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中央宣传部委托新华通讯社主办

“创城”后,怎么干

2025-08-27 16:18
来源:半月谈网

半月谈记者 邵琨

2020年,山东潍坊昌邑市成功跻身“全国文明城市”行列。如何在创建“全国文明城市”之后,推动文明创建从“阶段化创建”向“常态化治理”迈进?昌邑市近年来秉持“为民、惠民、利民”的理念,传承文明根脉,推进治理创新,在变与不变中,探索出一条由创建文明城市迈向持续建设城市文明的新路。

显隐之变与民生之利:让文明创建可见可感

去年底,昌邑市富昌街东段建成通车,车辆与行人各行其道、有序前行。“我家孩子在凤鸣学校上学,现在走这段刚修好的马路,大大缩短了通勤距离,孩子每天至少能多睡20分钟,沿途的交通安全也有保障了。”看着眼前宽敞平直的道路,一名受访学生家长不停夸赞。

从缩短20分钟通勤时间的“物理距离”,到守护孩子睡眠的“幸福刻度”,昌邑城市建设始终锚定群众获得感。昌邑常态化实施“民生清单”制度,先后打通6条“断头路”,扩建、改造、修缮、养护重要交通设施,智能化改造6931盏路灯,路网建设重塑城市筋骨。

有看得见的“实绩”,也有不易察觉的“潜绩”。在维修道路过程中,昌邑将路沿石的高度由20厘米降至6厘米,以方便车辆在路沿石上临时停车。近3年来,昌邑累计增设公共停车位4.8万个、非机动车停车区7200余处。一些管基础、利长远、惠民生的精细治理举措得到各方好评。

“精准施策、适时适度。一次破路、联合施工。”昌邑市住建局党组成员、副局长王洋说,为减少扰民,施工方案反复论证修改,地上绿化、公厕、停车位以及地下水电气暖网提升改造工程实现一体推进,不再让城市反复“开膛破肚”。

刚柔之变与治理之道:让市井烟火温暖如常

早晨7点半,昌邑市建设路与山前街路口熙熙攘攘,包子、馄饨、油条等各种早餐品种丰富,不少居民前来购买。“这条路不是交通要道,车流量不大,周围小区却很密集,群众有购买早餐的需求,我们便设置便民早餐售卖点。”昌邑市综合行政执法大队副大队长张志家说。

面对占道经营等治理难题,昌邑不再搞突击治理,而在市民消费、摊贩经营与城市管理之间寻求平衡点,为市井烟火留足空间。昌邑盘活多处闲置用地,新开辟便民市场4处,引导500余名摊贩进入市场内经营;开设小吃步行街、定点定时便民早市、夜市、应季瓜果蔬菜售卖点45处,实现商贩繁而不杂、顾客多而不乱、市场忙而有序。

游商摊贩搬进规范市场,沿街商户“一米线”成为经营者与执法者的“文明默契线”,交警用温馨提示代替罚单……昌邑市委宣传部分管日常工作的副部长、市文明办主任赵洪刚介绍,新的治理方式精准聚焦城市管理痛点堵点,实现“以共建共治共享拓展社会发展新局面”。

新旧之变与文明之风:让城市记忆历久弥新

20世纪80年代,昌邑为改善职工居住条件,兴建众多职工宿舍,其中都昌街道新村社区就包含工人新村在内的30多栋小楼。“在小区改造过程中,一些小巷墙面做了墙绘,画的都是老物件,真有种穿越时空的感觉,还有年轻人过来拍婚纱照。”都昌街道新村社区党委书记、居委会主任刘丰泽说,新村社区着力挖掘社区建筑群的年代感,邀请高校学生来画墙绘,打造网红打卡点吸引人气,引进时下流行的围炉煮茶、户外烧烤、室内桌游、手工DIY等休闲消费项目,让老旧小区重现繁华景象。

文化墙绘留住时光印记,新业态激活沉睡空间。沿着新村社区文化墙远远望去,新建小区内绿草如茵,环境宜人,体育健身器材、电动自行车充电棚、老年活动中心、儿童游乐玩具等设施一应俱全。据了解,这个小区是原麻纺厂片区的征迁改造小区,由于规划科学、配套完善,建成后便成为“标杆小区”,让小区业主既“改房子”又“改生活”。

当老旧小区与现代化“标杆小区”隔巷相望,差异化改造既尊重历史肌理,又注入时代活力,让“老居民”与“新住户”共享城市文明建设成果。

“从创建文明城市向建设城市文明跃升,昌邑变的是顺应时代发展的治理手段与服务形态,不变的是以人民为中心的价值理念。”昌邑市委书记李玉祥说。从基础设施的“硬支撑”到文化浸润的“软实力”,从刚性管理的“尺度”到以人为本的“温度”,这座城市正在用“变”与“不变”,让市民感受到归属与温暖。

编辑:徐宁

责任编辑:王亚冉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