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中央宣传部委托新华通讯社主办

边关党旗红——临沧建设边疆党建长廊绘就发展新图景

2025-05-16 16:58
来源:新华网

新华网昆明5月15日电(王岩)近年来,云南省临沧市抓实边疆党建长廊建设,一体推进组织强边、富民兴边、开放活边、和谐稳边、守土固边,持续唱响“党的光辉照边疆,边疆人民心向党”主旋律,绘就边民富、边关美、边疆稳、边防固的生动画面。

位于中缅边境的镇康县刺树丫口自然村,距边境线仅50米。“地无三尺平、出门石旮旯、水从天上来、姑娘往外嫁”是过去刺树丫口自然村的写照。走进如今的刺树丫口自然村,映入眼帘的是宽敞整洁的村道、威严矗立的戍边馆、融入自然的“半山酒店”,昔日的穷乡僻壤旧貌换新颜,摇身一变成为边境特色旅游村。

“党组织建强了,说话有人听、办事有人跟,发展也就上来了。”刺树丫口自然村党支部书记匡德军道出了这个村华丽蜕变的“密码”。刺树丫口自然村以边疆党建长廊建设为抓手,通过支部领航、党员带头、群众参与,建成赐福彝寨旅游景区,带动旅游产业发展,促进群众增收。2023年刺树丫口自然村被认定为云南省最美乡愁旅游地。

刺树丫口自然村从“边境末梢”到“幸福前沿”的华丽转变,是临沧市抓边疆党建长廊建设的一个缩影。

近年来,临沧市始终把抓基层、打基础作为稳疆安疆的长远之计和固本之举,深入推进基层党建“一廊一带一片一道”建设,边境村(社区)党员3人以上村(居)民小组全覆盖单独组建党支部,党员空白抵边村(居)民小组全面“清零”,累计创建“云岭先锋”系列品牌25个,省市示范党支部180个,切实把党的“神经末梢”延伸到边境最前沿,着力打造富裕一方、团结一方、安定一方的坚强战斗堡垒。

今年“五一”期间,孟定清水河口岸热闹非凡。在口岸出入境业务大厅,前来办理出入境手续的旅客络绎不绝,工作人员热情地为出入境旅客办理各项通关手续,全面保障出入境旅客安全、有序、高效通关。

作为“一带一路”南向国际陆海大通道上的重要节点,临沧致力于打造“双向开放枢纽”,深入推进党建引领中缅印度洋新通道建设,抓实“双强口岸”创建,开创了“延时服务”“随叫随办”等服务模式,以“党建一体化”格局提升通关效率、优化营商环境、扩大口岸影响。2025年以来,实现公铁联运4871个集装箱,带动进出口贸易量77.36万吨、进出口贸易额约8.95亿元。

“聂唠喽勐”是沧源县群众耳熟能详的一句佤语,意思是“好好说话,以和为贵”。近年来,沧源县针对辖区少数民族聚居的特点,创新“聂唠喽勐”调解工作法,发挥乡贤寨老的力量,广泛获取容易引发矛盾纠纷的苗头性、倾向性信息,并从当地有威望、懂法律、热心调解工作的群众中,组建“佤汉”“傣汉”等双语调解队伍,采用少数民族传统的调解方式,以情感人、以理服人,推动矛盾纠纷“大事化小、小事化了”,沧源县连续三年实现命案零发生。

“2024年以来,累计走访群众465.4万人次,排查隐患10290处,收集群众诉求13088个、解决10433个,排查矛盾纠纷10813件、化解9137件。”这一组组鲜活的数据,是临沧市2461名“自然村长”用脚步丈量民情结出的“硕果”。临沧市创新党建引领基层治理新模式,选派2461名机关干部直插基层一线,有效扩充农村基层“毛细血管”,打通边疆基层治理“最后一米”,全面提升边疆治理能力。

“铸牢共同体,中华一家亲,阿数瑟瞧着,罗细瑟甩着……”这首在镇康县传唱的歌谣,唱出了各族群众团结互助、共同奋进的心声。临沧市坚持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持续推广运用抓党建促民族团结进步“五用工作法”,讲好“班洪抗英”“班老回归”“佤族汉族傣族是一家,九老九代不丢伴”等民族团结进步故事,累计700个单位被命名为国家、省、市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示范单位,44个抵边村(社区)全部建成省级以上民族团结进步示范村。

“户户都是哨所,人人都是哨兵,放牛就是在巡边,采茶就是在守边。”作为祖国西南的重要安全屏障,临沧市坚决扛起为国守边的重大政治责任,持续深化抓党建促强边固防,健全“党政军警民”合力强边固防横向联动、平急结合、分级响应机制,构建人防、物防、技防相融合的边境立体化防控体系,形成了“守住点、连成线、形成面”的强边固防新态势,全力筑牢祖国西南安全稳定屏障。(完)

责任编辑:王亚冉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