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2020年入选全国首批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试点城市,江苏省南通市向改革要动力、向创新要活力,走出一条具有时代特征、南通特色的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新路。全市群众安全感、人民群众对政法队伍满意度、网格知晓率和满意度、民事案件万人起诉率、万人刑事案件发案率、政府公共服务满意度等指标均居全省前列。
数字赋能
南通市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指挥中心综合预警模型突然弹出一条预警信息。这是南通“治理欠薪预警模型”上线后的日常一幕。自2023年1月以来,南通已督促1398个建设项目规范拨付人工费,帮助442家施工企业缴纳农民工工资保证金1.26亿元。
“过去靠人工排查,问题发现滞后;如今数据自动碰撞,风险无处遁形。”南通市委政法委相关负责人介绍,以“链式思维”为导向、以各方需求为牵引,近年来南通整合全市81家单位6300余项数据资源,构建跨层级、跨部门的一体化平台,实现执法司法信息、法律监督建议及社会监督线索互联互通和有效管控。
针对长江岸线长、水面宽、船只多的治理难题,南通建设“江海堤防”综合治理智慧工程、开发“长江生态眼一张图”、布设高空鹰眼系统、成立“海鹰”无人机中队,共同构建长江大保护“智慧防控网”,涉江警情同比下降53.57%;“三合一”场所预警模型动态监管10.4万处场所,隐患整改率100%。2023年,南通13项数据知识产权获认证,6个案例入选2024全国政法智能化创新榜单。
南通新市民中心窗口工作人员接待来访群众
网格聚力
在通州区五接镇天后宫村,50多岁的顾平曾是一家造船企业的老员工。为了落实国家长江大保护战略,响应沪苏通长江生态示范区建设,企业启动搬迁工作,他和200多名员工面临失业风险。天后宫村党总支书记刘春辉带领网格员逐户走访,协调分流安置,最终顾平进入新企业工作。这场“搬迁硬仗”的胜利,正是南通“党建+网格”融合治理的缩影。
南通将全市网格整合优化为7547个综合网格、44178个微网格和821个专属网格,配备4万多名微网格联络员,形成“支部建在网格上、党员扎根网格里”的治理格局,网格事件办结率达99.97%。在崇川区唐闸镇,金融监管局党员季晶晶化身“红马甲”,向居民宣讲防诈知识;如东县明霞香阁小区通过“党员联四邻”,激发居民自治活力。“工作在单位、服务到小区,党员成了社区‘主心骨’。”季晶晶说。
“精网微格”工程更推动资源下沉。老木厂村曾是经济薄弱村,村民夜间出行靠手电筒。通过社会捐助和网格协调,村里安装350盏太阳能路灯,惠及1200户村民;海门区帮助辍学少年重返校园;崇川区陈桥街道两个工作日内将断入河道的枯木清理完毕……“小网格”成为基层善治的坚实底座。
法治护航
2023年,南通办理全省首例流动加油车危险作业案,推动专项治理入选“平安中国典型案例”。这背后,是南通法治化治理的持续深耕。南通在全国首创行政行为自我纠正制度,《江苏省行政程序条例》将这一创新做法上升为省级立法规定;行政案件集中管辖、涉案企业合规改革、巡处一体化、社区矫正“矫务长制”……南通一批改革成果在全国全省推广。
南通的法治护航还体现在危化品监管领域。南通建成危化品全流程监管平台,对2000余家危化企业实时监测。“只要危化品车辆一进入南通境内,我们就能实时掌握。”南通市应急管理局工作人员表示。此外,建立完善“快递行业三方协调委员会”“金牌劳动调解组织”等机制,努力将矛盾化解在萌芽阶段。
编辑:孙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