经理马伟介绍说,他一直在上海跟朋友经营玻璃产业,正好赶上涡阳支持回乡创业的机遇,经过认真考虑后,他回到家乡。通过在外学习,他把先进的技术带回家乡,在政府的大力支持下,迅速办起公司。公司总投资6600万元,占地面积40余亩,政府帮助提供厂地,给与资金补贴,帮助筹集贷款。目前,公司已经发展到中等规模,有员工300人左右,订单充足,收益稳定。“返乡创业,这条路按照我的预期规划在稳步发展,这条路我没有选错。”马伟一脸笑容和笔者讲述自己的创业经历。近几年,涡阳县将不断建立健全返乡创业工作机制,简化办理程序、加强跟踪回访,优化创业环境、加大宣传力度,着力营造重创业,鼓励更多的能人返乡投资兴业。

 

安徽国隆玻璃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马伟介绍玻璃生产工序

激励创业的同时,涡阳县积极推进就业扶贫工程,建成并投入使用扶贫驿站(车间)54个,带动就业人数875人,其中贫困人员248人。走进位于西阳镇葛圩村的扶贫车间,30多台针车排成两列,村民们正分步骤进行作业,蓝色的货框类装满了加工过的半成品。正在忙碌的大婶介绍,扶贫车间接到的是手工类订单,根据各自擅长进行分工,并进行岗前培训,年轻一些的村民负责一些节奏快技术含量高一些的工序,年长的村民从事相对简单细致的工作,在这里工作没有硬性时间要求,计件核算工资,在农闲的时候大家都会到车间来工作,手工快一些的一天能挣一两百元收入。县里还积极推广以表现换积分、以积分换物品的“爱心公益超市“等自助式帮扶做法,实现社会爱心捐赠与贫困群众个性需求精准对接,目前已经建成并投入使用爱心超市365家。

 

村民在扶贫车间展示加工的鞋材半成品

深度帮扶,防返贫预警在行动

涡阳县坚持大扶贫格局,精准帮扶成效不断提升。坚持因地制宜、因户因人精准施策,做到“一村一规划、一户一方案、一人一措施”,实现项目精准、措施精准、帮扶精准,精准帮扶成效不断提升,形成广泛参与、合力攻坚的良好局面。完善“双包”制度,全县有431家单位参与帮扶368个村,1.48万名(2018年为1.41万名)帮扶责任人包保4.22万户贫困户,形成了“领导联系、单位包村、个人包户、工作队驻村”的脱贫攻坚工作网络。

另外,深化联系帮扶,涡阳县78个贫困村和15个非贫困村共选派256名驻村帮扶干部坚守扶贫一线,帮扶单位和责任人定期到村走访慰问。深入推进“百企帮百村”精准扶贫行动,激发广大民营企业家积极履行社会责任,主动参与脱贫攻坚。通过遴选确定161个爱心企业帮扶161个村。深化社会扶贫网建设,累计注册贫困户37207人,爱心人士11432人。

为巩固脱贫成果,防止返贫,涡阳县在产业、就业、收入上综合判断贫困户脱贫的稳定性,设定一、二、三级预警级别,并实行分类管理,在措施上一级预警户以“帮”(发展上扶持)为主、二级预警户以“扶”(能力上扶智)为主、三级预警户以“引”(思想上扶志)为主,从而推进政策衔接、对象衔接、服务衔接,促进群众增收。(文/张慧茹 图/王明瑞)

 

西阳镇葛圩村村民住宅一角

责任编辑:孔德明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