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中央宣传部委托新华通讯社主办

提升基层治理水平,这个城市竖起“五面红旗”!

2023-11-20 10:20
来源:半月谈网

近年来,山西省运城市通过党建示范引领,突出重点、以点带面,在农村和城市分别开展“党建示范、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社会治理”“五面红旗”示范村和“党建引领、服务优质、绿色宜居、文明祥和、社会治理”“五面红旗”示范社区创建专项行动。

3年来,该专项行动已拓展覆盖到乡村、社区、机关、学校、国企、公立医院、非公经济组织、社会组织、经济开发区等九大领域,当前共有316个“五面红旗”示范单位。半月谈记者走访调研部分“五面红旗”示范村(社区),发现它们已成为提升运城基层治理水平的新引擎。

村村都有大学生“生力军”

在“五面红旗”创建时,运城市委组织部设立“乡村振兴万人计划”编制周转池,在山西省率先完成“一村一名大学生”招聘任务。

半月谈记者走访“五面红旗”示范村发现,到村工作大学生在参与乡村治理中,展现出了有活力、点子多、观念新等优势。在党组织的带领下,他们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构建现代乡村产业体系,提升乡村治理水平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

在绛县安峪镇新建的富硒产学研示范中心,两位大学生“村官”正在手机屏幕前讲解当地的特色水果,通过直播平台,不少网友和客商纷纷询问价格和位置。

2023年初,安峪镇各村的青年干部、到村工作大学生组成网络助农小分队“安峪十四小只”,通过各新媒体平台,广泛宣传具有地域特色的下柏樱桃、郇王山楂、仓丰草莓等产品,扩展特优农产品销售渠道,已助推各类农产品触网销售达500余万元。

图片

运城市绛县冷口乡助农小分队结束拍摄后合影留念

“安峪十四小只” “冷口不冷” “好大一个庄”……近两年,绛县的10个乡镇陆续都有了独具特色的“网名”。绛县县委组织部部长孙飞说,这些新媒体账号由各个乡镇的选调生、到村工作大学生、“三支一扶”等基层年轻干部创建运营,他们组成的助农小分队以及每一位成员,如今已成为各乡镇各村发展特色产业、推进基层治理不可或缺的新生力量。

运城市委组织部负责人表示,运城市围绕“选、育、管、用”精准发力,在全市到村工作大学生中开展“一月一主题”实践活动,引导其在基层一线干事创业。同时,组织部门帮助年轻干部协调解决工作难题、在实践中积累经验,快速成为基层治理骨干力量,也为乡村振兴提供强有力的人才支撑。

爱心服务密切党群关系

上午9点,走进盐湖区南城街道圣惠嘉园社区的“爱心发屋”,理发师已经忙碌起来,六七位老年人坐在屋内等待剪发。“包括60岁以上老人、6岁以下儿童以及快递员、外卖员、环卫工等户外劳动者,花费1元钱就能享受洗发、剪发、吹发3项服务。”该社区党支部书记王腾说。

图片

运城市盐湖区南城街道圣惠嘉园社区的“爱心发屋” 王皓 摄

运城市委组织部负责人认为,基层治理最有效的办法是将治理寓于服务之中。运城市组织部门依托党群服务中心,在“五面红旗”示范村(社区)不断完善“爱心驿站”“爱心发屋”“爱心食堂”等服务功能,从服务入手抓治理,靠服务优化促治理。

中午时分,在盐湖区党群服务中心“快递小哥爱心驿站”内,几名快递小哥和环卫大姐正在沙发上休息,这里冰箱、饮水机、微波炉、医药箱、书报栏等一应俱全,还有专门为户外工作者准备的充电、充气以及维修工具。

“渴了能喝水、热了能乘凉、冷了能取暖、累了能休息。”爱心驿站工作人员王琦瑶说,驿站面向所有户外工作者开放,交警、城管、环卫工、外卖员,都可以来这里免费享受服务。目前,运城市有201个“爱心驿站”,服务外卖员、快递小哥等新就业群体5.6万余人次。

另外,还有针对普通居民的1元钱“爱心发屋”以及设在家门口的“爱心食堂”。运城市委组织部负责人说:“无论是城市社区里的普通居民,还是快递员、外卖员、网约车司机等新就业群体,在‘爱心发屋’‘爱心食堂’都能体会到归属感和幸福感,党组织的关心关爱才能更好地传递至千家万户。”

壮大集体经济反哺乡村治理

产业兴旺是实现基层有效治理的物质基础。运城市组织部门通过加大对“五面红旗”示范村(社区)集体经济的扶持、引导,着力破解村级集体经济发展难题,多渠道增加集体经济收入,增强基层治理底气。

眼下,在运城市区以西的金井乡贵家营村,去年建设的百亩阳光玫瑰葡萄园迎来了首次挂果,村民们忙着采摘、筛选、包装,往来的运输车辆络绎不绝。

贵家营村党支部书记尉忠朝说,去年以来,在当地组织部门的帮助协调下,村里的农业专业合作社与山西蒙特利肥业公司合作,村集体负责土地流转,企业负责苗木栽植、滴灌设施、大棚搭建等工作,联合种植450亩阳光玫瑰葡萄。

当前,项目带动全村80余名劳动力就业,每年为村集体增收5万元左右。尉忠朝说,村里将把50%的集体经济收入以现金形式分发到群众手中,另外50%用于硬件设施的建设、改善,如建设村文化广场、修建村排水系统、修复田间道路等。

走进永济市东开张村的地坑大棚,一株株瓜苗郁郁葱葱,长势正旺的幼果挂满藤蔓。村支书于艳平说,今年11月这些甜瓜就能上市销售,因为是签单农业,水果根本不愁卖。

“这些地坑大棚是在当地组织部门协调支持下建成的,去年地坑大棚为村集体增收40万元。”于艳平说,现在村集体收入70%用于扩大再生产,30%用于提升村里基础设施、改善村民生活和提高乡村治理效能。

数据显示,截至2022年底,运城全市村级集体经济收入全部超过10万元;到今年9月底,全市村级集体经济总收入5.96亿元,村均达到27.44万元。

半月谈记者:魏飚王皓 /编辑:原碧霞

责任编辑:孔德明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