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中央宣传部委托新华通讯社主办

广东英德:党建引“过山瑶”吃“旅游饭”

2020-12-03 09:43
来源:半月谈网

 

联山村概貌

“国家森林乡村”、“广东名村”、“广东省卫生村”、“清远市生态示范村”……走进联山瑶族村,一幅颇具瑶族风格的秀美乡村画卷映入眼帘,一栋栋农家庭院错落有致,整洁宽敞的水泥路连村入户,漫步田间小路,绿荫环绕、草木葱翠,让倍感心旷神怡。

联山瑶族村位于英德市石牯塘镇东北部,是该市唯一一个少数民族行政村。几年前,这里还是一个原始、贫穷、落后的村庄,如今,随着各种富民政策如春风般吹进,联山瑶族村通过加强基层党建,充分发挥党建引领作用,村子美了,腰包鼓了,村民的精神头儿更足了…

每天晚饭后,劳作了一天的瑶胞们纷纷聚集在村文化广场,伴着广场的乐声载歌载舞,日子越过越红火。

翻山越岭搬迁  从茅草房变为新楼房

“以前村委会门前泥泞不堪,哪里有我们健身、跳舞的地方!” “虽然大家已从大山迁了下来,但以前村里也没有路灯,干活晚上迟一点回家还得拿个手电筒!”、“以前路也不好走!”……在新建的村委党群服务中心小广场上,经常可以看到村民边锻炼身体,边感叹如今的好生活。

联山瑶族村今非昔比

联山瑶族村的村民是从韶关市乳源、始兴一带迁入英德,在石牯塘联山大山深处分散居住,当时东一户、西一家,村民住的都是茅草房,吃的多数是野菜等,过着刀耕火种的原始生活,生活异常艰苦。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在党和政府的关怀下,经过多次,从深山老林迁到山腰和山脚等处居住。

虽然当时村民们也进行集体生产劳动,但没有属于自己的土地,所耕种的田地由当地政府从邻近的鲤鱼村协调临时提供。后来,鲤鱼村收回了土地,为了维持生计,瑶胞们又搬回原来的深山居住。直至1968年,为了居住安全和便于生产生活,政府再次组织动员大家搬到位于山腰处的炉上角居住,2006年之后,终于通过建新村住进了楼房。

进入新世纪以来,各项支农、惠农政策措施得到进一步落实,新农村建设的春风吹进了联山,帮扶单位和村“两委”班子多方争取项目资金,让村中基础设施日益得到完善。

目前,全村建有3个文化健身广场,4个村民小组均配套建有一栋1-2层的文化室(农家书屋);村村水泥路、自来水、电、通讯光纤到户;民风行动和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扎实开展,群众文化生活丰富多彩。

“我们现在生活好得很,水泥路铺到了家门口,路灯安上后,夜里路上亮堂堂的,真的非常感谢党委政府的好政策!”村民赵腾有说。

强化基层党建,从软弱涣散到党群联动

由于历史条件所限,一直以来联山瑶族村的大部分村民整体文化素质偏低,一定程度上造成此前的村组干部出现乱作为现象,党群干群关系较为紧张,该村被定为软弱涣散村党组织。

2018年7月,根据英德市委的工作部署,该村在帮扶工作队的帮扶下,着力推行支部“五化建设”,提升党组织战斗力,重新选优配强村“两委”班子,从致富能手、退伍军人、外出务工经商、大学毕业生中物色考察了一批村级后备干部,形成合力,为村民办了一批实事好事,重新获得了群众的信任与认可。

如在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中,村团支部引导该村的党员、团员、青年学生等注册为志愿者,常态化组织志愿者开展“齐护母亲河,共建美丽家园”等各类志愿服务活动,让大家共同参与到美丽家园的各项建设中。在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后,党支部和团支部迅速成立了“疫情防控党员突击队”和“团员青年战役突击队”,得到党员、团员和青年群众的积极响应,全村形成了共同守护家园,防控疫情的强大合力。

打造省级特色村寨,美丽乡村建设中融入瑶族文化元素

联山村墙绘

近年来,英德市掀起一轮轮美丽乡村建设的热潮,联山瑶族村也加入其中。然而,如何规划、怎么建设,村民心里却没有底。

以前村里与外界交流比较少,信息闭塞,不少村民都带有疑问。对此,联山瑶族村组织村“两委”、村小组干部和村民代表,前往九龙、西牛等地参观学习,并采取个别引导和集体会议的形式,动员各村民小组响应建设美丽乡村。目前,全村已完成“三清三拆三整治”,并按照整洁村的要求建设各项基础设施,村容村貌大为改观。

在推进美丽乡村建设过程中,联山瑶族村党支部引导村民充分发挥当地的民族文化特色。2018年,在上级统战和民宗部门的大力支持下,该村纳入少数民族特色村寨建设规划,建成入村瑶族门楼、篮球场、戏台、文化活动室,并对部分民房统一进行民族特色立面装修。如该村第一小组房屋上装饰具有瑶族传统文化元素图案,体现着少数民族的风格。

另外,石牯塘镇党委政府还聘请英德市规划勘测设计院,对联山村少数民族特色村寨建设进行总体规划,计划在炉上角规划建设瑶族文化园,通过还原过山瑶传统生产生活方式打造少数民族特色旅游热点。

发展林下经济,林下“生金”村民腰包鼓起来

联山村门楼

过去,联山瑶族村村民分散居住,靠山吃山,主要收入来源于种植笋竹、采集野生菌类冬菇、灵芝、木耳贩卖,收入低薄,生活条件差。

近年在民族政策和各级少数民族发展资金的支持下,联山村改变了过去“刀耕火种”的粗放生产模式。凭借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优势,大力发展林下经济,大规模种起了茶叶、竹笋、冬菇、灵芝、木耳等特色农产品。

另外,该村还引进英德市德康农业公司,试点中草药南板蓝种植项目,动员党员和村组干部先行先试、踊跃种植,起到影响和带动村中群众广泛种植的效应,首批共种植近20亩,预计每年可为村民增入约3000元/亩,探索村民致富奔康路子,增加村民及村集体收入。2019年,联山村村民年人均纯收入达到10000元。

自开展精准扶贫工作后,瑶族村再迎发展新机。帮扶单位为该村3户(共9人)建档立卡贫困户量身定制了脱贫计划。目前,3户贫困户全部达到脱贫标准,并已通过上级扶贫部门的验收。

来源:中共英德市委宣传部

责任编辑:刘祎楠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