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中央宣传部委托新华通讯社主办

欧洲一体化进入“倒退时代”?

2019-04-10 10:08
来源:半月谈网

欧洲一体化的推进离不开大国牵引。长期以来,英法德被认为是推动欧盟发展壮大的“三驾马车”,特别是法德合作对欧洲国家从对抗走向融合功不可没。当前,英法德三国同时深陷困局,欧洲一体化进程正在面临失速风险。

英国脱欧:欧洲一体化并非不可逆转

经过一年多艰辛谈判,英国与欧盟于去年11月达成“脱欧”协议草案。然而,疑欧派与亲欧派的分裂立场最终导致协议草案两次被英国议会下院否决。欧盟表示有意将脱欧时间推迟到2019年5月22日,前提是英国议会批准特雷莎·梅的脱欧协议。但随着“脱欧”大限的临近,英国国内反对“脱欧”的声浪不断高涨。

不管英国最终是“脱”还是“不脱”,是“软脱欧”还是“硬脱欧”,英国与欧盟的双输都难以避免。对英国而言,旷日持久的谈判已严重拖累其经济,“脱欧”问题加剧了英国内部的固有矛盾,议会与政府之间、中央与地方之间、执政党与在野党之间的对立严重激化。对欧盟而言,英国“脱欧”之举宣告欧洲一体化并非不可逆转,这对欧盟维持其国际权威不啻为一个重大打击。

法国“黄马甲”运动或引发法欧新矛盾

民意分裂之殇,凝聚共识之难,是当前困扰欧洲多国政府的难题。当前,法国也未完全走出“黄马甲”示威的震荡。

2017年,马克龙以“跨越左右之分”的政治主张高票当选。执政伊始,他踌躇满志,对内强推改革以扭转法国竞争力不断下滑的颓势,对外则希望通过深化欧盟改革、支持“多速欧洲”和建立“欧洲军”为欧洲一体化注入新的动力。然而,马克龙雄心勃勃的改革计划引发民意波动,重振欧洲的想法在欧盟内部应者寥寥,更遭到特朗普的奚落。内外夹击之下,马克龙的支持率大跌,执政基础出现动摇。

去年底兴起的“黄马甲”运动成为马克龙执政以来遭遇的最大危机。为履行巴黎气候协定规定的减排标准,法国政府决定加征燃油税,以减少对化石燃料的使用。油价上涨抬升了法国中下层民众的生活成本,他们身穿黄马甲自发走上街头表达对政府加税举措的不满。政府不妥协的强硬立场导致更多阶层的人群加入到“黄马甲”运动中,其诉求也从抗议燃油税上涨转变为反对政府一系列改革,甚至要求马克龙下台,法国社会秩序因此遭到严重破坏。

从深层看,“黄马甲”运动背后折射的是政府改革与民众利益的激烈博弈。政府改革势必导致社会既有利益格局调整,引发利益受损群体的强烈反对。面对国内多方掣肘,马克龙推动欧洲改革的雄心受挫。其为缓解抗议者不满而做出的福利许诺,也势必导致法国财政赤字进一步攀升,这又将违反欧盟的财政纪律,引发法国与欧盟新的矛盾。

“后默克尔时代”:一体化或失稳定器

长期以来,德国一直是欧洲繁荣与稳定的象征。凭借强大的经济实力和稳定的内部政治,默克尔坚定不移推动欧洲一体化,成为欧盟当之无愧的领导者。

然而,迎接默克尔的并非全是鲜花与掌声。在德国内部,许多民众对默克尔慷慨救助南欧国家抱怨不已,对大量难民涌入造成的社会治理难题更是愤怒难平。在欧盟层面,成员国对德国借对外援助削弱它们经济主权的行为颇为不满,更围绕难民的责任分摊、配额分配与德国争吵不休。在2017年的德国大选中,默克尔虽然实现了“四连任”,但组阁历时半年之久。高举“反欧排外”旗帜的德国选择党更是异军突起,成为议会第三大党。2018年,德国陆续举行地方选举,基民盟、基社盟、社民党等主流政党颓势明显。在基民盟输掉黑森州的选举后,默克尔宣布放弃连任执政党基民盟主席。德国和欧洲政治正在进入“后默克尔时代”。

在英法陷入困境的背景下,欧盟迫切需要德国继续发挥稳定器的作用。然而,“默克尔时代”即将落幕,给德国和欧盟的未来都带来了极大不确定性。默克尔的继任者一方面要拿出治理社会问题、安抚民众情绪的有效办法,进而重建“共识政治”,另一方面必须同“脱欧”、“疑欧”的力量作斗争,通过深化改革和加强团结推动欧洲一体化继续前行。新生代德国政治家是否具备这些能力还是一个巨大的疑问。

历史地看,英法德同时陷入困境是欧洲一体化启动以来所罕见的。放眼整个欧洲,极左和极右的民粹主义开始大行其道,重压下的欧盟在内部整合和对外运筹方面将愈加举步维艰。当然,欧洲联合也有自身强大的惯性和韧性,一体化进程能够走到今天正是不断克服各种危机的结果。未来的欧洲是继续沿着二战结束以来的一体化轨迹不断向前,还是重新退回到过去的主权国家时代,尚待进一步观察。(作者系西南财经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 刘世强)

责任编辑:王静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