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中央宣传部委托新华通讯社主办

美国奥数:打造“最强大脑”的朋友圈

2019-04-11 10:19
来源:半月谈网

几十年来,从美国奥数队里走出过许多人才:美国第一个分析人类DNA的团队,负责人就是美国首次参加国际奥赛的奥数队队员;有“数学诺贝尔奖”之称的菲尔兹奖得主,不少人都有参加国际奥赛经历。

在今年2月举行的罗马尼亚大师杯数学竞赛中,美国队夺冠,4名队员中有3人获金。对于如此优异的成绩,人们不禁好奇:美国是如何培养和选拔奥数人才的?

非商业化运作,公益性较强

美国以具有全国规模和影响力的各级中学生数学竞赛作为奥数人才选拔的基础。作为主体选拔机制的全国中学生数学竞赛和最后的奥赛集训,均由非营利性质的行业协会和学校组织选送学生参加,而非任由商业性课外辅导机构在正规教育体制之外主导。其中,行业协会的经费基本来自社会捐助,具有较强独立性和自主性。

美国华裔学生任昊淼是2018年国际奥数竞赛金牌得主。他的父亲任宝瑞告诉半月谈记者,美国数学协会不办课外班,组织赛事收取费用很低,且以学校为单位收取。以“美国数学竞赛”为例,每所参赛学校仅需交纳53美元注册费。一套考卷视级别分为23或25美元,可供10名学生考试,由学校统一购买且不能复印。如学校有富余考卷,可以让其他学校学生来考。判卷不再另外收费。

重视人才积蓄,不搞一刀切

在各类数学竞赛考试的设置上,美国鼓励更多学校和更多低年级学生参与,组织方式灵活,不搞一刀切。比如每年2月份AMC10和AMC12两个级别的美国数学竞赛,会各举行A、B两场比赛,学生可任选时间报考; 3月是美国中小学校放假高峰季,为方便学校和学生,当月的美国数学邀请测试也会分成两场进行。4月的美国奥数竞赛专门设计低难度试卷,以鼓励低年级学生参与。

任宝瑞说,这意味着最终入选美国国家奥数队的学生实际上受到数年培养而非一次性培训。不仅如此,随着近些年美国奥赛选拔培训机制不断优化,美国数学尖子们受训强度很大,并不比中国弱。

奥数高手出题,学习资源免费共享

多年来美国奥赛机制已形成人才回馈效应。据介绍,不少曾参与奥数竞赛的美国学生,主动义务参与奥数培训和数学网站的出题及培训工作,他们设计创作的奥数问题和培训材料,多数可以通过在线公开资源共享。

任宝瑞告诉记者,儿子任昊淼从初中起就喜欢在网上发布自己设计的数学题,引起“全美互联网数学奥林匹克”的注意,并被邀请加入网站“出题委员会”。这个“出题委员会”主体都是美国中学生里的奥数高手。奥数队很多老队员都会重返夏令营,义务帮助辅导和训练新生,这已形成美国奥数夏令营的传统。美国奥赛培训不仅依靠老师,学长“榜样”的激励作用也很大。

接受记者采访的奥数金牌得主家长都不约而同地提到名为“解决问题的艺术”的网站,很多爱好数学的美国孩子都会在这个网站上出题解题、共同讨论并组队参加竞赛。该网站大量资源免费开放,其收益主要来自编写奥数教科书和开设网络课程。

不靠题海战术,广建“朋友圈”

美国奥数队在对学生的培训方式上,不采取题海战术,不组织学期间的脱课集训,而是注重启发、思考、理解,重视团队合作和共同提高。

备战奥赛的美国学生既需要做题,也不敢放松学校各门功课,如果偏科严重就难以进入心仪的大学。所以奥赛选手除极少数,不会脱离学校正常课程。他们平时能分配给奥数的时间有限,这是美国奥数队从教练到学生,都不主张通过大量做题“熟能生巧”的重要原因。

美国奥数队总教练、卡内基-梅隆大学数学系副教授罗博深告诉记者,从2016年起,除60名美国学生外,美国数学协会还邀请包括中国在内的8个国家和地区各派两名学生参加奥数夏令营,让美国学生有机会和世界其他地方奥数高手朝夕切磋,结为朋友。罗博深认为,美国数学协会举办的奥数夏令营是美国奥赛最高水平的集训,这些学生现在或许是对手,但10年后就可能是合作伙伴。(半月谈驻华盛顿记者 徐剑梅)

责任编辑:王静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