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月谈记者 陈浩明
骑行在上海奉贤区头桥街道,一边菜田绿浪翻滚,一边荷塘涟漪轻漾,房前屋后绿意盎然。拐过弯,农业AI试验基地内,崭新的高标准农业设施成为乡间新景。当地人回忆,几年前,这里还是同乡人眼中的发展“吊车尾”。变化的发生,要从头桥地区的“身份”转变说起。
“家具小镇”转身
说起头桥,不少上海人都会想到它“家具之乡”的名号。“20世纪90年代,头桥在上海家具市场占据‘半壁江山’,很多人专门从市区过来买家具。”头桥街道东新市村村民张先生回忆,改革开放后,不少村民放下锄头开起了家具作坊,一时间,当地“家家户户是老板”的场景令外人称羡。
然而,由于品牌影响力不足、缺少统一规划、安全环保隐患突出等问题,粗放的家具作坊在市场迭代升级的浪潮中被逐渐淘汰。上海城市化进程快速推进,这片繁荣一时的土地却沉寂了下来。
“自2003年以来,头桥地区投资规模减少,城乡路桥、医疗卫生、文化教育等基础设施服务能力逐渐下降,用地布局混杂,经济园区产业‘小散乱’,可以说彼时头桥面貌落后、发展缓慢。”街道党工委书记沙成禹介绍,头桥地区经历多轮行政管理权属调整,1994年撤乡设镇,2003年并入奉城镇,2019年至2023年由国有企业开发“代管”,最终在2024年7月挂牌成为上海市“最年轻的街道”。
2019年,头桥全域被纳入上海自贸区临港新片区。在迎来重大发展机遇的同时,也引发了大量外来人口涌入、公共服务需求日益凸显等挑战。由国有企业开发“代管”在区域公共管理和服务上发挥了积极作用,但在行政执法、社会建设等方面存在诸多不便。
头桥群众对社会管理优化和公共服务精细化的需求,引起了奉贤区委、区政府的高度重视。2023年12月,奉贤成立工作领导小组,着手头桥街道析出工作。次年1月,经上海市委、市政府研究批准,头桥地区析出街道的区划调整工作正式启动。此举通过优化奉贤基层政权设置,提升头桥地区的社会治理和社区服务水平。
头桥街道分水墩村咖啡馆
把“投资于人”作为起手式
马路两侧上百个批发交易摊位占据机动车道,交通拥堵严重,安全隐患大;撤摊后垃圾成片,周边居民苦不堪言——2024年7月,头桥街道成立后,首先面对的是群众反映强烈的瓦洪公路“马路菜场”难题。
“我们没有一刀切‘端掉’马路菜场,而是‘疏堵结合’,一方面严打占道经营,疏通道路、整治环境,另一方面加快提供规范交易点,让周边菜农可以正常卖菜。”头桥街道办事处主任欧阳斌说。再看如今的“马路菜场”,拥堵嘈杂已然消失,取而代之的是整齐的摊位、规范的垃圾投放区、便利的洗手间。“马路菜场”不再是“脏乱差”的代名词,买菜也成了头桥群众的一种“休闲方式”。
“马路菜场”不远处,是居民翘首以盼的综合为老服务中心。街道成立半年后,这里正式揭牌营业。半月谈记者走进服务中心大厅,老人们或专注着娱乐游戏,或围坐在一起,热络地聊着家常。“我天天都来这里,开心得不得了,有老师带着我们做操、玩游戏,孩子在市区也放心。”81岁的周阿姨说。中心负责人曹宏蔚接过话头:“周阿姨刚来的时候还不怎么爱说话,现在倒成了‘开心果’。”
在62岁的退伍伤残军人徐国平心中,最令他有归属感的是头桥街道北宋村成立的退役军人服务站。“我们这些老兵成立了宣讲团,联合有关单位一起进学校、进社区,为学生、村(居)民等宣讲革命故事。”徐国平说,身为老兵,能发挥余热就是最大的幸福,“头桥的改变是润物细无声的,每一位居民都有切身感受”。
乡村巴士穿行田野间、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整改扩建、老旧小区综合改造焕发新颜、爱心义诊送上门……出行、健康、养老、教育,街道成立一年来,聚焦“投资于人”,把民生工程、暖心实事作为发展的起手式,让村(居)民在方方面面感受到了切实变化。
老人在头桥街道综合为老服务中心玩益智游戏 陈浩明 摄
新街道呼唤创业者
下辖11个行政村,头桥街道无疑是一个非典型街道。身处超大城市,农业农村又占相当比例,头桥被赋予了“着力打破城乡二元结构,在城乡融合发展上争当示范”的新使命。
新使命需要敢干能干的新队伍。在奉贤区有关部门支持下,通过商调选调、公开交流等方式,头桥街道从奉贤区各委办局及街镇积极引才,组建了一支“创业队伍”。
“她浑身上下有使不完的劲儿!”头桥街道分水墩村驻村选调生李欣蓉如是评价村支书王燕伶。2023年,在国企工作的王燕伶刚驻村时不禁疑惑:“这里的村容村貌怎么与多年前没有两样?”但她并没有畏难,入村就和班子成员探索村庄发展的新路径。
“东西协作”成了萦绕在王燕伶脑海中的关键词。她与城里来的运营方合作,积极联系对接云南有关企业,一家鲜花咖啡馆便在村里开了起来。“顾客不仅能喝到云南咖啡,还能直接买到云南鲜花,馆中蓝底白花的扎染桌布也是来自云南的非遗作品。”王燕伶说,除了咖啡馆,村里还建成野趣园、亲子菜园、商业街等,“村里的外村人越来越多,分水墩村也获评2024年度上海市美丽乡村示范村”。
“人少、事多,全在拼。”这是街道党政办负责人施竹林对街道干部工作状态的直观感受,“我们拼的是时间,要让群众切实感受到变化;拼的也是服务,要努力提升群众对街道的满意度。”
发展壮大农村三资、招商安商争先进位、社区整体改造更新……头桥街道成立8大攻坚项目突击队,为“后发者”拼出“加速度”。“街道干部都习惯用‘创业者’来形容自己。”沙成禹说,来到头桥工作,挑战与困难不可避免,但他相信,奋斗在“最年轻的街道”,本身就意味着无限可能。
编辑:孙文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