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中央宣传部委托新华通讯社主办

无锡市滨湖区:从梦想到现实,东方日内瓦的“诗与远方”

2021-07-26 20:47
来源:无锡市滨湖区委宣传部

上世纪50年代,无锡市政府曾特邀波兰和苏联专家对城市做总体规划。专家认为,凭借无锡太湖、蠡湖、锡山、惠山、湖东十二渚、湖西十八湾等构成的最佳山水组合优势,就可以和瑞士的日内瓦湖比肩,由此提出打造“东方日内瓦”的构想,而这个东方日内瓦的选址,正是如今的无锡市滨湖区。

正如拥有莱蒙湖旖旎风光,人文底蕴丰富,科研院所、医药产业集聚的瑞士日内瓦,滨湖从自身自然禀赋和人文气质出发,以创新为引领,在筑梦星湖的历史进程中,书写自己的“诗与远方”。

精致宜居的城乡,满眼都是环境美、百姓乐

2021年是国家十四五规划的开局之年,半个多世纪前的构想,如今在滨湖区早已成为现实。高层建筑鳞次栉比、城乡路网四通八达、乡村面貌日新月异……一幅浸染着生态、和谐、乐居的美丽城市图景让滨湖成为很多人心中的“诗与远方”。

碧湖映城

“过去5年里,滨湖的城市建设发展是真的快,吃喝玩乐购齐全方便,和一线大城市一样。”曾在北京、上海工作过的市民冯先生兴奋地点赞滨湖的宜居生活。作为无锡新城建设的重要板块、城市南进的核心区域,十三五期间,滨湖持续推进城乡空间布局和产业结构调整,强力推动“美丽滨湖”建设,国土空间规划“一张底图”初步形成。

翻开滨湖的版图,高度发达的畅通路网跃然纸上。截至2020年末,全区已形成由3条高速公路和5条省道为主骨架、12条县道为主线、41条乡道为支线、45条村道为脉络的公路网络体系,一条条高速大道、农村乡路如纽带,让每一个来到滨湖的人都能强烈地感受到脚下这片开放区域转型升腾的无限热力。

“精致宜居”的城市特色,需要精细的管理服务与之匹配,方能彰显。触摸碧水脉络,离不开在水污染防治攻坚中“挑大梁”的排水达标区建设。目前,全区434个排水区块全面完成整改,深化排水达标区建设圆满收官,区级220公里市政污水主次管网全面完成排查检测,马山、胡埭两家污水厂完成提标改造,污水处理设施和处理效能不断优化升级。

溪南公馆商业街

从住有所居到住有宜居,滨湖惠民工程的步伐从未停歇。2020年,滨湖按照“一路一策”的标准,对主要道路实施街景改造和包装出新,建筑路、隐秀路、梁清路等改造后的景观大道仿佛开启了“美颜”模式,让市民充分感受到“车在路上走,宛如画中游”的视觉享受。现如今,在滨湖有一种幸福,叫推窗见绿、出门见景,滨湖的百姓时刻感受着这畔湖湾充满活力的发展脉动。

城市发展大步迈进,乡村振兴也紧跟发展脉搏。5年蝶变,城与乡,都在变得更加美好。乡愁,被赋予了更美好的真实图景。

滨湖全区通过大力建设美丽乡村,综合提升自然村生活设施和环境改善,以群众身边、房前屋后人居环境的实事小事为切入点,立足乡土地域特色,着力打造承载田园乡愁、体现现代文明的美丽村庄,让村民看得见山水、记得住乡愁。如今,依山傍水的乡村处处充满欢声笑语,干净安全的天然气接到了每家每户,生态型的停车位就在家门口,别具一格的小游园方便适用……滨湖55个自然村面貌焕然一新,3452户、10810位村民受益。

生态、创新、资本,打造“世界级湖区”

如今满眼绿色的滨湖区,不管是在卫星鸟瞰图上,还是在游客的镜头里,都很“养眼”,但要将这一生态资源具化到经济统计报表中的数据时,却不一定很“抢眼”。这是一种矛盾,充满挣扎。要生态,就要牺牲一定的经济发展速度。但是要了“绿水青山”,是不是就要舍弃掉“金山银山”?滨湖开始思考老“苏南模式”的转型出路。

从全面开始生态治理时起,滨湖就开始着手打造工业设计园、生物医院外包服务区和科教产业园等创新产业载体,还提出了“两高两低”——高科技含量、高附加值行业、低能耗低污染的支柱产业,从而开始探索产业调整的路径。

比如,马山无锡太湖国家旅游度假区,生态环境优美,三面环湖,绿化覆盖率高达70%。山水资源丰富的同时它还有着另一面,那就是生命健康产业的集聚地:园区内共有包括龙头企业药明康德、华瑞制药在内140余家生物医药企业的生命科学产业园区。在全国400多家生物医药园区中,占地仅为5平方公里的无锡生物医药研发服务外包区面积最小,但创造了“单位面积税收贡献”“单位面积产值贡献”“上市公司市值”等多个全国第一。

无锡(国家)生命科学园

当前,滨湖区提出了两大战略目标:建设高品质美丽湖湾区,打造高质量发展标杆区。其核心就是两个:生态和创新。

如果说曾经的滨湖给人的印象是鱼米之乡,那么从发展形态上看,如今的滨湖很容易让人们想起当下一个比较热门,也颇具想象力的词汇:湖区经济。比如久负盛名的瑞士日内瓦湖区,依托深厚的人文底蕴和自然生态,引得科研院所、医药产业集聚。

而现在,湖区之梦,正在照进滨湖的现实。5年来,随着无锡市倾全市之力打造太湖湾科创带战略的落地,作为地理核心区的滨湖,拥有全市90%的科研院所,兼具了“太湖”和“科创”两大关键词,从而当仁不让地成了GDP“万亿之城”无锡发展“一号工程”的“C位”。无锡市滨湖区委书记马良表示,滨湖有条件、有责任、有信心在科创带建设中挑最重的担子、当最强的先锋,建好太湖湾科创带“引领区”,打造具有国际影响力的科创新高地和“世界级湖区”。

想要打造“世界级湖区”,资本的关注尤为重要。在刚刚发布的半年度境内外中国上市企业500强榜单中,无锡7家上榜,4家来自滨湖,其中药明生物市值超过了5000亿,药明康德、卓胜微市值超千亿,包揽了江苏前五中的三席。在过去的5年时间里,滨湖区累计新增境内外上市企业14家、总数达到19家,总市值破万亿、全市最高。一位资深金融界人士表示:“资本市场看重的,很大程度上就是滨湖一直以来铆劲培养和引进的企业。”

为了推动科技与金融更好携手,应对滨湖企业上市挑战,滨湖区在持续优化营商环境的同时,设立10亿元科技创新母基金,提供科技企业从引进、孵化、成长到成熟上市全生命周期金融需求保障。特别值得一提的是,针对市场失灵的早期投资领域,滨湖区将设立1亿元天使基金,专门用于加强科技企业“投早投小”,目前首期5000万元已储备多只拟投项目。

文化浸润,沉淀“东方日内瓦气质”

着一袭襦裙霓裳,手执桃花扇,脚踩青石板,漫步香月花街;在鹿鸣谷,斜倚楼台,夕阳穿过树的缝隙撒下光斑,不论静动,皆成画卷……每到假期,很多游客都到滨湖区拈花湾参加华服游园体验活动,感受时光交错的美感。还有一些游客则来到滨湖区的九龙湾花彩小镇,在太湖文化艺术季共享艺术盛宴。树高叶茂,联于根系。文化,是城市现代化的根基和灵魂,也成为越来越多人打开滨湖的最佳方式之一。

“创新,是滨湖近年文化发展繁荣的关键词。”滨湖区宣传部相关负责人称,近年来滨湖通过体制、机制、理念和举措的全方位创新,不仅让文化动了起来、百姓真正欢乐了起来,也让各类文化业态逐步丰富,文化产业规模和层次越来越受瞩目!

无锡(国家)数字电影产业园

无锡国家数字电影产业园如今已成为不少影视爱好者的“朝圣”目的地。这座太湖之畔的电影梦工厂,围绕“数字影视、数字制作、数字文娱、数字版权”四大方向持续“造梦”,仅今年第一季度,园区就立项影视剧作品277部。在高质量发展的背景下,一张张亮眼的文化名片在滨湖汇聚。目前滨湖全区拥有各类文化企业2600余家,其中规上文化企业86家,规上企业87家,涵盖影视制造、文化旅游、动漫网游、出版发行、演艺娱乐多个行业领域,2016年以来全区规上文化企业总营收约400亿元。

拈花湾禅意风情小镇

文旅融合全面发展,也成为滨湖提炼“东方日内瓦气质”的重要抓手。滨湖拥有无锡市区90%的太湖湖岸线,汇聚了全市近80%的旅游资源,是独具湖湾特色的国家级旅游资源富集区。拈花湾禅意风情小镇、无锡国家数字电影产业园、融创文旅城、阖闾城遗址博物馆、荣巷古镇、胡埭状元古道……5年来,在文旅融合的大背景下,滨湖以精品化、多元化的文化旅游探索,翻开优质文化旅游发展新篇章,“诗和远方”的演绎从未停歇。

此外,为了让群众享受公园环绕、畅享鲜氧的健康生活,滨湖还大力推进体育公园建设,5年来建成15个体育公园,健身步道累计达276公里,学校体育设施向社会开放比例达到97%。截至2019年底,人均公共体育场地面积达1.90平方米,位居全省前列。

人,永远是一座城最美的风景。5年来,滨湖全区79个村(社区)综合文化服务中心全部达标。同时全面推进文化馆、图书馆总分制建设,基本实现区域文化资源的有效整合、统筹利用和共建共享,进一步丰富群众精神文化生活。“志愿红”正成为滨湖文明实践最亮丽的风景。目前滨湖共有活跃志愿者总数9.95万人。

“在建设文明城市工作中,滨湖区始终将市民文明素养的提升作为精神文明工作的核心,从而实现了文明城区创建从自然、自觉到自信的跃升。”滨湖区文明办相关负责人表示。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一系列志愿活动、文化活动的开展,浸润着这座城,让滨湖的积淀更加深厚,也在潜移默化中提升了市民的文明素养,绽放出独具东方日内瓦韵味的“滨湖气质”。

责任编辑:孔德明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