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中央宣传部委托新华通讯社主办

一支法律队伍,专解基层“疑难杂症”

2025-04-21 16:18
来源:新华网

海报制作:方金洋

新华社天津4月20日电(记者黄江林、王宁)前一阵,家住天津市和平区劝业场街道静园社区的刘大爷遇到烦心事:生病后正需要照顾时,自己的多个子女因心存芥蒂,迟迟不到病床前陪护。无奈之下,老人向社区求助。

“听到这个情况,我们立即找来法律咨询专家和社区普法调解志愿者,从专业角度跟老人的儿女释法说理。”静园社区居委会主任梁娟说,强大的法律“顾问团”介入后,当事人思想疙瘩很快解开,老人的赡养、探视问题得以圆满解决。

梁娟所说的法律咨询专家来自天津市和平区法学会,这一案例,也是该学会创新法律咨询专家制度、设立法律服务站服务基层治理的生动写照。

“和平区是天津中心城区的核心区,老旧小区多,人口密度高,房产权属杂、价值高,婚姻家庭、遗产继承等纠纷矛盾多发。”和平区法学会专职副会长孙超说,破解这一基层治理中的难题,发挥法学会“智囊团”“思想库”“人才库”的作用成为有效一招。

2022年,和平区法学会从公、检、法、司、信访等单位的业务骨干中,挑出矛盾调解经验丰富、业务素养突出的会员,选为法律咨询专家。此后,随着和平区法学会法律服务站在全区6个街道揭牌,法律咨询专家及基层民警、法官、检察官、志愿者等专业力量充实到服务站,一支专解老百姓“急难愁盼”的法律队伍挺进了街道社区一线。

国浩律师(天津)事务所合伙人梁学敏,有着十余年从业经验,担任和平区法学会法律咨询专家后,她成功化解了一场持续约30年的“老大难”。

1993年,吴先生的母亲、舅舅等几名亲属在公产房拆迁中分得两套房,但如何分配使用,几名亲属始终没能达成一致。吴先生一家虽住进了“新家”,但长期无法签订公产房租赁合同,随着时间推移,家属落户、孩子上学等问题日益突出。

“这件事曾被反映到不同部门,但因为年代久远、部分证据灭失、亲属关系复杂等因素,最终都不了了之。”孙超说,和平区法学会了解后,找到梁学敏和另一名法律咨询专家李莹负责该案的论证与咨询。

接到任务的梁学敏并没有被困难吓退,她与李莹一道来回在档案馆、房管站以及公证处等地穿梭,走访与案件有关的单位和人员,在泛黄的档案资料、碎片化的证言中抽丝剥茧。

“我们在一份上世纪90年代的法院案卷档案中寻找到了关键线索,最终还原了纠纷原貌,并进一步理清了房屋权属。”梁学敏说。

在梁学敏等人细致地工作、客观地分析、耐心地调解之下,这件陈年积案2个月时间得以彻底解决。

“法律明白人参与化解矛盾纠纷,既能够引导群众依法理性表达利益诉求,对比较复杂的事情,也能及时向有关部门提出依法处理的有效对策建议。”在参与化解几十件信访积案后,梁学敏感受深刻。

图为和平区法学会法律服务站。新华社记者 黄江林 摄

组织法律咨询专家、普法志愿者到街道宣讲普法,为群众解答涉法问题,在解决沉年积案中化解基层矛盾,推动形成“小事不出社区、难事不出街道”的治理格局。和平区法学会设立法律咨询专家制度及法律服务站以来,累计普法1500余次,协调化解各类矛盾纠纷2100多件,在基层治理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今年1月,和平区法学会获得“全国法学会系统先进集体”称号。“接下来,我们将持续强化法律服务站点和法律咨询专家的双向协作,精准对接群众需求,探索更多灵活的解纷办法,让服务更接地气、解纷更有实效。”和平区委常委、区委政法委书记、区法学会会长陈宁说。

责任编辑:王亚冉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