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杨志
守正创新是我们党在新时代治国理政的重要思想方法。要推动城乡融合发展,必须坚持守正创新,这是破解当下城乡融合发展瓶颈的重要法宝。在实践中,既要坚守本质规律和正确方向,又要突破传统思维和体制束缚,以创新举措破解城乡二元结构难题,实现“守正”与“创新”的辩证统一,推动城乡融合迈上新台阶。
一、守“战略方向”之正,创“机制破题”之新
守“战略方向”之正就是要坚守城乡融合发展的根本遵循,确保制度变革始终服务于现代化建设全局。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提出,“完善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坚持以党建引领凝聚发展共识,积极统筹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和乡村全面振兴,确保城乡融合始终服务于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这一根本目标。始终将党的领导贯穿城乡融合全过程,通过党建协调委员会等制度统筹政府、企业、乡村等多元主体,形成“党委统筹、部门协同、社会参与”的工作格局,确保城乡融合在党的领导下沿着正确的方向行稳致远。
创“机制破题”之新就是要以制度创新破除要素流动壁垒,构建城乡要素平等交换的现代化治理体系。坚持以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为动力,打破城乡融合发展在土地、金融、人才等各种生产生活要素流动的制度壁垒,构建互融共建共享机制。通过城乡联席议事、信息互通、联合招商、人才共育、攻坚破题等联动机制,推动城市产业资源与乡村土地、劳动力等要素精准对接。特别是在农村集体土地如何能够和国有土地同价同权方面,充分总结应用好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改革经验,逐步构建全国统一土地大市场,实现农村土地从“资源”到“资产”的制度性突破,为城乡要素平等交换提供了实践样本。
二、守“价值取向”之正,创“要素激活”之新
守“价值取向”之正就是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根本立场,确保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城乡居民。深入贯彻落实2024年7月出台的《深入实施以人为本的新型城镇化战略五年行动计划》文件精神,坚守“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将促进农民增收、帮助农民工融入城市、提升公共服务均等化等作为城乡融合的核心价值。充分发挥县城是连接城乡的重要枢纽节点作用,以人民群众的幸福感、获得感和安全感为出发点和落脚点,要素联动,推动县域综合竞争力显著提升,同时推动基础设施及公共服务加快向乡村延伸覆盖。
创“要素激活”之新就是要构建市场化要素配置体系,充分释放乡村沉睡资源的经济社会价值。以市场化手段激活乡村生产要素。完善人才激励机制。突破传统“输血式”帮扶,采用“柔性引才”模式,吸引城市人才带着技术、资源扎根乡村。土地增效实现农业现代化。针对“插花地”“天窗地”碎片化问题,实行土地综合整治,实现“小田”化“大田”。探索“设施农业+产业配套”复合利用,提升土地集约化水平,创新土地运营模式,提升农业产业承载空间和张力。推动“农地入市”与“农房盘活”联动,因地制宜发展乡村农文旅等新业态,激活乡村资产价值。建立政府引导、社会参与的多元化资金投入机制,通过设立乡村振兴基金、优化中小微企业融资担保等政策,引导企业与村集体合作共建产业项目,破解“资本不敢进、留不住”难题。
三、守“系统思维”之正,创“协同发展”之新
守“系统思维”之正就是要遵循城乡共生发展规律,构建优势互补、协调联动的融合发展新格局。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不能“一边是繁荣的城市、一边是凋敝的农村”,要促进城乡共同繁荣,就要坚持系统思维,新型城镇化和乡村全面振兴必须统筹推进,提升农村对城市的影响力,赋予农村更多“话语权”。以规划一体设计为引领,坚持多规合一、功能互补,推动形成各具特色、交相辉映的城乡融合发展形态。发挥县域资源禀赋结构的比较优势,念好“山海经”、做强“土特产”、打好“特色牌”。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将乡村纳入区域发展大局,打造城乡联动的特色产业集群。
创“协同发展”之新就是要建立城乡双向赋能机制,形成产业互促、消费互动的融合发展新模式。城市反哺乡村,城市通过订单农业、技术赋能等带动乡村特色产业升级,通过村集体、社会资本等引导村民结合周边产业上下游延链补链强链,从消费潜力来看,2024年农村居民人均消费支出19280元,仅为全国居民人均消费支出的2/3左右;看投资空间,未来5到10年,农业农村投资需求预计近15万亿元,乡村市场潜力巨大、大有可为。乡村要差异化、特色化服务城市,主动对接城市消费需求,发展“城市农业”“体验农业”,进一步扩大“村BA”“村咖”等消费场景,吸引城区人口下乡消费。提高农产品附加值,推动农业品牌化、现代化和有机化,守护好“舌尖上”的安全。同时,以“数治乡村”创新治理模式,通过搭建城乡数据共享平台、推广“智慧农业”“数字政务”等应用场景,提升乡村治理精准化水平,弥补传统治理短板。
城乡融合发展是中国式现代化的必然要求。推进城乡融合发展,“守正”是前提,必须坚持党的领导、人民立场和系统思维,确保方向不偏;“创新”是动力,必须敢于突破体制障碍、激活要素潜能、重塑发展模式,实现路径创新。唯有将“守正”与“创新”有机统一,才能构建起“城市与乡村各美其美、美美与共”的融合发展新格局,为中国式现代化奠定坚实城乡基础。
(作者系北京市委党校第68期中青班学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