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成都8月6日电 (记者 王勇 袁波 )成都高新区是1991年获批全国首批国家级高新区,2015年经国务院批准成为西部首个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聚集了英特尔、华为、迈克生物等市场主体19.27万家,2019年,成都高新区实现地区生产总值2285.6亿元,同比增长8.4%,成为四川省首家地区生产总值破2000亿园区;2020年上半年实现产业增加值1191.4亿元,同比增长7%,增速高于省市同期水平。
“高新速度”的背后是成都高新区坚持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两手抓。今年以来,该区深入开展“送政策、帮企业、送服务、解难题”专项行动,成都高新区纪工委监察工委服务大局,打造开放式纪委监委,实施“领导包片、干部驻点”的监督模式,深入企业和社区,发挥监督职能部门履职尽责作用,推动企业、群众诉求落地落实,让监督工作真正回应民声、真正解决问题、真正化解矛盾。
压实包片驻点,管好“责任田”
“要结合工作中突出的问题加强治理,紧密结合群众和企业关切的热点难点问题,加强分析研判,做好统筹谋划,不断改进工作作风,直面问题、落实举措……”5月28日,成都高新区召开营造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助力建设世界一流高科技园区工作推进会,再次要求包片驻点的纪检干部结合工作中突出的问题加强治理,切实回应社会关切。
为扎实推进解决群众、企业反映的问题诉求等工作落深落细,营造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成都高新区以“领导包片、干部驻点”为载体,全体纪检监察巡察审计干部包片驻点,定点联系,有序开展纪检监察流动接访、纪委监委零距离、廉情直通车、政治生态评估等专项工作,广泛收集侵害群众利益的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线索,着力打通服务基层“最后一公里”。
如何确保问题整改出实效?在“包片驻点”过程中,成都高新区全体纪检监察巡察审计干部每月进驻到街道和社区,月底前一周将企业、各街道群众关心关注的问题、意见和建议汇总成专项工作问题清单、责任清单、任务清单,送至区纪工委党风政风监督室备案。成都高新区纪工委监察工委将对反映的问题、诉求进行跟踪整改,并反馈、公示整改情况,对整改不力或不到位的进行通报曝光,并对相关单位主要负责人进行约谈,情节严重、问题突出的,视情况进行追责问责。
“顺民心是纪检监察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辖区的企业和老百姓对政治、经济、文化、教育、医疗等民生事务服务、生活便利舒适度、政务营商环境、社区治理服务的体感反馈和情绪表达,事关对对一级党委、政府整体工作的评价,纪委监委作为政治机关,用开放式的工作方法知民心、解民困、暖民心,才能满足企业和群众的需要。”成都高新区党工委副书记、纪工委书记、监察工委主任刘贵恒说。
构建监督服务闭环,服务企业激发市场主体活力
电子信息、生物医药和新经济是成都高新区三大主导产业,聚集了英特尔、华为、迈克生物等市场主体19.27万家。
受疫情影响,为进一步做好企业服务保障,成都高新区纪工委监察工委主动履职,在盯紧防疫重点的同时,通过督帮结合的方式,督促政策落实,助推辖区企业有序复工复产,激发市场主体活力,助力主导产业发展。
从1月底开始,成都高新区纪工委监察工委会同相关部门成立9个疫情防控专项督查组,紧盯疫情防控和复工复产政策落实。截至目前,已通过督查解决问题338个。除了通过督促各部门、街道、企业做好疫情防控和复工复产外,成都高新区纪工委监察工委成立4个走访排查工作小组,协助桂溪街道对辖区东方希望天祥广场A、B座以及蜀都中心三个楼宇,共计1634家企业进行排查,全面检查已复工企业疫情防控措施落实以及物资储备等情况。
想企业之所想,急企业之所急。成都高新区纪工委监察工委通过“深下去、沉下去、实下去”三下基层了解企业实际情况,全程跟进企业申报政策补贴情况,监督评选环节的公平公正,为企业注入“资金活水”。
生物医药是高新区重点发展的产业之一,建有全国唯一的国家级新药专项成果转移转化试点示范基地,企业超过2900家,从业人员5万余人。2019年,成都高新区生物产业规模突破500亿元,医药工业主营业务收入243亿元,连续3年保持近20%的增长率。
高新区生物发展局对重点企业进行调研走访,建立动态服务工作台账,为区内企业高质量发展提供资源匹配及产业发展引导服务。“已累计解决‘市场开拓难、资金压力大、供应链不通畅’等问题180余件,挖掘汇利实业、川药制剂等企业技改项目1.7亿元,出台《成都高新区加强疫情防控科技攻关及物资保障的若干措施》,对积极参与疫情防控攻坚并作出重要贡献的22家企业、3家医疗机构给予奖励,两批次累计兑现资金共计547万元。”成都高新区生物产业发展局相关负责人说。
设立“防疫物资银行”是区纪检监察干部帮助企业复工复产的又一个创新举措。企业只要电话预约,提交申请表就可在两天内领取防疫物资,并在七天内归还即可。
“2月以来,没有合作街道纪工委的帮助,公司1200余员工要停工半月左右,不仅损失近30万元工资,还会影响订单的如期交付。”奇宏电子(成都)有限公司总经理谢光平说。
据成都高新区合作街道纪工委副书记丁华钢介绍,合作街道所辖高新区综合保税区内有企业3900多家,截至2月29日,经备案已复工1555家,其中60家企业得到“防疫物资银行”帮助顺利复工复产。
成都高新区纪工委监察工委还跟踪相关资金专项用于支持企业职工稳岗、转岗就业培训、支持企业缴纳社保降低企业负担等,切实帮助企业排忧就难。截至7月31日,高新区财政金融局累计调拨资金8400余万元,同时多渠道争取政策、项目、资金,目前已争取到中央特殊转移支付资金1.06亿元、抗疫特别国债35810万元,用于支持高新区民生保障和产业发展。
成都高新区纪检监察组织通过前期介入、过程跟踪、电话回访等形式,对服务企业工作督促持续整改,构造监督工作闭环,推动各项决策部署落地落细落实。同时,大力宣传、推广企业服务工作中的监督作用,提升党风廉政建设工作在企业间的知晓度,进一步构建亲清政商关系。
流动接访听民意,增强群众获得感幸福感
肖家河街道兴蓉社区计划通过补植绿化带、布置街景小品、打造鲜花墙等方式美化环境,但居民们“希望在改造过程中,不要在本就狭窄的街巷增设花箱,让大家无法停车。”
群众的事情,群众商量着办。7月3日,肖家河街道兴蓉社区邀请南三巷院落居民参加“党建引领创廉洁 服务群众促和谐”会,听取居民对道路环境的意见,设计单位根据居民的意见再次优化。在肖家河街道纪工委对兴蓉社区对问题处理情况进行检查时,南三巷居民纷纷表示,“这样的处理方式还挺满意的,‘包片驻点’工作很棒,切切实实的解决的我们的烦心事!”
这只是成都高新区纪工委监察工委实行“领导包片、干部驻点”的一个缩影。
为让群众反映问题渠道更加便捷,成都高新区纪工委监察工委在全区范围内开展纪检监察流动接访工作,统一进驻街道和社区,主动收集群众的困难问题、意见建议,积极推动解决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
“纪委在居民群众较为集中的广场、公园开设流动接访点位,确保流动接访全覆盖。同时,结合点位实际,还安排社保医保、征地拆迁等相关民生部门工作人员及特约监察员、廉情监督员等,现场解答群众意见诉求。”成都高新区纪工委监察工委相关负责人说。
同时,成都高新区纪工委监察工委还与网络理政办建立工作互通机制,包片驻点的纪检监察干部还同街道纪工委干部开展上门接访活动搜集线索,在收到线索之日起5个工作日内按程序分流至主责部门(单位),并按照在3个月内尽快办结的时限标准,及时上报问题线索办理动态情况,信访案管室也将不定期通过电话、上门访问等多种方式进行回访。截至6月30日,7个街道72社区均已设置流动接访点位,开展流动接访工作共搜集群众诉求反映和意见建议220条,完成整改117条。
“此次纪检监察流动接访活动将一直持续到今年年底,一方面各街道纪工委将问题进行梳理汇总,建立检举控告和业务范围外问题两本台账分流至主责部门;另一方面‘包片驻点’的干部要督促解决业务范围外信访问题,变‘坐堂接访’为‘主动下访’,有利于真正回应民声、真正解决问题。”成都高新区纪工委监察工委相关负责人表示。(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