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中央宣传部委托新华通讯社主办

亚太地区恐出现军备竞赛高潮

2021-11-10 15:22
来源:半月谈网

2021 年10 月3 日,美国海军陆战队F-35B 战斗机在日本海上自卫队准航母“出云”号上进行起降试验(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罗曦

近期,美英澳三国进行首脑会晤,宣布成立三边安全伙伴关系(AUKUS),其合作框架的首要任务就是援助澳大利亚建造核潜艇部队。这不仅开启了核武器国家与非核武器国家合作制造核动力潜艇的先例,而且使澳大利亚成为世界上第一个拥有核潜艇的非核武器国家。

拜登担任美国总统以来,延续特朗普政府的战略判断,将中国视为战略竞争对手,通过制定作战概念、升级装备系统、打造遏华联盟等手段,加速对华军事竞争进程。在这一背景下,亚太地区恐将出现新的军备竞赛高潮与危机升级风险。

美国加紧对中国军事威慑

2021年3月,美国政府发布《国家安全战略临时指南》,将中国界定为“唯一有能力综合运用经济、外交、军事和技术力量对稳定开放的国际体系构成持续挑战的竞争对手”,暗示“中国威胁”已从地区层面延伸至全球层面。5月,美国防部发布2022财年国防预算文件,计划投入50亿美元用于“太平洋威慑计划”,预计未来5个财年共投入270亿美元用于该计划的具体操作与实施。

在确保经费支持的基础上,美国国防部长奥斯汀近期提出“一体化威慑”战略,将其视作美国未来防务政策和军事战略的基石。与片面强调核威慑的传统威慑概念不同,“一体化威慑”更加重视新兴技术在未来大国竞争中蕴藏的军事潜能,试图以“创新+投资”“技术+概念”的方式,将军事技术、作战概念和行动能力三者融合起来。这一概念的提出,标志着美国已经从军事战略层面确立了以中国为主要对手的概念体系,力图从陆地、海洋、天空、太空、网络空间和电磁频谱等各个战略空间形成针对对手的全域作战优势,以应对和抵消中国近年来在上述领域的发展成果。

同时,美军进一步强化了在亚太地区的海上军事活动,主要包括针对中朝海上威慑和防空反导行动,在东海、南海区域的单边、双边多边演练、巡航和“航行自由行动”等。美军每年在西太平洋地区进行10余项例行大型军演,针对中国保持着极高频率的海空抵近侦察,在南海实施直接挑战中国主权权益的“航行自由行动”。

以抵近侦察为例,美国每年动用舰机针对中国大陆实施上千次抵近军事侦察,侦察内容包括中国大陆沿海沿岸重要军事目标的活动、导弹发射及军事通讯等。部分行动接近甚至紧贴中国领海线进行,对中国的国家安全乃至亚太地区的海上安全构成严重威胁。

美军全方位落实对华竞争的军事战略

基于大国竞争强度与烈度的持续升级,及其对美维持地区军事优势的深刻影响,美军正以“平战结合”“慑战一体”为原则,通过调整军力部署态势、升级战略打击能力、打造遏华盟友体系等手段,全方位推进落实对华竞争的军事战略。

一是塑造“攻防兼备”“灵活机动”的军力部署态势。针对中国逐步提升的中远程精确打击能力,美军提出将驻守地分散多处,从重武装集结变为轻装机动,从固定驻地转为前沿基地,以拓展其战略纵深。其目标是将前沿部署重点从西太平洋“第一岛链”后撤至以关岛为核心基地的“第二岛链”,构筑一条东起阿留申群岛、西至波斯湾的上万公里的超长“海上防线”。

2021 年9 月2 日,美国海军“杰克逊”号濒海战斗舰与日本海上自卫队舰艇一起在西太平洋游弋

在进攻端,鉴于地区主要竞争对手在陆基巡航导弹和弹道导弹方面占据优势,美印太司令部拟耗资33亿美元,沿“第一岛链”编织射程超500公里的中远程精确地面火力毁伤网络,确保己方舰机的“行动自由”。在防御端,在处于“第二岛链”核心位置的关岛建立“陆基宙斯盾”系统,与位于帕劳的高频预警雷达系统和天基雷达系统一道运作,构建“360度持续综合防空能力”。据悉,美军将至少为此投入41亿美元资金。

二是着力发展“核常并重”的军事打击能力。美2022财年国防预算申请显示,美国计划投入277亿美元用于核力量现代化项目。国会预算办公室的评估报告显示,美国未来十年将投入6340亿美元、未来三十年共投入1.2万亿美元用于核武库维持和升级项目。常规力量建设方面,美军正在将海军和空军作为提升“联合部队杀伤力”的突破口与侧重点。海军方面,美国计划在今年年底将4艘“独立”级濒海战斗舰部署至西太海域,并与部署在新加坡的“自由”级濒海战斗舰协同行动,从东、西两向对主要对手形成分进合击之势。为实现“分布式海上作战”和“远征前进基地作战”等概念、提升舰艇水面火力打击能力的要求,美将为该型舰配备更多反舰武器。空军方面,美加速主力战机迭代更新进程,在陆续退役F-15、F-16等老旧机型的同时,强化F-35战机在拒止环境中的生存与行动能力。同时,空军将加快高超音速巡航导弹的设计、研发和试验进程,尽早实现体系作战能力。

三是借助盟友和伙伴关系打造遏华联盟体系。拜登执政以来,放弃特朗普时期秉持的“美国优先”理念,逐步回归“多边主义”,在所谓“自由主义”价值观和意识形态的牵引下,修补严重受损的同盟关系,持续筑牢和夯实美国多边联盟体系。其中,“应对中国威胁”成为拜登政府修复联盟体系的重要战略驱动,利用不同国家、地区组织对中国的差异化诉求与关切,构建更大规模、涵盖更多议题的遏华“统一阵线”。与传统联盟体系相比,这种新型盟伴体系更趋灵活、复合且更具针对性。

以中美战略稳定为基石的亚太安全秩序备受冲击

今年5月,美国国防部长奥斯汀签署“联合全域指挥与控制”战略文件,要求将战场作为统一整体加以通盘考量,突出人工智能、电磁频谱和无人技术等高新技术在强化军事威慑和提升美军作战效能方面的作用。7月,奥斯汀在“全球新兴技术峰会”上进一步阐释“一体化威慑”概念,强调要充分发挥人工智能的作用,加快相关军事应用。9月15日,美英澳宣布成立新的安全伙伴关系,在核潜艇协议的基础上,三国将围绕网络空间、人工智能、量子技术和水下能力等新兴技术展开进一步合作。

由此可见,美军正日益提高新兴技术在提升作战效能方面的关键作用。一方面,加速以人工智能为代表的新兴技术与全新作战概念的融合,增强美军行动效率和快速反应能力;另一方面,寻求与亚太盟友在高新技术和网络领域的合作,将其纳入美战略威慑体系。

以人工智能、高超音速为代表的颠覆性技术的群体性迸发,将破坏以中美战略稳定为基石的亚太安全秩序。随着自主武器系统越来越多地应用于战场,战争决策进程将大大缩短。如果使用无人系统来执行侦察行动,很可能被对手误解为直接攻击;即便不存在误解,在人工智能技术的辅助下,面对快速变化的战场,自主武器操控者的“机会窗口”进一步受到挤压,对手做出反应和决策的时间更加短暂。在美国已将中国视为“战略竞争对手”的背景下,美军加速研发针对中国的高超音速武器和人工智能武器,容易加剧中美之间的战略误判,引发周边国家安全忧虑,导致亚太地区掀起新一轮军备竞赛与危机升级风险。(作者系中国军控与裁军协会会员)

责任编辑:王静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