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中央宣传部委托新华通讯社主办

“考实”“评准”“用足”组合拳——通辽让干部劲儿更足

2025-08-20 09:53
来源:半月谈网

半月谈记者 连振

近年来,内蒙古通辽市聚焦干部年度考核“考实”“评准”“用足”关键环节,通过精简指标、多维评价、强化激励等举措,引导各级干部树立正确政绩观,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力。

精简指标体系让考核更聚焦

“考核指标从1631条精简到226条,少了繁文缛节,我们能沉下心抓实事了。”通辽市奈曼旗副旗长张永全道出了基层干部对考核改革的深切感受。

近年来,通辽严格落实中央为基层减负要求,深入开展考核指标“瘦身”行动,市县两级对下考核的一级指标分别精简23%和40.9%,二级指标分别精简91.4%和83.3%,并全面清理“一票否决”和责任状事项,取消不必要的实地考核和材料佐证,让基层干部从“迎考负担”中解脱出来。

在做“减法”的同时,通辽更注重“加法”——聚焦中心工作设置关键指标,将分散考核事项整合为统一综合体系,精准纳入深化服务业高质量发展、固定资产投资增长等核心任务,推动各地各部门把精力集中到全市发展大局上来。

“既让干部轻装上阵,又确保方向不偏。”通辽市委组织部常务副部长张起超表示,精简后的指标体系直指发展要害,2024年全市固定资产投资增长20.8%、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3.5%,营商环境稳居内蒙古全区“第一方阵”。

创新评价机制让工作实绩更客观

在2024年度考核中,通辽按不同领域和类别组建8个考核组,采取“一支队伍、统一时间、一次完成”的方式,对市委管理的102个领导班子、891名领导干部分领域分类别全覆盖进行考核。“通过条目式清单晒业绩,谁牵头、谁参与、谁攻坚,一目了然。”通辽市政府副秘书长、办公室党组成员李庆东对考核的“序事述事”机制印象深刻。

评价体系突出全方位与精准度。横向组织旗县市区与市直部门互评,纵向邀请市级领导点评,机关内开展干部职工民主测评,同时广泛听取服务对象意见,形成“四位一体”评价体系。评价结果按权重计入总分,确保“管他的”“他管的”都能参与评价。考核还建立领导班子序事、领导干部述事机制,既看显绩也察潜绩,让“干多干少、干好干坏”有明确标尺。

内蒙古通辽市科尔沁黄牛养殖基地 张启民 摄

强化结果运用让考核效力见真章

2024年度考核结果出炉后,一份份考核结果反馈意见书,被“点对点”送往被考核地区和单位“一把手”的案头。与以往不同的是,这次除了“点对点”,还有“面对面”。

发挥好考核“指挥棒”作用,必须做好考核“后半篇文章”。通辽在以市委、市政府名义通报2024年度考核结果的基础上,由市委常委、组织部部长和分管副部长分别向9个旗县市区委书记和14个需重点关注的市直部门单位主要负责人“一对一”反馈考核情况,对表现不好、状态不佳的市管干部“面对面”提醒谈话,明确指出问题,督促限期整改。依据考核结果,调整配强8个推动工作不力、凝聚力不足的领导班子。同时对能力存在短板的市管干部安排专题培训、挂职锻炼,不断增强履职能力和综合素质。

另外,面向表现优秀的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强化激励关爱,对25个被评为优秀等次的领导班子所在机关单位年度绩效奖总量上调50%;对考核优秀的33名市管干部进行提拔、进一步使用或晋升职级;对考核优秀的212名市管干部给予嘉奖,其中32名连续3年考核优秀的市管干部获记三等功,持续释放激励效应,为推进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凝聚力量。

编辑:苏娅

责任编辑:王亚冉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