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中央宣传部委托新华通讯社主办

把党支部建在产业链上,小瓜果变身大品牌 ——农村基层党建的“大圩探索”

2019-04-10 10:31
来源:半月谈网

天气一暖,在位于合肥市东南角的大圩镇,圩区里休眠了一个冬天的葡萄园开始热闹起来。农民们抢抓农时,给葡萄藤绑枝、加固大棚、疏通沟渠,这时已有泛着红晕的叶芽冒出枝头。到了七月,“大圩葡萄”又要在各大商超里供不应求。

“大圩葡萄”在出名之前,一度因生产粗放分散、质量参差不齐而难以实现品牌效应。当地的草莓、蔬菜、农家乐等产业也始终缺乏有效的规范与引导。大圩镇创新农村基层党建,把党支部建在产业链上、把党员集聚到产业中、把群众带到致富项目里,有效地激活了产业转型升级的内在潜能。

红色党建+绿色产业

作为城郊小镇,大圩有着发展都市休闲农业的先天优势。2003年,大圩镇举办了第一届“大圩葡萄旅游文化节”,不仅为大圩葡萄打开了新的销路,也带动了乡村旅游的大发展。一到周末,处处是组团来踏青、采摘的市民。渐渐,葡萄有了三十余个品种,草莓、火龙果、蔬菜等种植产业也发展起来。

然而,随着外来租地的流动种植户不断增多,圩区种植园呈现出小而散的局面,想要规范与引导产业发展,还缺少一个强有力的主体。2016年以前,在大圩镇从事现代农业生产的外地人数就已经超过本地人数,但农村党组织组建率不到20%,尤其是流动党员的隶属关系不明确。

“随着现代农业的快速发展,传统基层组织和管理模式相对固化,也难以满足大家的愿望期盼了。”大圩镇党委书记钱炳表示,那何不以党建作为抓手?将党员发动起来,聚集到产业链上,带动群众一起将产业蛋糕越做越大。

大圩镇随即开展了党建“聚合”工程,最大限度地聚合产业、聚合党员、聚合群众、共享发展,围绕葡萄、草莓、农家乐、蔬菜等七个支柱行业,成立了七个产业协会,引导企业和种植户按照“自愿相近”原则,每10户左右组成一个产业联合体,从小到大构建起“产业联合体——产业协会——产业联盟”的生产组织体系。并以此为基础,组建了大圩都市农业产业联合会党总支、产业协会党支部、产业联合体党小组。

大圩镇葡萄产业协会党支部书记张文胜表示,有了完整的党组织网络,都市农业产业链延伸到哪里,党组织网络就覆盖到哪里。包括葡萄产业在内的大圩镇都市农业正逐步实现由分散生产到集约经营、盲目发展到有序竞争、良莠不齐到品牌提升的新局面。

截至目前,大圩镇已发展了187个产业联合体,已有2415户、11672人参与合作经营,其中党员722名,党员参与率达70%。

立标准、授技术,组织资源转化为发展资源

2011年,贺明伍从六安来到大圩“开垦”,在发现大圩的高端品质葡萄稀缺之后,决定走精品路线,一亩只种六棵树,施有机肥,要的就是果子的高糖分和好品相。

贺明伍说,当初很多农户还是使用传统的种植模式,刻意追求一串葡萄三四斤重,搞大水漫灌,还大量使用化学肥料,不仅效果差,而且破坏了土壤的酸碱性,慢慢地葡萄树都结不出好果子了。

葡萄产业党支部建立后,第一件大事就是牵头制定了大圩葡萄生产流程和质量标准,产业联合体党小组在日常生产活动中,常态化地互帮互助、互相监督,引导葡萄种植户逐步实现自我管理。很快,像贺明伍一样采用绿色生态新方法种植的农户就越来越多。

“去年夏天,我们对接了新的商超平台,一斤卖到了近30元,第一天上架就卖了1000多斤,第二天就让我们提供2000斤的葡萄,与这么大的市场相比,我们一家葡萄园的产量跟不上。”贺明伍说,多亏了标准化生产的铺开,贺明伍找到了产业联合体中的其他种植园,挑选出同等品质的葡萄,很快补上了供货缺口。

有了标准就有了品质保障,自己单干的一家一户如今也有了改包装、贴标签、印标识的“大圩葡萄”专属“品牌感”。2018年,“大圩葡萄”成为安徽省首个获得国家生态原产地保护认证的葡萄品牌。

“草莓种了三十年,都是老办法,要不是在‘农民夜校’里听专家讲课,也不会想到要立体化种植这样的新理念,”老伍草莓园的老板伍承海告诉记者。

伍承海所说的“农民夜校”是指产业联合会党总支牵头举办的新型职业农民培训班,农户们白天忙生产,晚上才有时间上课。2018年共举办了“精品葡萄科学种植技术培训”、“农产品药物安全使用”、“网络农产品营销”等9期,邀请高校专家学者深入田间地头“问诊把脉”,给农户现场指导,参训农户达到2300人次。

职业农民技术培训班现场(资料图)

大圩镇草莓产业协会秘书长赵玉才表示,这些理论与实践培训培养了一批在种植上有方法、在市场营销上有技巧的党员能人,切实提高了农村党员的致富带富能力。

党建引领“二次创业”

32年前,第一棵“巨峰”葡萄秧苗在大圩镇新民村生根发芽,卖一趟就能有四五百元甚至上千元的收入,这让长期“看天吃饭”的大圩人看到了致富的希望。如今,大圩农民人均纯收入已经达到3.2万元,但大圩人却觉得自己又一次“落后”了。随着各地越来越重视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的发展,出现了同质化竞争,对大圩镇形成了强大的外部压力。

“随便种种瓜果就能富裕的时代已经过去了,粗放的生产经营方式不可持续,对于圩区农业来说,现在最重要的是控产提质,延长产业链、打造多元化业态、推动三产融合,”钱炳表示。

大圩镇都市农业产业联合会党总支书记李孝东表示,下一步,农村党建“聚合”工程要向纵深推进,培养造就“懂技术、善经营、会管理”的新型职业农民和产业领头人,加快大圩“二次创业”的进程,助推乡村振兴。

大圩镇都市农业产业联合会党总支书记李孝东(左一)邀请农业专家到农民的葡萄园里交流种植技术。(资料图)

在大圩镇新民村,“阿庆嫂农家乐”的老板吴大珍早已坐不住了,作为大圩农家乐产业协会党支部的一名党员,开了16年的农家乐,越发觉得跟不上形势了。“我们党支部的正在商量,今年要带着党员走出去,找到新的产业发展方向。”(半月谈记者 汪奥娜)

责任编辑:郝娴宇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