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中央宣传部委托新华通讯社主办

井冈山:不忘来时路,不负今朝梦

2019-09-11 15:51
来源:半月谈网

半月谈记者 邬慧颖

在许多井冈山村民家中,挂着两张照片:一张是过去破败陈旧的土坯房;一张是如今干净整洁的客家小楼。两张照片虽拍摄时间相隔不过数年,却反映了井冈山的跨越式蝶变。

神山村变乡村旅游胜地

摆脱贫困,老区群众的共同期盼

井冈山,是中国革命的摇篮。但因交通不便、自然条件较为薄弱等外在因素限制,井冈山一度贫困程度较深。

彭夏英是茅坪乡神山村村民,多年来,全家人都住在破旧土坯房里,买不起油,吃不放油炒的“干锅菜”,过节也不一定能吃上肉。因丈夫早年在外务工时摔伤了腿,干不了重体力活,一家人的生活重担落在她一个人肩上。

“没办法,家里只有我一个人能干活。”那些年,每天天刚亮,彭夏英就拿着自己做的半成品竹筷子,到茅坪街市去卖。曲曲折折的山路,要走两个多小时。2000年以后,她用板车拖竹子出去卖,可收入只够温饱。

摆脱贫困,是彭夏英和众多井冈山人的梦想。到2014年初,井冈山仍有44个贫困村、4638户16934名农村贫困人口。

寻找出路,干群团结奋斗的方向

2016年2月,习近平总书记来到神山村看望慰问群众。他强调,在扶贫的路上,不能落下一个贫困家庭,丢下一个贫困群众。

总书记的话激励了井冈山16万干部群众。当地立足浓厚的红色底蕴和良好生态,提出了“红色引领、绿色崛起”的发展战略,努力闯出一条经济发展和生态文明相辅相成、相得益彰的新路。

一方面,井冈山大力推进“农业+”,重点打造20万亩茶叶、30万亩毛竹、10万亩果业种植加工基地的“231”富民工程;另一方面,打好“红色旅游”扶贫牌,引导贫困群众开办农家乐、制作销售旅游商品等,共享产业发展红利。茅坪乡坝上村开设“红军的一天”体验教学,仅2018年就为参与农户户均增收2万余元。

井冈山根据贫困户的贫困程度,将建档立卡贫困户细分为“红卡户”(特困户)和“蓝卡户”(一般贫困户),制作以贫困户基本信息卡、帮扶工作记录卡、脱贫政策明白卡、贫困户收益卡为主的脱贫档案卡,做到因地制宜、因人施策、精准滴灌、靶向治疗。

在神山村,村民们总会跟一名皮肤黝黑、身体健壮的外乡人打招呼,并以亲切的口吻称他为“阿燕”。这是神山村驻村干部、茅坪乡党委委员李燕平。他白天忙着帮村里跑事情,晚上挨家挨户串门走访。“阿燕不光是来聊工作,有时生活上的事也会帮我们出主意。”一位村民说。

2017年2月26日,在干部群众的共同努力下,井冈山脱贫摘帽。

高质量发展,革命老区的新征程

在井冈山,总能见到这样一句标语——“红色最红、绿色最绿、脱贫最好”。如今,井冈山已成为有17万人口的旅游城市,2018年,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到10968元。

革命老区如何在高质量发展上作示范?这是井冈山的新征程。“脱贫摘帽不是最终目标,让老区人民过上更加美好的生活,才是我们的奋斗目标。”井冈山市委书记刘洪说。

工业,曾一直是井冈山的短板。面对高投资但可能带来高污染的项目,井冈山从未降低门槛,始终坚持在生态保护的基础上发展工业。近两年,井冈山绿色工业潜力凸显,“一园四区”建设纵深推进,电子信息、绿色食品等产业风生水起。借助贫困地区IPO绿色通道等政策,井冈山陆续引进了蓝海芯科技、三三科技、九九光电等一大批高新技术和总部经济企业。

2017年3月,广东客商蔡春风来到井冈山大陇镇大陇村的一个小山村,成立了公司,吸纳当地村民入股,对这个贫困小山村进行开发,发展乡村旅游。

近两年,井冈山精品民宿不断发展,全山已建民宿点22个,接待床位6000余张,2019年上半年接待游客近30万人次。“我们把高端民宿这一新业态当作重要抓手,创新乡村旅游模式,带动村民一块致富。” 荷花乡党委书记吴小平说。

井冈山,已迈出发展新步伐。

编辑:原碧霞

责任编辑:孔德明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