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国务院2月1日宣布,美国于2日起暂停履行《中导条约》义务,启动退约程序 刘杰 摄
美国军方打算今年试射两种型号的中程导弹,作为美方一旦正式退出《中导条约》的“跟进”措施——前不久,多名美国防务官员向媒体记者披露的这一消息可谓让世界震惊。
今年2月,美国宣布启动退出《中导条约》程序;一个月后,俄方强硬回应:暂停履行《中导条约》,直至美方修正违约行为或者该条约到期终止。那么眼下,随着美国试射导弹日程的公布,《中导条约》面临极大的废止危险,这将给世界带来何种混乱?
《中导条约》如何签订
《中导条约》全称为《苏联和美国消除两国中程和中短程导弹条约》,于1987年签署,1988年生效,条约规定双方不再保有、生产或试射射程500公里至5500公里、作为核武器运载工具的陆基巡航导弹和弹道导弹。该条约是上世纪80年代冷战后期,美苏两国在战略缓和时期签订的一项重要军备控制协定,曾被认为是“冷战时期成功的军控协议”。
上世纪80年代初,美国在北约成员国境内部署射程达1800公里的“潘兴-2”中程弹道导弹和携带核战斗部的射程达2500公里的陆基巡航导弹。其中,“潘兴-2”中程导弹不仅可以打击苏联西部纵深国土,而且可以攻击莫斯科州地区。美国宣称,采取这样的措施,是因为苏联从1970年代末开始部署CC-20中程弹道导弹,对欧洲造成威胁。
对于签署《中导条约》以限制对方中程导弹的打击能力,美苏双方都有需求。不过,当时美国上层对与苏联签订《中导条约》相对消极,主要迫于来自美国社会和平力量和北约盟国的压力。
条约规定,苏联要销毁武器的数量大约是美国的两倍,这曾令当时苏联军内的高官愤愤不平。但有苏联专家认为,从国家安全角度看,《中导条约》签订后,苏联面临的战略核威胁实际会明显减轻。
美俄互指对方违约已多年
《中导条约》签署后,美国退出《中导条约》的声音一直没有停止过。多年来,美国时不时地指责俄罗斯违反《中导条约》,并声称要退出《中导条约》。
事实上,条约签订后,美国发展战略导弹武器的步伐并未停止,包括研制新型战略核导弹武器,隐蔽转移和储存核弹头。可以说,《中导条约》从来没有完全限制美国研制和发展包括中程导弹在内的先进武器。军事专家普遍认为,美国为发展反导系统而研制的一系列靶弹均为中程导弹。
多年来,有西方媒体说,美国一直考虑修改《中导条约》,以便于能够在欧洲和亚洲部署更多、更先进的中程导弹。
条约若废止,后果很严重
如今,美国宣布启动退出《中导条约》,引发一连串相关反应。《中导条约》一旦失效,威力会有多大?
首先,美俄紧张关系必然加剧。美俄将围绕发展中程战略武器展开新一轮的核军备竞争,军事战略对抗无疑进一步加大,双方长期形成的战略平衡将被打破。
其次,欧洲地区安全前景堪忧,欧美关系将面临危机。欧洲国家普遍担心美国再次在欧洲部署新的中程核导弹,因为俄罗斯作为回击和反制,将针对北约国家部署更多先进的核导弹,届时,欧洲可能变成潜在的核战场。欧洲安全问题如若严峻,要应对军事强大的俄罗斯,很可能选择向盟友美国求援,双方一定会因“保护费”摩擦加剧,欧美嫌隙将增大。
再次,中美关系将面临新的挑战。限制和阻碍中国发展战略导弹武器,是美国退出《中导条约》的一个重要目的。美国要求中国参与有关国际协议,企图在战略武器方面限制中国。对此,中国明确表示,反对《中导条约》多边化,中国奉行防御性国防政策,在军事力量发展方面一贯采取极为克制的态度。未来,这一问题的处理将给双方关系带来新的挑战。
最后,全球核军备竞赛难以避免。前不久,美国总统特朗普扬言,美国将扩大核武库建设,直到其他国家“醒悟”为止。美国的举动可能会引发全球新的“核混乱”。(作者系新华社世界问题研究中心研究员 杨民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