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中央宣传部委托新华通讯社主办

建区60周年,来看朝阳区诚意满满的成绩单

2018-10-24 15:51
来源:半月谈

     


 

2018年是 改革开放40周年,朝阳区建区60周年的重要节点,朝阳区的建区史,大部分都与改革开放的年轮相重叠。朝阳区的发展史,从某种程度上,也是国家对外开放战略的缩影。

朝阳区位于北京市城区东部,辖区470平方公里,是国家金融监管部门和北京城市副中心的连接区,是北京商务中心区、奥林匹克功能区所在地,是首都“国际交往的重要窗口、中国与世界经济联系的重要节点、对外服务业发达地区、现代体育文化中心和高新技术产业基地”。六十年过去,朝阳区交出了怎样的成绩单呢?

经济乘上高速发展列车,产业结构不断升级

截至2017年,北京市朝阳区实现地区生产总值5635.5亿元,占全市的20.1%;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额2762.3亿元,占全市的23.9%;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356.1亿元,占全市的15.2%。经济数据一直呈现增长趋势,在稳定全市经济中发挥了重要的支撑作用。

除此之外,区内集中了跨国公司地区总部达到117家,占全市70%;外资金融机构达到324家,占全市65%。朝阳区产业高端化特色明显,第三产业成绩斐然,比重达到全区的92.48%,商务服务、金融、文化创意、高新技术等四大重点产业蓬勃发展,为经济结构调整优化不断助力。

社会治理亮点多多,行政体系科学高效

“创新社会治理体系,改进社会治理模式”已成为维护我国社会经济平稳发展的一个关键问题。北京市朝阳区作为全国首批城市社会服务管理设点单位,在创新社会治理方面取得众多亮点成就。亮点一:设立“居民议事厅”,总结出“好管家”“物业联盟”经验做法和“三社一体化”社区专业治理模式;亮点二:深入实施党建引领“街乡吹哨、部门报到”,累计解决难题416个,整理制度成果38项,探索出“七步工作法”等经验;亮点三:建成“一刻钟社区服务圈”221个、绿色智慧平安社区56个;亮点四:建立社会组织两级枢纽体系,形成了党政发动、政社互动、枢纽带动、三社联动的社会动员机制。

朝阳区的创新社会治理工作是尊重社会运行规律,推进社会治理体系机制变革的过程,也是实现激活社会活力、提升治理效能、促进社会良性发展的过程。

人民福祉逐渐增强,社会事业繁荣发展

改革开放以来的40年,是北京市朝阳区各项社会事业大发展大繁荣的40年,是社会与经济协调发展明显增强的40年,更是人民福祉不断提高、获得感不断增强的40年。作为首都人口大区,北京市朝阳区近年来高度重视人口与区域发展的关系,实施人口经济科学发展,随着公共财政支出不断增长,区域教育文化卫生等公共资源稳步增加,人民生活水平大幅度提高,实现了从“温饱”向“小康”的历史性转变。

教育方面,朝阳区教育事业成效显著,受教育程度大幅提升,教育整体水平已进入先进区行列,全区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从1982年的8.3年提高到2010年的12.0年;文盲人口数量从1982年的10.5万人降至2010年的3万人;文化方面,成功创建全国文明城区、全国首批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全国首个国家文化产业创新实验区也在此落户。目前有区级文化设施5个,地区级文化中心2个,街乡级文化中心43个,社区(村)文化活动室覆盖率100%。医疗卫生方面,朝阳区卫生资源数量增加,居民健康水平显著提高。当前全区共有卫生机构1516个,较1991年增加57.8%,人均期望寿命从1986年的73.5岁提升到82.57岁;环保方面,环卫水平逐步提高,朝着宜居城市目标迈进。改革开放以来,北京市朝阳区垃圾无害化处理从无到有,环卫事业随着基础设施投资力度加大不断改善。2017年,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为100%,公共卫生间达标率为100%。这些成果展现了朝阳区人民生活水平在切实提升,社会事业正在繁荣发展。

建区60周年,北京朝阳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实现了前所未有的伟大变革,交出了诚意满满的成绩单。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引领下,不断创新、与时俱进的北京朝阳必能为谱写新时代最强音画上浓墨重彩的一笔。

责任编辑:蒲江霞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