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中央宣传部委托新华通讯社主办

关于党员管理数字化的思考

2020-01-08 12:43
来源:半月谈网

云集党委书记、云谠科技董事长 刘友才

在《数字党建我见》、《关于数字党建平台化建设的思考》和《关于党员教育数字化的思考》等文中,分析了数字时代给人们的学习、生产、生活、行为和组织形态带来的深刻影响,对加强和改进党员管理,提供了新机会和新路径。

一、对数字时代变化的再认识

1.广泛链接打破了时空限制。由于互联网和区块链技术既把人与人之间数字化连接起来,也把智能设备等物与物之间数字化连接起来,使人、物和智能设备之间相互贯通。在这个虚拟世界里,任何一个具体的人、物和智能设备等,都作为数字化网络上的“连接点”而存在,不仅实现了人类行为活动的虚拟化呈现,而且也能让这些行为活动在网络空间里持续展开,彼此之间可以更为深入的交流互动。信息传递打破了层级限制,可以自上而下,可以自下而上,也可以平行开展,还可以交互进行,移动办公、网上办事和远程处理成为常态。

2.实时在线驱动信息自由流动。有了数字化的普遍连接和跨域连接网络,虚拟形态的网络空间也就自然演变为一个行为空间,人们可以随时随地登录网络空间,展示自我,表达诉求,寻求知识,消费支付。人们所有的想法和动作都能于第一时间或第一场景在网络空间触达,也可以围绕共同关注或感兴趣的公共话题或具体事项,展开深入持久的交流讨论和沟通互动。人们可以随时加入或退出某一讨论,但网络空间里的交流互动却是时时处处都在进行的,不会存在延时或“隔夜”的问题。

3.大数据生产变成关键要素。数字时代,人们把现实世界如文本、声音、图像、音频等与自然物相互交融,在虚拟世界构建起人们的生活样式,从而产生了新的生产资料—数字资源。网络空间其实就是一个信息数据不断生成、存储、流转和分享的特定空间。一旦网络空间实现了人、物和智能设备的连通,也就能把各类资源要素吸纳到这个特平台上,人们也就能够最大限度地对各类资源进行加工,跨越时空地进行利用和分享,成为指导各类行为活动的定位和导航。

4.高效协同成为新的组织方式。数字时代既实现了物的连接,又实现了人的连接。人们以移动互联网、云计算和人工智能等为支撑,依托网络空间这一平台,能够在各个不同的工作与生活领域,达成彼此合作的目的。这是一种基于数字化技术的新型资源配置方式,不仅改变了人们彼此之间的联通方式,而且整个社会生活中的经济运行、价值创造、政治参与、服务提供、社会交往、休闲娱乐等方面的内容和运作,都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人们常常依靠理想追求、价值观、兴趣爱好和共同关注等吸引同类,自觉形成一个不靠外部指令就能运转的自动协同组织。这种组织模式以协作关系为基础向无明显边界转变,管理机制向层级缩减的扁平化转变,运行方式向高效灵活的柔性化转变。

二、数字时代党员管理的基本思路

新时代党员管理要适应数字化的要求,把生产和运用大数据作为关键要素,把现代信息网络作为重要载体,把现代信息通信技术的使用作为重要推力,引导和实现管理资源的快速有效配置,提高管理实效。

一是依靠平台广泛链接。平台化是数字时代和数字经济的基本呈现形式,党员管理数字化也应以平台为依托。通过数字化管理云平台,把党员管理从线下搬到线上,党员与党员、党员与党组织、党组织与党组织、上级党组织与下级党组织通过平台广泛链接起来,形成分布式、多中心的网状结构。这样,就把过去的很多党务工作者从“刀耕火种”转为平台智能化完成,而且党组织的要求通过平台能直接快速触达到所有党员,党员的表现情况也能在平台上实时显示出来,管理变得轻松可达,过程和结果都能可视,使党务工作的手法实现了“换道超越”。

二是实现从静到动的转变。移动是数字时代显著的标志,生产生活要素都处在移动的状态。传统的党员管理大多处在静态,党员信息储存在纸介上,活动严格按规定的时间、地点和对象进行,思想交流大多要面对面。到了数字时代,有了管理云平台,平台连接在党员手机终端,时间、空间、信息和工作都能平台上流动起来,党建工作就能在移动中完成,党员信息也实时在线,可以随时随地反映当前的状态。这就要求我们切实“动”起来,把党员管理的所有要素置于平台之上,由终端智能化聚合和链接;在处理党员活动时,切实改变整齐划一,习惯碎片化去组织。

三是充分发挥自组织的作用。随着数字技术全面渗透生活和移动互联网的普及,为社交创造了无限可能。人们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和需求,既通过“六度分隔”和“邓巴数字”进行着多渠道的强连接,又不受时间和空间的制约,远隔千山万水的进行着弱连接,从而自发地形成了不靠外部指令而产生的非正式组织。这种组织有的粘性很强,可长期存在;有的因为共同关注一件事而出现,仅短时间留存。党员管理应该充分利用这些社交手段,通过自组织的影响去展开,以实现组织意图。

四是深刻认识赋能的价值。数字时代由于人们链接的广泛性,组织趋于扁平化,层级关系减弱,处在金字塔顶部与地基部位的人们可以直接对话与反馈,这与传统组织体系的高度中心化和严格的层级化相得益彰。这个时代的人们既要强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又有多元化多样化的需求。他们关心的是自己为组织做了什么,组织给个体带来了什么,赋能个体成为增强组织粘性的基本任务和基本手段。所以,新时代组织的功能应从过去的管控和指令为主转变到组织管控与组织赋能并重,让个体在组织中获得能力和机会。党员管理应“管得有理”,变管得住为管得好,管出时代感,管出党员的成就感,于是赋能党员、成就党员成为党组织的重要任务。通过赋能理想、赋能最新成果、赋能机会,让党员有走在时代前列的自豪感和获得感。

五是树立教管一体化的理念。数字时代是一个既深度分工又高度融合的时代,跨界发展是一个突出现象。没有单纯的教育,也没有单纯的管理,反过来说,教育就是管理,管理也是教育。无论学习、生活和工作等,一切问题的核心就是目标对象的体验,都要强调目标对象的差异性、参与性和真实性,都要关注你与目标对象互动时的心情和感受。因此,要牢固确立教管一体化的理念,打破为教而教、为管而管的机制和做法,寓管理于教育,寓教育于管理,实现教育与管理的共赢,实现党建教育管理资源投入效果的最大化。

六是把生产大数据放在突出位置。资源能源是工业时代的基本生产资料,组织方式是大规模、大批量、标准化、流水线。而数字时代的基本生产资料则是大数据,组织方式则趋向个性化、定阅式、小批量。实现个性化、定阅式、小批量的基本路径是大数据的生产和运用,通过全景式全程式的数据采集、处理和运用,分析每个社会阶层、每个社群乃至每个个体的特点和需求,从而因层因群因人输送不同的话术和内容。其实这一直是组织追求的目标,但只有今天通过数字技术才有实现的可能,党员管理同样如此。

三、党员管理数字化的路径选择

数字时代深刻地改变着人们的思想观念和行为方式,从而对组织形态和组织方式产生深刻影响,要求党员管理工作顺应时代要求,进行改进和加强。

一是平台法。依托移动互联网,运用云计算、人工智能和大数据等技术,建设数字党建管理云平台,把云平台设在党员手机终端,实现党员管理的平台化、移动化、社交化和智能化。云平台能把党员与党员、党员与党组织、党组织与党组织、党员教育与管理广泛链接起来,能把党组织的持续要求与党员动态落地情况在线实时呈现出来。这是实现党员管理与时俱进的最短路程和最有效率的抓手,既是最好的教育,也是最好的管理。

二是积分法。这是一种传统的做法,在体育竞技中常用,但应用到党的建设还是近些年的事。它把党员或党支部学习教育、参加(开展)活动和遵守纪律等情况,通过人工智能量化到数字党建云平台上,得出持续相加的分数,并对党员或党支部积分进行实时排名。这种做法不仅能精准地衡量党员或党支部做得怎么样,做到了什么程度,取得了什么样的效果,而且由平台驱动党员或党支部产生了自驱,生发了激励动能。可以用积分兑换奖品,以增强激励功能。

三是指数法。相对于动态管理的积分法,指数管理法则侧重于当前某一个时段与过去相同时段的变化比较,是一种综合评价的同比,反映一段时间内出现的变化。近年来,一些地方也用于党员和党组织的管理。这种方法可以从不同角度选取党员或党组织若干指标予以量化加权,通过人工智能量化到数字党建云平台上,并计算出同比的比例,得出党员的“先锋”指数和支部的“堡垒指数”,这样就把定量与定性、过程与结果有机结合起来。

四是自组织法。即利用自组织的协同作用,加强党员的横向管理和凝聚力管理。当下,自组织越来越多地存在,已经成为一种文化现象。这种不靠外部指令而靠共同的爱好和关注而形成的虚拟组织,影响力和号召力都很大。党组织在发挥党员管理主渠道作用的同时,应主动通过自组织实现党组织的意图,积极培育网红党员、网红达人、网红党组织、网红党务干部,让他们率先响应、率先行动,带动一批“粉丝”,强化党员教育管理的效果。

五是区块链法。区块链当下比较火热,它的不可篡改、全程留痕、可以追溯、集体维护、公开透明等特点,从底层逻辑上可以给党员管理带来深刻变革,党员发展、党内统计、党员管理、党员教育都可以运用区块链技术,从党支部开始全程记录、自下而上自动生成,不仅可以极大地提高效率,降低人工成本,而且确保了准确性。同时,还可以展开运用区块链技术,在数字党建云平台上设置每个党员的区块,分布式记录党员的初心和党员的表率作用,组织党员定期重温这些记载,强化党员对初心的认知。

六是可视法。可视化既是一门技术,更是一种理念。它的意义在于通过展示事物的全貌,围绕展示物,便于对话、探索和交流;简化复杂性,增强事物的审视性;把不同观点呈现出来,从中找出共识。今天的可视化,既可以通过制作海报、便利贴和运用不同的颜色来表达,又可以利用计算机图形学和图像处理技术,将数据转换成图形或图像在屏幕上显示。党员管理乃至整个基层党建工作都可以通过可视化技术,将党组织或党员所要表达的、呈现的或讨论的内容可视化出来,围绕可视物进行展开,使党员管理看得见摸得着聚得住落得地。

责任编辑:孔德明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