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中央宣传部委托新华通讯社主办

今年,他们是怎么过年的?

2025-01-17 10:58
来源:半月谈网

庆贺节日,似乎是人们乐此不疲重复去做的一件事。对大多数人而言,过节带来的仪式感,可以让身心得到休整,让生活得到调剂,让彼此得到重视。而春节,则是人们心灵得到充分休憩的最佳节点。

烟火人间,温暖如初

重庆人的年,宛如重庆人的性格一般“炙热”。从“杀年猪”到“熏腊肉”再到“打糍粑”,无一不在用升腾的热气,阐释着烟火人间的幸福温度。

“今年的年猪儿比往年都拽实,有300多斤”徐老师一边用刚烧开的开水冲刷着案板上的年猪儿,一边乐呵呵地说,“用年轻人的话来说,杀年猪儿有点像开盲盒,年猪儿越肥我们越高兴,因为那承载着大家明年过个肥年的美好期盼。”

用年猪熏制腊肉,也是徐老师每年过年前必不可少的筹备工作之一。

“以往儿女都还没成家,腊肉熏七八十斤就算很多了。如今,儿女都已成家,算上人情往来,一年至少得备一百二三十斤。”话音刚落,徐老师便开始寻找纸笔,并反复念叨“女儿两只猪蹄、15斤腊肠,儿子两只猪蹄、半边猪头肉、20斤五花肉......”生怕自己遗漏一处。

上午忙活完年猪儿,下午徐老师和家人又开始开灶烧火蒸糯米。“原本计划等几天再打糍粑,但女儿今天回来了,刚出炉的糍粑又软又糯,她从小就喜欢。”提及女儿,徐老师脸上总是洋溢着宠溺的笑容。

对徐老师而言,“年”是一年中最温暖、欢喜的时刻,因为年,平日里觉得喧闹的汽车的疾驰声与鸣笛声,也都悦耳动听了起来,只因为那是亲友归家、阖家团圆的乐章。

年年在变,年年不变

在奔腾不息的时间长河中,“年”以其独特的魅力和深厚的底蕴,稳稳地托举着人们内心深处对于生活、亲情、文化以及民族认同的诸多情感与信念。当旧年的日历渐渐翻到最后几页,生活便开始显露出年的色彩。而“年年在变,年年不变”则是大家对“年”最深刻的感受。

对四川绵竹的张玲(化名)来说,生活无时无刻不在变化,但自己对家乡的自豪感从未改变,特别是逢年过节、人们欢庆喜事之际,这种自豪感则更加强烈。

“绵竹虽然是县域城市,但城市魅力十分突出”这是张玲对家乡最直接的评价,那份家乡自豪感,便是来源于绵竹鲜明的地域特色和浓厚的文化魅力。

张玲分享,“绵竹年画、剑南春酒和赵坡茶是‘绵竹三绝’,也是彰显绵竹城市魅力的核心组成部分。除了日常活动宣传,让‘绵竹三绝’被更多人看见,中国人对年的独特情结,也成为‘绵竹三绝’影响力持续扩大的催化剂。”

比如绵竹年画,“春节贴年画是重要的民俗内容,绵竹年画以吉祥喜庆、民间传说、乡土生活等为主调,具有鲜明的农耕文化特色,从祈福纳祥到文化传承,从增添节日氛围到体现地方审美趣味,从饱含工匠精神到不断创新发展,绵竹年画成为越来越多人庆贺新年活动的载体之一。”

比如剑南春酒,“唐时宫廷酒,今日剑南春”的美誉早已传遍大江南北,不管是日常饮酒还是宴席用酒,这一缕穿越千年的醇香不断走进千家万户,是人们奔赴幸福的坚定选择,也是人们生活美好的重要见证。

“逢年过节,家有喜事,我们家都必喝剑南春,对我们来说那不仅是一种仪式感,更是一座表达情感的桥梁。美好的事配上美好的酒,除了让生活更美好外,更让我们对彼此的情感更加浓烈,因为举杯间,与浓郁酒香一起充盈内心的正是亲友间的真切祝福与深切关怀。”

今年春节,张玲除了提前定好年画样式外,已经提前购置了5箱剑南春水晶剑作为新年用酒。“贴年画是我们过年必不可少的仪式感,过年与家人围桌而坐,饮酒话家常也是非常令人期待且安心的时刻。”张玲满怀期待地说。

万物藏美,皆值期许

“豫园民俗艺术灯会”是大部分上海人过年的固定打卡地。2024年“豫园民俗艺术灯会”通过四大门头、五大场景打造出深海与河图之象,呈现出生肖龙与海洋动植物交织的奇境一直被游客们津津乐道。2025年,灯会又将以“万物美好,众生奇妙”为主题,通过各种灯组和场景展现丛林包罗万象、生机勃发的神奇景象,让观众身临其境地感受“和谐共处、美美与共”。

张先生是上海本地人,已从事能源行业5年有余。今年过年,与妻儿一同观赏豫园灯会,便在张先生的春节出游计划中。

“今年的豫园灯会与自己还颇有渊源,除了依旧能一览中华民族优秀文化遗产和近距离感受民间传统制灯匠人精美技艺外,‘山海奇豫记·丛林篇’还链接了生态文明和环境保护,并将与宁波周尧昆虫博物馆合作推出‘绿色探秘’之旅,通过现场科普互动等形式,为游客们开启一场兼具知识与趣味的绿色环保灯会,对强化孩子保护生态环境意识具有特别的教育意义。”

“这也是自己把工作前置的原因之一,既和家人一起享受了节日欢愉,又可以给小孩带来示范意义,何乐不为。”

而在云南,家家户户则会挂甘蔗、贴甲马与铺松毛。

春节前夕,云南的李娟(化名)一早便和妈妈去市场上买甘蔗。对年满30岁的李娟来说,集市与家的距离,早已不是儿时记忆中那般遥远,如今从家步行不到十分钟便可抵达,但自己期待过年的那颗心依旧如儿时般躁动。

“越长大越享受和妈妈一起赶集的时光,看着妈妈不停地游走在诸多摊位采买我们喜欢的吃食的身影,那一刻,自己仿佛又回到了小时候,一种被人悉心关怀的温馨感从心底喷涌而出,真的特别治愈。”李娟说。

“每次过年,从集市回到家的第一件事就是和妈妈一起将买好的甘蔗倒放在门背后,寓意生活从头甜到尾。今年过年,妈妈还特别多说了一句,愿我们事业也能一节更比一节高,迎来更好的发展与收获。”

“那一刻,我真的没绷住,眼泪直在眼里打转。2024年自己事业特别不顺,但是从未和妈妈讲过。害怕她担心,所以每次回家我都小心翼翼遮盖那些烦闷情绪,自以为一直隐藏得很好,没想到还是被妈妈发现了。想着她默默承受着对我的担忧,心里就特别难过。”李娟懊悔地说到。

今年,李娟也暗自下定一个决心,试着向家人讲述一些烦心事,让父母那份小心翼翼的爱回归到最初始的模样。

“年”,是岁月的节点之一,更是情感汇聚的温暖港湾。它用团圆、欢笑、浓浓的烟火气,编织成了人们一年中最温暖的时光,让大家在忙碌的生活中,可以停下脚步,尽情感受亲情、期待美好。

责任编辑:王静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