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中央宣传部委托新华通讯社主办

聚力监督促进基层“全周期社会治理”

2020-04-07 18:13
来源:半月谈网

进入后疫情防控时代,加快补齐治理体系的短板和弱项,是一项重大而又紧迫的任务。在基层社会治理创新实践中,纪检监察机关要立足职能定位,发挥监督保障执行、促进完善发展作用,聚力监督促进基层社会治理从“应急式”向“全周期”转变。

瞄准治理风险。要紧盯行政行为“失范”的领域。一些地方贯彻新发展理念存在偏差,在治理中重事后管控轻源头预防、重解决当下轻长远考虑、重行政手段轻法律道德的倾向不同程度地存在;落实党中央重大决策部署、推进国家重大战略不力,搞变通、做选择、打折扣的现象仍有发生;在选人用人、征地拆迁、安全监管、社会治安、维护稳定、营商环境、行政执法等重点领域超出合理边界、偏离正确轨道,不作为、慢作为、乱作为甚至利用公权追求私利的行为需要紧盯。要扭住小微权力“失管”的岗位。基层单位往往掌握着资产资源初始分配权、资金物资直接发放权、政务服务前置审批权,不加以约束和规范,就容易滋生“微腐败”,促成“大祸害”。要扭住农村“三资”管理、脱贫攻坚、民政低保、资金发放、物资采购、小型工程招投标、环境整治等工作中的重点人重点事,分析预判小微权力运行中的“关键点”“风险点”,对苗头性、倾向性问题早发现、早提醒、早处置。要关注体制机制“失准”的环节。一些地方社会治理“多元化”不足,忽视了社会协同机制的健全、社会自治功能的完善、社会调解力量的互动。受属地管理、兜底负责等思维模式影响,街道、村(社区)在权小责大、层层加码的“负压状态”下失衡运转,机械等靠、疲于应付上级指令,对城市化进程中的人口流动风险、教育卫生等公共配套不足引发的群众信访或无暇顾及、或束手无策、或见怪不怪,长此以往矛盾加剧、风险积聚。

丰富监督方式。要践行好“一线+”要求。大兴调查研究之风,倡导一线工作法,撤掉“过滤网”、脱去“外包装”,采取“四不两直”抓监督,与群众零距离接触,掌握最真实最鲜活的第一手资料,使监督“沉”下去,把问题“捞”上来,通过现场办公、定期调度等方式,推动基层党员干部在一线干事,社会治理问题在一线解决。要建设好“标准+”体系。围绕社会治理监督短板,运用新时代“枫桥经验”,导入ISO质量管理体系,探索构建符合时代特点、体现区域特色、覆盖全面严密的基层公权力监督网络,实现新区、街道、村(社区)、网格四级联动,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基层社会治理监督工作“样本”。要运用好“数据+”技术。抗疫中基层运用新技术意识不强、能力不足的问题显现,信息化助力社会治理的需求愈发迫切,特别是监督工作要跳出“人海战术”,朝着科技集约转型,积极运用大数据、区块链技术构建基层社会治理“监督微网格”,通过关联匹配、碰撞比对把分散、孤立、沉睡的数据激活、用好,完善模拟分析、监测预警功能,细化监督颗粒度,强化监督精准度。

破除梗阻障碍。要找准问题症结“点好题”。此次疫情防控暴露出基层在应急机制、专业力量、社区服务、统筹协同、信息沟通等多方面的社会治理短板,纪检监察机关要树立问题导向,找准靶心、突出重点,把发现问题寓于监督保障社会治理的全过程,奔着问题去、盯住症结改,让监督形成震慑、发挥作用。要提准整改建议“解好题”。用好用活纪检监察建议,结合日常监督、信访举报、巡察反馈、审查调查中发现的问题,深入分析基层单位在社会治理中出现问题的原因和特点,把握好“树木”与“森林”的关系,提出可操作能落地的整改建议,既指“症结”,又开“药方”。在疫情防控监督中,针对相关部门职能交织造成的防控“盲区”和填表“抗疫”等问题,一些地方纪检监察组织及时提出纪检监察建议,发挥出较好的推动作用。要校准改革路径“答好题”。健全协助党委全面从严治党制度,构建一体推进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机制,推动协助职责和监督责任贯通协同、主体责任和监督责任一贯到底,将党内监督和其他监督形成合力,破解对“一把手”监督和同级监督难题,促进基层社会治理系统完备、科学规范、运行有效。

提升问责效能。要把握问责时机。树立辨证施治理念,找准问责的切入点和关键处,该快时不拖沓,抓早抓小、既病防变;该慢时不冒进,由表入里、见微知著。当前,坚决打赢“两场硬仗”,需要充分调动广大基层干部干事创业的热情,问责时机的把握非常重要,不能因为问责的跑偏挫伤基层干部积极性。要把准问责尺度。严格问责的执行程序和处理措施,一把尺子量好纪,做到既不放过任何的“失责”,也不冤枉任何的“尽责”。针对少数职能部门向基层“甩锅”推责问题,通过制定“属地管理”事项主体责任清单和配合责任清单,让基层履职、监管和问责责任界定有据可依,防止“问下不问上”、滥用“属地责任”等问题发生。要把好问责功效。严格遵循“三个区分开来”的要求,正确把握干部在工作中出现失误错误的性质和影响,公正评价、容错纠错,帮助他们重拾信心、轻装前进,按照相关规定及时提供“复血”的机会和“再战”的平台,做好问责的“后半篇文章”,发挥警醒触动、激励担当的“疗效”,问出凝聚力、战斗力、生产力。

强化能力支撑。要营造实战化“练兵”氛围。这次疫情警示我们,要树立战时思维、保持战时作风,纪检监察干部要敢于监督、善于监督,通过一线监督、课题引领、考比拉抗等练兵方式,贴近实战、持续打铁,提振争先进位、创新实干的精气神,淬炼化危为机、转危为安的真本领,铸就“铁肩膀”、能挑“硬担子”。要构建品质化“蓄能”机制。培育专属师资力量,建立纪法学习书库,丰富“线上”教育资源,实施资格准入、凡进必考、岗位认证,开展任前培训、晋级专训、定期轮训,把教育培训规划贯穿整个纪检监察职业生涯;研究社会治理成功范例和典型事例,开设模拟式、案例式、体验式学习讲堂,重点提升群众工作、风险防范、舆情应对、统筹协调等社会治理能力。要实施整体化“强基”策略。推动基层纪检监察组织更深层次转职能、转方式、转作风,增强“主动转”的意识,发挥“转主动”的能效,促进基层纪检监察工作规范化、法治化水平再提升;统筹衔接纪律监督、监察监督、巡察监督、派驻监督,推动条块“平战”结合、上下一体整合、全域协作联合,做到“战略”混合运用、“战术”串联并联,解决监督力量不足、监督发散难题,让“四个监督”合力合拍合效。(陈如/南京市江北新区党工委委员、纪工委书记、监察工委主任)

责任编辑:孔德明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