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中央宣传部委托新华通讯社主办

“平衡木”平衡不了欧洲

2019-09-05 14:27
来源:半月谈网

   胡黉

7月中旬,经过欧洲议会的表决,原德国国防部长冯德莱恩艰难过关,正式成为新一届欧盟委员会(下称“欧委会”)主席。与她一起组成欧盟机构新一届领导班子的成员,还有候任欧洲理事会主席的比利时首相米歇尔,拟出任欧盟外交和安全政策高级代表的西班牙外交大臣博雷利,新任欧洲议会议长的意大利前新闻记者萨索利,拟任欧洲中央银行行长的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总裁拉加德等。这届班子成员将在接下来几个月陆续就位,带领欧盟步入下一个5年。

当地时间2019年 7月16日,法国斯特拉斯堡,欧洲议会就任命冯德莱恩出任欧委会主席举行投票表决

寻求平衡,欧盟新领导层艰难产生

自从5月26日欧洲议会选举落下帷幕、新一届欧洲议会议员产生,欧盟内部对新一届领导职位人选进行了多次协商。在多个方案被否之后,直到7月2日,欧盟28国领导人在经历激烈博弈之后,才最终达成共识。

在各方利益诉求间求得平衡历来是欧盟的行事逻辑,这一方案亦不例外。新领导班子的人选既需要照顾各大党团、政治派别,又需要在成员国之间,包括法德两大国、东西欧国家、南北欧国家、大小国之间等多组关系中综合考虑,以维持不同势力的力量平衡。在最终方案中,冯德莱恩的上台照顾到了德国以及欧洲最大党团欧洲人民党的利益,法国以及欧洲自由民主联盟的诉求则通过米歇尔以及拉加德的出任得以确保,博雷利既是第二大党团社会党的代表,同时照顾到南北欧的平衡,并在英国行将“脱欧”之际将西班牙拉回到欧盟舞台的中心。此外,冯德莱恩以及拉加德的提名,还确保了欧盟最高层的性别平衡。

当然,在欧盟内部分裂日益加剧的背景下,各国领导人在事关欧盟未来方面的平衡也受到质疑。直接代表欧盟28国民意的欧洲议会议员们,以选票“抗议”各国领导人的“暗箱操作”。欧洲议会议员们罔顾欧洲理事会提出的由保加利亚人、社会党主席斯坦尼舍夫担任议会议长的建议,选举了意大利人萨索利作为议长,从而打破了欧盟机构领导人中至少有一名来自中东欧国家以平衡东西欧国家的既往做法。在冯德莱恩出任欧委会主席的投票表决中,她也仅以超过半数9票的极微弱优势过关,再次反映了欧洲议会内部与委员会、理事会的意见分歧。

新瓶旧酒,欧盟工作重心仍具延续性

尽管欧洲议会选举中欧盟传统主流政党支持率明显下滑,民粹、绿党势力上升,欧洲政治碎片化上升到欧盟层面,对欧洲政局带来一些不确定性,但从整体上看,新领导集体仍然是相对稳健的欧盟传统政客,欧盟政策不会有激烈转向,维护欧洲团结、恢复并提升欧洲竞争力、发挥欧洲在全球事务中的影响力,仍将是欧盟的工作重心。

2019年7月11日, 中欧圆桌会议第十七次会议在上海举办

此种延续性,既源于欧盟决策机制的结构性因素,亦是由欧盟现状所决定的。一方面,欧盟决策多是平衡各方诉求的结果。在欧盟决策过程中,欧盟各大机构、党团、成员国的不同甚至对立的意见均需要充分考虑,在此基础上,通过政策细节上的技术性调整,绕开、回避相对尖锐的政治问题,实现最终平衡。另一方面,欧洲当前内忧外患相对集中,更要求欧盟聚焦政策、主攻痛点。当前欧盟存有三大症结:一是民粹势力气势汹汹,东西欧、南北欧分歧,造成欧盟内部分裂;二是欧洲经济前景趋于负面,在新兴科技领域有被中美抛下的风险;三是国际事务中受大国博弈挤压,赖以生存的多边体系陷入危局,欧洲难以发挥其影响力。

因此,维护欧洲团结、恢复并提升欧洲竞争力、发挥欧洲在全球事务中的影响力,便成为欧盟新任领导人的主要工作。冯德莱恩在投票前对欧洲议会全体议员的演讲中,以及随后对欧盟部分国家的巡访,都将上述三方面工作作为其工作重心。

当然,从人员构成及个人作风方面,新领导集体也将在一定程度上给欧盟决策带来新鲜空气。譬如,冯德莱恩与拉加德的上任,预示着法德两国将走上前台,在欧盟决策中发挥更为显性的作用。

避免站队,在中美之间寻求平衡

追求平衡的思路也将体现在中欧关系中。其中既反映在欧洲力求在中美之间保持一定灵活性,避免选边站队;也体现在欧洲处理对华关系以及全球事务中,做好了与中国合作与竞争的两手准备。

中美关系是当前国际关系的主线。欧洲如何处理与这两个国家的关系,不仅事关欧洲在全球事务中的利益,更与欧盟自身的经济、产业发展相关联。欧洲虽不满特朗普政府在美欧贸易、军费、伊核问题、气候变化问题上的霸凌与单边主义做法,但与美国在经济尤其是投资、产业上高度融合,在新兴技术上对美诉求日渐增大。欧洲对中国虽自视有意识形态分歧,但不会放弃巨大的中国市场,也需要中国在多边事务中支持欧盟。在此作用下,欧洲力求在中美间求得平衡。

在处理对华双边关系时,欧盟同样追求平衡。今年3月份,欧委会公布题为《欧盟与中国:战略展望》的对华政策文件,认为中国对于欧洲国家来说具有四重身份,即在相似目标领域的“合作伙伴”、需要进行利益平衡的“谈判对象”、追求技术领先的“经济竞争者”,以及倡导不同治理模式的“制度对手”。做如此细致的具体划分,在中欧关系中相当罕见。尽管这份文件反映了当前中欧关系中的诸多问题,但欧方同样意识到中国作为欧盟合作伙伴、寻求互利共赢的一面。在中方对欧洲看法以及政策有着很强的稳定性、延续性的背景下,在未来具体的政策操作中,欧方如何突出中欧关系中的积极面,抑制消极面,将是考验欧盟新任领导人的重要议题。(作者系中国国际问题研究院欧洲研究所助理研究员)

责任编辑:孔德明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