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中央宣传部委托新华通讯社主办

河南西峡:全域党建疏通基层治理“毛细血管”

2022-04-08 10:46
来源:半月谈网

春日的河南省西峡县鹳河生态湿地公园,繁花似锦,芳香四溢,一步一景,赏心悦目。“现在涉及群众的大小事情都由党组织来管,矛盾问题不出社区,大家心气顺了,社会自然就和谐了。”4月5日,正在晨练的紫金街道礼堂社区居民靳义学老人由衷感慨。

市民靳义学的切身体会得益于该县在创新基层社会治理中,打破区域、部门限制,推行以“组织相加、工作相融、党建引领、共享共赢”为主要内容的全域基层党建融合发展模式。全县公众安全感指数连续两年排名全省第一。

在城乡结合部的五里桥镇葛营村幸福佳苑社区,退休干部杨占强的另一个身份是该村第五网格党支部书记,负责小区党建、事务协调、精神文明建设等工作。“大到小区建设,小到卫生保洁、邻里纠纷处置,都需要由网格党支部出面协调。”杨占强介绍说,该社区120户居民多数是周边村组拆迁安置户,打破了原来的行政隶属关系,给社区日常管理带来很多不便,在具体事务协调方面党组织派上了大用场。

随着城区北移,葛营村成为典型的“城中村”,由原来的4126名常住人口激增到21800人,原有的7 名村干部已力不从心,暴露出服务群众力量不足、社区治理存在漏洞、失地群众失业失控等难题。为了破解这些难题,葛营村运用全域党建工作理念,探索实践城中村服务管理工作新模式,成立村党委,下辖5个网格党支部、2个非公企业党支部,向下延伸21个小区党小组、9个巷道党小组、2个企业党小组,推行报到党员直管制度,将区域内102名本村党员、236名报到党员、流入党员全部纳入管理范围。

葛营村党委推行“村级党委、网格支部、区域党小组、党员示范岗”四级联动组织体系的做法,是该县构建党建引领基层社会治理新模式的一个缩影。

面对各类生产要素的流动和整合,新业态、新经济组织不断涌现,街道社区、乡镇村社仅靠原有的管理方式、资源力量“单打独斗”,已难以应对新矛盾、新问题,甚至出现“什么都管、什么都管不着,什么都抓、什么也抓不起”的“真空现象”。该县以全域党建为抓手,创新党组织设置和活动方式,搭建联建平台,以居民小区和自然村落为基础单位,把全县划分为1298个地理信息网格,每个网格配备一名网格长和民情信息员、矛盾调解员、党建联络员,全县8000多名在职党员“八小时之外”回社区报到,每年参加所在社区的活动不少于4次,每名党员联系3至5户居民,落实群众生病卧床上门看望、红白喜事上门帮忙、突发事件上门了解、矛盾纠纷上门调解、负面情绪上门疏导的“五上门”制度,党员成为基层社会治理的中坚力量,推动社会治理方式从“事后被动应急”向“事前主动防范”转变。“我们坚持以党的建设引领基层治理,切实把党的组织优势转化为基层治理优势,不断提高城市精细化治理水平,全力解决好群众的急难愁盼问题,用党员干部的‘辛苦指数’换来群众的‘幸福指数’。”县委常委、组织部长朱宏范感言。

国家5A级景区恐龙遗迹园的所在地丹水镇三里庙村曾经是一个软弱涣散村。在全域党建工作中,该村成立由驻村扶贫工作队、县文化旅游局、农业农村局、恐龙园景区等部门参与的乡村振兴联合党支部,运用“四议两公开”、“一提二审三通过”工作法,修订完善村民自治制度,通过乡村振兴发展规划,凡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事情,最大限度地征求群众意见、充分畅通民意,协调交通、农业、自然资源、林业、水利等部门累计投入资金4000多万元,先后实施了道路硬化、安装路灯、房屋改造、排水供水、厕所改造等基础设施提升工程,从大布局到小细节美化村容户貌,全面提升人民群众的生活环境,着力打造恐龙遗迹园景区的“后花园”,实现了由贫困落后村向乡村振兴典范的“美丽蝶变”。“贫困户识别和退出、文化广场选址、塘坝治理、特色产业水电路配套等大小事群众全程参与,公开透明,阳光操作,保证群众知情权、参与权、监督权,确保把惠民利民的好事办好、实事办实。”南阳市纪委监委驻村第一书记兼乡村振兴工作队队长雷清松感慨。

党建引领基层社会治理,不仅让党的工作做得更深更实更细,还打通了服务群众、密切党群干群关系的“最后一公里”。“堵点”疏通了,“死结”打开了,县域社会治理迎来了“新机”,开启了“新局”,老百姓的幸福感和获得感与日俱增。“我们将进一步运用全域党建这个抓手,细化和完善基层社会治理体系,优化治理能力现代化服务品牌,疏通基层治理‘毛细血管’,积极探索‘共建、共治、共享’的县域社会治理新模式。”县委书记周华锋表示。(来源:西峡县委宣传部)

责任编辑:孔德明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