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中央宣传部委托新华通讯社主办

让红色故居活起来

2018-08-06 10:20
来源:瞭望

人们在参观湖南湘潭韶山冲毛泽东同志故居 赵众志摄/本刊

“县里准备投钱大修,重新布展,终于盼到了这一天,党委政府没有忘记缪伯英烈士啊。”2018年盛夏时节,在湖南长沙县开慧镇飘峰山村枫树湾组,多年守护缪伯英故居的76岁老人缪俊杰对《瞭望》新闻周刊记者说。

缪伯英是中国共产党第一位女党员,其故居属于典型的清代江南民居,现存大小房间12间。2005年8月,缪伯英故居完成修缮并对外开放。但在此后相当长一段时间里,各方没有投入更多资源来挖掘弘扬缪伯英的英雄事迹和革命精神。

今年,长沙县专门成立了缪伯英故居修缮工作领导小组,安排了专门工作经费,还邀请了一批党史专家学者挖掘整理缪伯英生平事迹,计划待缪伯英故居进一步修缮复原后交由杨开慧纪念馆归口管理。

近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实施革命文物保护利用工程(2018—2022年)的意见》并明确提出,要推动革命文物保护利用“与文化建设、旅游发展相结合”。让革命文物活起来,这是中央推进革命文物保护利用的重大决策部署。如何把革命文物利用好、革命传统弘扬好、革命文化传承好,对革命文物保护利用工作提出了全新要求。

《瞭望》新闻周刊记者在湖南、上海、重庆等地调查发现,各地正迎来一轮保护修缮、开发利用红色故居,唤醒激活红色文化精神资源的热潮。

红色故居保护利用进入最好时期

“真理的味道非常甜……”在上海杨浦区国福路51号,前来参观《共产党宣言》的翻译者陈望道故居的学生、市民络绎不绝。人们一踏进花园,就被一座名为《真理的味道》的雕塑所吸引。绿瓦黄墙的陈望道故居坐落在复旦大学第九宿舍区内,今年5月才完成修缮,作为复旦大学校史馆专题馆和《共产党宣言》展示馆向公众开放。

推开庄重的黑色大门,绿树掩映下的故居朴素典雅。陈望道故居变身展览馆,围绕“真理的味道”和“信仰之源”两大主题展开一条充满趣味的参观线路。一楼序厅里,有《共产党宣言》中译本雕塑,有《共产党宣言》的各种珍贵版本,还有可供党员重温入党誓词的宣誓区。

二楼三楼恢复了陈望道先生部分生活场景,并制作了几可乱真的蜡像。虽然故居面积不大、空间小巧,但参观的主题线索鲜明,甚至连故居原来的车库也改造为“车库影院”,用来放映纪录片《大师陈望道》和《信仰之源》。

复旦大学党委副书记刘承功说,此次修缮开放陈望道故居,最大的亮点就是定位准确,使其从简单的名人故居变成《共产党宣言》的综合展示馆。

红色故居蕴含着“红色基因”,是宣传党的历史的重要载体,更是面向青少年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基地。

《瞭望》新闻周刊记者采访发现,从党的诞生地、“信仰之源”上海到“革命摇篮、领袖故里”湖南,部分地区的红色故居资源相当集中。不过,在以往相当长的时间里,大量红色故居曾面临保护不善、展品单调、少人问津的窘境。如今,这些地区正在兴起新一轮保护利用红色故居的热潮。

在近代中国革命的主要策源地和早期中国共产党人摇篮的湖南,红色故居的保护利用形成了循序渐进、层次分明的三个梯队。

第一梯队中的红色故居资源开发已非常充分,对地方经济文化建设的影响力大。第二梯队中的红色故居保护较好,故居资源开发逐渐深入,对地方的影响力也在增大。第三梯队中的红色故居资源尚有待开发。

“有太阳,有月亮,也有光辉闪耀的群星。”湖南省党史研究部门的一位受访干部认为,目前湖南红色故居资源的保护利用正进入历史上的最好时期。

在红色文化名城长沙,发展和改革部门牵头编制完成了《长沙市近现代湖湘名人故居综合文旅项目建设方案》,计划投资23亿元,分步骤实施58个近现代湖湘名人故居综合文旅项目,包括修缮保护徐特立故居等项目。

红色故居对地方经济带动作用日益明显。统计数据显示,毛泽东故里韶山市2017年接待游客2052万人次、旅游综合收入已达60.28亿元。而刘少奇故居所在湖南宁乡市花明楼景区,2017年度接待了国内外游客450万人次。

共同守护“红色财富”

“杨开慧和缪伯英故居在同一个乡镇,距离很近,两人又都是投身革命事业的湖湘女杰、巾帼英雄。两所革命女性主题的红色故居可形成联动,打造一条新的红色旅游线路。”杨开慧纪念馆副馆长刘向上认为,随着文化、商业和旅游产业加速融合,一些国内红色故居有望被打造成红色文旅热点目的地。

夜幕降临,大型山水实景演出《中国出了个毛泽东》在韶山润泽东方文化城上演,数百名群众观看后,感到“震撼”“过瘾”。

“以前,来韶山的游客参观了毛泽东故居以后,最多找个‘农家乐’吃顿饭就走了,韶山人想得最多的就是怎么把游客留下来。”韶山润泽东方集团总经理熊兴保说,“我们看准了这个商机,投资打造了这台融合山水实景和声光电技术的‘大戏’。”

本刊记者采访发现,上海对红色故居的开发保护,主要分为“腾迁建馆”“挂牌保护”“民办公助”三种模式,探索引入社会力量守护“红色财富”。

由政府部门主导、外资企业参与保护、地处上海繁华商圈中心的“安义路63号”毛泽东旧居,运行5年来已成为文商旅融合、打造红色文旅地标的一个成功范例。

安义路63号是1920年毛泽东在上海租住的寓所,这是一幢沿街的二层木结构小楼,室内面积仅80平方米。毛泽东曾在接受斯诺采访时表示,正是在这里,他和陈独秀相遇,逐渐确立了马克思主义信仰。从某种意义上说,上海的毛泽东旧居就是毛主席确立马克思主义信仰和“初心”的地方,对中共党史来说意义重大。

如今,这座曾经的百年危楼已修旧如旧,背靠上海最繁华热闹的商圈嘉里中心和全球顶级酒店香格里拉。不少海内外人士不远万里前来一睹毛泽东旧居风采,而游客和市民购物之余也会过来参观。有海外知名媒体对此报道说,它是中国“繁华盛景里的一抹红色璀璨”。

本刊记者了解到,20世纪90年代,马来西亚爱国华商郭鹤年旗下的港资企业嘉里建设公司获得上海市静安区一处地块的开发权益,随即发现毛泽东上海旧居正处于该地块中心位置。出于爱国主义和对毛主席的崇敬,这家港资企业主动向政府请缨保护毛泽东旧居,且旧居的建筑产权、土地使用权都归属于政府部门。

随后,企业陆续投入5000多万元人民币迁出居住在毛泽东旧居和临近老建筑里的“72家房客”。为保护这幢已有百年历史的建筑,嘉里建设还调整了商业设施的整体设计方案,让毛泽东旧居可以“原地保护”、不受分毫损伤。

目前,嘉里建设每年投入40万元资金用于毛泽东旧居的保护运营,成立了专门部门,为旧居聘请了馆长、英文讲解员,一年365天不间断为毛泽东旧居提供各种保障。

传承“红色记忆”需久久为功

《瞭望》新闻周刊记者调查发现,尽管各地保护开发红色故居力度不小,但部分红色故居仍存在被非法占用、自然毁损、人为破坏等情况。由于资金、体制机制、历史遗留问题等原因,部分红色名人故居保护开发面临的困难还不小。

湖南湘潭市委党史办负责人告诉本刊记者,比如当地罗亦农故居和纪念馆的建设,就遇到了困难。湘潭市天易示范区只负责罗亦农纪念馆建设,但修复故居就没办法了。

陈云故居纪念馆馆长陈嘉麟说,现在对红色文化场馆投入比以前增加了,但仍少于文博馆;全国性的文化场馆评比,红色文化场馆入围和获奖也很少。

由于待遇不高,近年来红色文化场馆人才流失严重。本刊记者了解到,在上海,陈云故居纪念馆员工(包括馆长在内)一年平均收入税前约12万元,只相当于其他博物馆的60%,受访员工反映发表学术论文、评定职称也很难。

历史遗留问题也比较突出。重庆市渝中区文化委员会副主任杜胜凯介绍,渝中区共有名人旧居34处,但产权较为分散,保护利用情况各有差异。一些名人故居在成为文物保护单位之前已经有人居住,进行修缮维护或搬迁的难度都不小。

多位受访专家建议,应完善保护体制机制、多渠道筹集保护利用资金,提升教育培训实践功能,推动红色故居转变为“红色资源”。

首先,应做好顶层设计,完善红色故居保护的体制机制。刘向上建议有关部门可出台专门条例,对红色故居的地位作用、管理权属、组织领导、工作机制、经费保障、保护标准、工作职责以及认证审批权限等做出明确规定,将红色故居的保护利用工作进一步纳入法制化、科学化管理轨道。

其次,加大资金投入力度,多渠道筹措保护经费。重庆市渝中区文管所所长徐晓渝建议,或可将达到文物级别的红色故居所需的保护经费列入财政预算。对于尚未列入文物保护单位的红色故居,符合条件的要加强相应的申报和认定工作。具备条件的地方,可以设立红色故居保护利用基金,加大从社会渠道筹集资金的力度。

此外,应将专业化研究和大众化传播结合起来。多位受访专家建议,革命精神是无形遗产,而红色故居正是革命精神的载体,研究必须“深入”,宣传则应“浅出”,要讲好红色故事。(记者刘良恒 孙丽萍 刘恩黎)

责任编辑:常磊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