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西安7月3日电(记者张斌)从村民会上的沉默寡言到争相建言,从邻里纠纷的剑拔弩张到握手言和,从“一言堂”到“群策群力”,在陕西留坝县,一场以“众议留声”为核心的基层议事协商实践,悄然重塑乡村治理生态。通过搭建议事平台、创新协商机制、凝聚群众智慧,这个秦巴山区县不仅加快破解基层治理难题,更蹚出一条从“矛盾窝”到“致富链”的乡村振兴新路。
议事平台搭起来:从“哑巴会”到“热聊场”
“自来水接一桶要一小时,这事儿能解决不?”曾几何时,火烧店镇中西沟村老党员黎平富的一句提问,打破了村级议事会的沉默。如今,这样的场景在留坝县76个村(社区)已成常态。当地建立的“众议留声”工作机制,通过推选老党员、老干部、返乡人才等组成议事队伍,让群众从治理“旁观者”变身“当家人”。
在庙台子村安子沟道路拓宽工程现场,村民们围着规划图你一言我一语;城关社区的“三无小区”里,居民代表正与物业协商环境卫生托管方案……从水费垃圾费收取到撂荒地复垦,从集体资产租赁到基础设施建设,153场协商议事会、5000余人次的参与,让“有事敞开说、问题共协商”成为留坝基层治理的鲜明标识。
这是留坝县江口镇梭椤村调处邻里纠纷的现场。(受访者供图)
“现在开会不是走过场,提的意见真能解决问题。”中西沟村村民看着新更换的1700米自来水管感慨道。
矛盾纠纷化下去:从“山头吵”到“圆桌笑”
“砍了我家竹子必须赔钱!”桑园坝村一场地界纠纷曾让两家人剑拔弩张。村议事会召开“和为贵议事会”,邀请党员群众代表当“老娘舅”,摆事实、讲法理、通人情,最终促成双方签订调解协议。
这样的转变,源于留坝县对新时代“枫桥经验”的创新实践——按照“五有”标准设立议事平台,信访、司法等部门下沉一线,将231起矛盾纠纷化解在萌芽。
“每月农历十五定为‘和为贵说事日’,农忙时在地头商量,农闲时就集中议事。”桑园坝村党支部书记秦发林介绍,灵活的议事机制让群众满意度不断提升。在留坝,邻里纠纷、婚恋矛盾、遗留信访等问题,如今都能通过“圆桌会议”找到解决方案,曾经的“矛盾窝”正变成“和谐村”。
青桥驿镇狮子坝村村民在食用菌基地协商村集体收益分配问题。(受访者供图)
发展动能聚起来:从“单打独斗”到“抱团共赢”
“中药材价格像‘过山车’,咋能稳增收?”蔡家坡村议事会带着这个问题走访产业大户,最终敲定“村集体+企业+农户”模式,发展天麻、猪苓2000余亩,带动户均年增收2000元。同样尝到甜头的还有玉皇庙村,通过引入文旅企业打造民宿集群,2024年接待游客2万人次,村集体增收70万元。
留坝县将议事协商延伸至产业发展主战场,蔡家坡村的“一林多用”、上南河村的冷水鱼养殖、营盘村的牧场管理……一个个“共富议事”案例见证着产业转型:订单农业让南瓜种植户不愁销路,林下经济让闲置土地生金,民宿集群让绿水青山变成“金山银山”。多元化的富民产业不仅延伸了产业链,更让群众在共建共治中共享发展成果。
留坝县玉皇庙镇白庙子村村民商议自来水改造维修事宜。(受访者供图)
“村上的事大家商量着办,表面麻烦实则更顺。”狮子坝村党支部书记饶明生的话道出了留坝治理变革的核心。从解决“一桶水”的小事到谋划“共富链”的大局,“众议留声”机制不仅实现了“议事在基层、解难在基层”的治理目标,更让群众在当家作主中增强了乡村振兴的内生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