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武汉4月2日电(秦雨萱)在湖北省大冶市红星湖畔的综治中心大厅里,11个专业服务窗口有序排列,电子导览系统实时显示着市领导接访排期、法律咨询分类等信息。这个集成政法、信访、住建等12个职能部门资源的综合服务平台,已成为当地群众解决“急难愁盼”的首选之地。
近日,“荆楚政法基层行”第三期主题活动采访团走进湖北黄石发现,这样的综合服务平台已在市本级、7个县(市、区)、55个乡镇(街道)、1011个村(社区)全面完成规范化建设。
图为采访团在大冶市综治中心。陶辉摄 新华网发
解民忧:给困境家庭照进一束光
“早知道有你们这么为我们着想,问题肯定早就解决了!”在大冶市综治中心家调委办公室,60岁的调解员郭燕时常听到这样的感慨。今年3月,当陈婆婆为孙女的入学难题辗转求助时,这句感慨变成了现实。
因家庭特殊原因未能及时办理户籍登记,8岁孙女面临入学难题,陈婆婆向大冶市综治中心婚姻家庭纠纷人民调解委员会寻求帮助。
家调委接到诉求当天,网格员便深入社区核实情况。发现这个被户口问题困扰的家庭,还背负着长期治病的沉重经济负担。
“收到陈婆婆的求助后,我们立即联系网格员深入社区走访核实情况。了解到不仅是户口问题一直未解决,且陈婆婆的老伴因长期治病花费,家中条件已十分困难。”家调委调解员郭燕说
图为大冶市综治中心调解员分享调解案例。陶辉摄 新华网发
通过跨部门联动,教育部门特事特办安排就近入学,学校免除餐费、学杂费,还购买了文具、绘本等读书用品送到她家。
“综治中心不仅圆满解决问题,还帮忙省下了不少费用,太好了!”接受回访时陈婆婆欣慰地说道。
更让陈婆婆安心的是,综治中心已将户籍问题纳入持续跟踪回访清单,争取彻底帮助其孙女解决户口问题。
破难题:为十年顽疾开出根治处方
在大冶市东风路兴盛花园小区,8层住宅的256户居民曾饱受水压不足困扰。这个建于2010年的小区,用水难问题随着周边高楼崛起愈演愈烈,最终演变成物业与居民长达数年的“拉锯战”。
2020年起,居民们在自家安装的小型加压泵也失效后,长期积压的矛盾在物业费收缴时爆发,形成“用水难—拒缴费—强断水”的恶性循环。
东风路街道综治中心接报后,立即联系自来水公司连夜恢复供水。恢复供水只是治标之策,真正的破局在于打破部门壁垒。
图为大冶市综治中心信访接待窗口。秦雨萱摄 新华网发
综治中心经过研判讨论,积极与城投公司、住建局等相关主管部门单位联系,邀请自来水公司、物业、开发商以及居民代多次召开协调会,确定了开发商和自来水公司出设备、物业腾泵房、居民承担电费的方案。
当增压泵在春节前轰鸣启动时,这场涉及900多位居民的“用水革命”终于画上句号。
“现在用水一切良好,家里每月平摊增压泵电费不到3元,比之前自己购买小型加压泵的费用还低!”曹梅芳满意地说。
随着兴盛花园用水难事件的圆满解决,附近存在同样问题的两个小区也效仿该解决方案进行协商处理,彻底解决了涉及3000多名群众的用水难题。
化危机:给突发矛盾装上"缓冲阀"
“化粪池建在家门口,夏天怎么开窗?”今年3月的一通报警电话,让黄石市黄石港区公园路青山湖社区气氛骤然紧张。
青山湖社区一施工单位为300名工人建设的临时厕所距居民楼不足10米,激起了周边群众的强烈反对。
依托综治网格化平台,该非警务警情被迅速推送到黄石港街道综治中心。网格员当天完成走访安抚,专项工作组迅速搭建协商平台,最终达成“暂停使用、另寻选址”的共识。
“感谢综治中心的给力帮助,协调了工地周围医院、企业的多处公用厕所,供我们工地工人日常使用。” 项目生产经理李先生说。
“街道综治中心、社区的主动作为让我们感受到了社区大家庭的温暖,他们真正做到了群众利益无小事。”居民代表李光中说。当他将锦旗送进社区时,施工围挡后的工地已恢复繁忙。
图为采访团在青山湖社区施工工地。陶辉摄 新华网发
“综治中心按照‘多中心合一、一中心多用’,充分整合网格化服务管理中心、信访接待中心、矛盾纠纷调解中心等工作平台,实现纠纷‘一站式’化解。”黄石市综治中心主任张琦介绍说。
2024年以来,黄石市各级综治中心办理网格上报、重点部门推送的风险隐患、矛盾纠纷超7.2万余件,办结率99%以上。黄石市坚持把综治中心规范化建设作为创新社会治理、深化平安建设的重要平台和抓手,逐步构建起综治中心实体化建设、一体化运行、高校服务的新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