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中央宣传部委托新华通讯社主办

国际核安全的“逆子”

2022-01-14 14:19
来源:半月谈网

美英澳宣布建立三边安全伙伴关系( 图片来源:人民视觉)

凌胜利

2021年9月,美英澳三国首脑宣布建立“AUKUS”的三边安全伙伴关系。2021年11月,三国签署《海军核动力信息交换协议》,首次允许美国和英国与第三国分享其核潜艇机密。尽管三国联合声明指出,澳大利亚会确保核材料和技术的不扩散、安全和保障,美英两国也对此进行背书,但美英澳三国的辩解显然是苍白无力的,国际核不扩散体系面临新的重大挑战。在国际核裁军的大趋势下,美英澳三国此举无疑是逆潮而动。

“AUKUS”危害地区安全

在当前国际社会总体趋向和平稳定的情况下,澳大利亚不断增加军备投入,还引入核潜艇,这对地区乃至国际安全的影响不容忽视,特别是亚太地区相关国家对此深表担忧。

近年来,美国不断加强在亚太地区的军事部署,强化该地区的联盟体系,已经成为损害地区和平与稳定的重要因素。对于美国而言,为了对华施加压力,对联盟体系更为倚重,甚至不惜鼓动盟国隐形拥核、渐进拥核,在盟国部署核武器或推动盟国拥有核潜艇等涉核军事装备。原本美国在亚太地区的双边联盟体系,已经难以满足美国的国际动员需要。基于此,美国不断推动多边安全合作,如拼凑美日澳印四国机制,促使五眼联盟转型。如今,美英澳三边安全合作机制的构建不过是美国多边安全战略的一环,与其他多边安全合作如出一辙,其目的都是服务于美国的霸权战略。为了换取盟国对美国霸权战略的支持,美国也更加支持盟国的军事发展,甚至不惜冒核风险。

澳大利亚即将部署核潜艇,引起了亚太地区其他国家的强烈不满。如澳大利亚的邻国新西兰明确表示,澳大利亚的核潜艇禁止进入新西兰。同为大洋洲国家,新西兰和澳大利亚对待核武器的态度截然不同,新西兰积极推动南太平洋无核区建设,曾经因为在核问题上与美国出现分歧而不惜退出美澳新同盟。澳大利亚北部的东南亚国家也对此表示不满。马来西亚总理伊斯迈尔警告说,协议可能导致该地区的核军备竞赛。印尼公开表示反对,并且警告澳大利亚的行为会给周边带来不必要的军备竞赛,要求澳大利亚尊重国际法。中国外交部也多次表态,澳大利亚部署核潜艇的行为损害地区安全,威胁国际核不扩散体系的权威性。

国际核不扩散体系面临挑战

《不扩散核武器条约》是国际核裁军与核不扩散体系的基石,是战后国际安全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该条约对有核国家与无核国家都提出了明确要求。美英两国作为缔约的有核武器国家,为了帮助澳大利亚拥有核潜艇,向澳大利亚这个无核武器国家转让成吨的核武器材料,而且国际原子能机构现行保障监督安排无法实施有效监管,这明显违反《不扩散核武器条约》。

澳大利亚作为无核国家,拥有和平利用核能的权利,但拥有核潜艇显然不能视为核能和平利用,而是存在极强的核污染、核扩散风险。AUKUS协议意味着澳大利亚将成为世界上第七个拥有核动力潜艇的国家,对国际核不扩散体系构成三大挑战。

一是违反了有核武器国家不得向无核武器国家扩散核武器的基本原则。尽管核潜艇并不是直接的核武器,但是并不符合无核武器国家对核能的和平利用。大量核材料的使用、管理,在缺乏有效国际监管的背景下,其核武器化的风险令人担忧。由于核潜艇需使用浓度超过90%的武器级高浓铀,且用量规模较大,其核武器化的风险较高。美英向澳分享核潜艇技术极不负责任,是对国际核不扩散体系的蔑视和破坏,为地区带来纷争和混乱。

二是直接威胁南太平洋无核区和东南亚无核区建设。鉴于核武器的巨大破坏性,国际社会的总体倾向是对核武器尽可能进行管控。广大无核武器国家发起了无核区建设,如拉美国家1967年就通过了拉美及加勒比地区无核区建设,南太平洋国家1985年通过了南太平洋无核区建设,东南亚国家也于1995年通过了东南亚无核区建设,中亚、非洲也宣布达成无核区建设共识。《南太平洋无核区条约》有三个原则:拒绝参与核扩散、停止核军备竞赛、防止整个南太平洋地区的放射性污染。澳大利亚是该条约的签字国之一。如今部署核潜艇,显然违反这一条约,也给其周边地区带来了核污染和核扩散风险。

三是美英在核扩散问题上的“双重标准”将引发多米诺骨牌效应。国际核不扩散体系的维持有赖于有核国家的自我克制和坚决捍卫,在对待核扩散问题上应该严格执行统一的标准,不能搞亲疏有别。过去一段时间,美国对朝鲜核问题和伊朗核问题极为关注,不断采用极限施压方式,逼迫朝鲜和伊朗弃核。然而,美国对自己的盟国却放松核约束,甚至鼓动盟国部署核潜艇和核导弹。美国在核不扩散问题上的“双标”,必将导致朝鲜核问题、伊朗核问题等更加难以解决。

总之,美英澳三国打造的AUKUS联盟是典型的“盎格鲁-撒克逊”小圈子军事集团,充斥着过时的冷战零和思维。为了增强美英澳三国在亚太地区的军事实力,三国不惜违背《不扩散核武器条约》的目的和宗旨,制造核材料、核技术扩散风险,对国际核不扩散体系造成巨大冲击。(作者系外交学院国际安全研究中心主任)

责任编辑:王静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