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中央宣传部委托新华通讯社主办

上海静安:织密“全域友好”服务网 为新就业群体筑起“温暖港湾”

2025-08-08 16:08
来源:新华网

新华网上海8月6日电(史依灵)盛夏的午后,外卖小哥徐师傅从上海市静安区石门二路街道一处“小哥加油站”走出来,笑着说,“以前天再热也不敢多喝水,怕找不着厕所。现在30个小区都能随时‘方便’(如厕),心里踏实多了!”

这温暖一幕,正是静安区为新就业群体打造“全域友好”环境的生动缩影。今年,静安区石门二路街道从一线调研到协商共议,探索友好服务再升级,在辖区内30个住宅小区设立“小哥加油站”,实现了新就业群体如厕服务全覆盖,让骑手不再为“方便”发愁。

近年来,静安区以“新”破题,聚焦新就业群体的急难愁盼,通过“一分钟如厕圈”“大篷车健康快闪”“错峰分拣”等一系列创新举措,织密“全域友好”服务网络,让城市“摆渡人”感受到家一般的温暖。

“多创一处暖心港湾,让奔波者疲惫时能感受到家的温暖。”今年7月,静安区社会组织联合会与滴滴上海联合发起关爱新就业群体倡议,60余家行业协会、社会组织积极响应。白领驿家、幸福驿站等开放场地、共享服务资源,丰富“联新服务矩阵”;“静新益家”健康服务团创新采用大篷车“快闪”方式,搭建移动的联新服务点,走进街区快递、外卖网点,送去专业的健康服务。

移动式的健康服务送进了宝山路街道青云路街区上的美团站点。新华网 发(受访者供图)

“党群阵地+社会点位”“固定打造+移动配送”,静安区正通过联新点构建起“新就业群体友好型商圈”。遍布静安区的联新点,通过整合党群服务中心、社区驿站等资源,提供休憩、充电、饮水等基础服务,并针对夏季高温增设凉茶、盐汽水、解暑药品等“特供包”,适配新就业群体日常需求。在大宁路街道联新服务点组织外伤应急处理培训;江宁路街道联新点提供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等……这些不断延伸的“连心线”,把贴心服务织进日常,让每份温暖和关爱变得可感可知、触手可及。

“分拣占道、噪音扰民曾是居民投诉的焦点,但现在我们找到了共赢的办法。”江宁路街道昌化街区党支部书记俞怡雯介绍,通过街道“小哥议事厅”,街区、快递网点、居民代表共商共议,开放党群阵地作为临时分拣点,并制定使用公约,实现“一场地多用途”。“随着街区党组织为新就业群体解决更多工作上的难题,彼此间的情感纽带也变得更加紧密牢固。”俞怡雯说。

江宁路街道“宁聚暖新驿站”提供快递错峰分拣服务。新华网 发(受访者供图)

聚焦配送“最后一公里”,静安区推动50余个“入门难”点位优化举措:非高峰时段允许非机动车进入小区配送,提供“暖‘新’平板车”“物业前台接力配送”等服务。从“抢空间”到“享空间”,从“进门难”到“进门暖”,城市的治理温度在细节中彰显。

在静安,越来越多的市场主体成为了“全域友好”的中坚力量,小哥们的邻里朋友圈正在不断扩容。在彭浦新村街道永和街区,阳城路巴比馒头店率先响应,主动推出了送早餐进网点的服务,实现了早餐配送“全覆盖、不重样”,周边餐饮商铺企业也陆续加入,解决了工作人员错过用餐时间的困扰。这些友好“近邻”正用温度接住他们的疲惫,让“漂泊感”在一次次具体而微的关照里落地生根。

一年多来,静安区积极构建“听得见、摸得准、办得快、落得实”的闭环机制,让新就业群体友好型商圈实现了“服务场景全面落地、治理机制持续创新、社会氛围日益友好”的良性循环,促使新就业群体的呼声“有应有答”,需求“有解有落”。静安区有关负责人表示,下一步,静安将持续织密“全域友好”网络,从政策设计到社区落地,让每个奔跑者都能在这片热土上安心追梦。

责任编辑:王亚冉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