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中央宣传部委托新华通讯社主办

一名驻村“第一书记”的五点感悟

2019-05-21 14:19
来源:半月谈网

从2014年起,根据组织委派,我两度下基层,分别在江苏省南通市通州区兴东街道陆扶桥村、港闸经济开发区五星村担任驻村“第一书记”。

到任后,我按照上级要求,团结和带领村“两委”班子,主要通过“一线两头三个面”的办法开展了一些工作。一线,就是以支部党建为主线,完善了“三会一课”制度,规范了两个村的党员活动;两头,就是一头抓能人,一头抓困难群众,在两个村从分别从上级争取了200余万的建设项目资金,慰问了100多名困难群众,与11名留守儿童结对挂钩;三个面,就是经济发展、群众生活和社会稳定。全年通过加快土地流转、发展高效农业等途径,在两个村分别修建了25公里的晴雨路,15公里的水渠等基础设施,解决了一些群众下大雨厕所被淹等具体问题。

在将近四年的工作实践中,我深深领悟到了习总书记所说的:“农村是一个大舞台,基层是一个大课堂”,从中获益良多。

体会之一“党建不是虚的”。在任前培训的时候,南通市委组织部的领导给我们授课,告诉我们,基层党组织是党的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我当时对这点理解还不深。等到了实际岗位后,我才明白这话的意义。到任后,我通过认真建立 “三会一课”制度,开展各种党建活动,把全村党员组织起来,党员精神面貌有了很大改变,我也真正尝到了党建对于推动基层工作的甜头。记得有次区里来村里检查农路整治,要求路牙75公分之内不得有种植农作物。我们按要求将一些群众种在路两边75公分之内的农作物清除掉,受到了个别群众的阻拦。往年这项工作都会发生一些干群矛盾甚至肢体冲突。果然这一次也有个群众也跳出来跟村干部吵架,周围围着许多看热闹的群众。我正要挺身而出,却发现不知什么时候来了几个老党员,那几个党员虽然年纪很大,有一个还颤颤巍巍的,但他们异口同声地一起批评那个阻挠的群众,舆论顿时转向,最后那个群众自觉地将75公分之内的农作物清除了。这虽是小事,但也说明党建搞好了,村里许多难事就能妥善解决。实践证明,驻村“第一书记”重视党建,自处底层的党员干部就不敢忽视;驻村“第一书记”狠抓实效,党员队伍在推进具体工作就不能走过场;驻村“第一书记”勇作表率,解决问题才能势如破竹,改进作风才能立竿见影。

体会之二“群众是讲感情的”。一个村子里,许多群众彼此之间往往都有亲戚关系,有的一个家族就有好几十口人。有时,无意间做好一户群众的工作,可以带动好几家群众的工作。今年夏季秸秆禁烧工作中,有个老年妇女正在烧秸秆,被我制止后,她跟我不断纠缠争执,态度十分恶劣。但没有想到第二天一早,她就主动来找我道歉,并将田里剩下的秸杆全部捆回了家。态度发生了一百八十度转弯?我极为奇怪,询问村“两委”干部,无人知晓缘由。后来我才弄清情况,原来她老公的姐姐一家是我曾经帮助过的困难户,她顶撞我的事情后,她家里人都在责备她,所以第二天来向我道歉。可见,再刁蛮的群众也是讲感情的。

体会之三“农村工作需要讲究策略”。农村工作有其复杂性,更有其特殊的规律性,在执行党的政策时需要更加讲究策略。去年,我在调解一起土地纠纷时,一些事实已经发生了18年,负责登记土地账册的村经办人员也已经去世。调解过程十分困难。但我获悉两个当事人是从事木匠手艺的师徒关系,因此我从师徒感情入手,发动亲友邻居一起做工作,巧妙设置调解现场,既讲法律和政策,又讲农村的公序良俗,最终化解了矛盾,平息了争端。在我看来,做农村工作要下得了真情,动得了真功,工作才会有实效,老问题就不会衍生出新问题。

体会之四“发展依然是解决农村问题的根本办法”。两个村的经济发展水平都比较低,低保水平线下有150人,占全村总人口的5%。有的因病致贫,有的因残致贫。我们这几年想尽办法,从村民手中流转了400亩土地开展粮食全托管、药材种植。在用工方面,我们又注意聘用那些家庭贫困的群众,千方百计来增加他们的收入。同时还鼓励群众创业、驻村企业扩大生产,盘活旧厂房,发展楼宇经济等办法,推动集体经济不断壮大。我们经过项目牵引、兜底扶贫等办法,使两个村20多户群众真正脱了贫,走上了小康之路。只有通过发展强有力的集体经济,才是真正为群众创造幸福生活的根源。

体会之五“深耕基层对夯实党的执政基础很重要”。将近四年的实践,我深深体会到,要巩固党的执政基础,必须要派出大量干部深耕基层,基层是我们的命脉,是党群关系的桥梁与纽带,“基础不牢,地动山摇”。只有深耕基层,问题才能瞄得更准、思考问题才能更透彻,工作才能更对路更管用。中央选派优秀机关干部担任驻村“第一书记”,有利于了解基层真实情况,夯实基层工作基础、培养锻炼干部的举措,一举多得。为此,驻村“第一书记”要认清自身工作的重要政治意义,深刻领会有关驻村第一书记文件精神,尤其要把责任任务搞清,逐项逐条理清把准,把思想认识统一到中央的工作部署上来,弯下身子倾听到人民呼声,做到了“民有所呼,我有所应”,赢得人民的信任。

(作者:童士忠,江苏省南通市港闸经济开发区党工委副书记、五星村驻村“第一书记”)

 

责任编辑:郝娴宇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