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中央宣传部委托新华通讯社主办

西方文化输出绝非“无心插柳”

2019-03-19 14:24
来源:半月谈网

美国洛杉矶的好莱坞标志 / 视觉中国

在全球文化交流交融交锋的今天,西方国家不断加大文化输出和思想渗透的力度,通过市场机制、国家战略、现代传播手段、教育交流等方式,推销西方政治制度、价值观念和生活方式,以维护利于西方的国际文化格局。在这一过程中,西方国家构建形成了多元立体的文化输出策略。

借助市场机制实现文化价值扩张

资本的全球化扩张,不仅改变了世界经济格局,而且深刻影响了文化格局。在资本全球扩张的助力下,西方国家占据了世界文化市场份额的六成以上,这就奠定了其在全球文化输出中的中心地位。西方对中国的文化输出优势,很大程度上源于其在文化市场上的垄断地位,主要体现在图书版权、影视、音乐等领域形成的巨大优势。据统计,2016年我国共引进版权17252种,输出版权11133种,进出口比为1.5:1,其中对美国进出口比为4:1、英国8:1、德国3:1、法国7:1、日本6:1。版权的大幅“入超”,意味着我国存在严重的文化赤字,在文化领域面临着十分严峻的外来挑战。

依托国家战略渗透西方价值理念

西方国家的文化输出表面看起来是“无为而治”的市场行为,实则是“积极有为”的文化战略。其文化政策渗透于国家战略之中。美国文化输出的价值取向明确,价值诉求清晰,普世主义和美国至上是其一以贯之的“主旋律”。2015年的《美国国家安全战略》报告强调:“美国必须在国内坚持自身价值观,同时在国外推广普世价值观。”

其他西方国家也不例外。如法国政府通过文化部和外交部制定完善的文化政策,实现国家意志的柔性传播,包括针对中国的“傅雷计划”,资助出版社,培育对法国文化的认同。德国默克尔政府先后出台了《新亚洲战略报告》(2007)、《对外文化教育政策——赢得伙伴、传播价值、维护利益》(2011)等策略,推广德语和德国文化。

利用现代传播手段控制信息流通

进入21世纪以来,西方国家不断推进传播手段的技术变革,文化统治问题在全球范围进一步凸显。西方国家在互联网传播方面拥有绝对话语权,互联网的根服务器都放置在西方国家,其中1个主根服务器和9个辅根服务器放置于美国,其余3个辅根服务器分别放置在英国、瑞典和日本。

在现代网络技术方面,西方国家纷纷强化了新技术领域的战略布局,如美国的《国防部网络战略》(2015)、《德国网络安全战略》(2016)、法国《数字化路线图》(2013)、《英国数字化战略》(2017)等,均通过推进数字化服务来加强现代传播手段在信息领域的主导权。苹果、谷歌、微软、亚马逊、脸书等居于世界互联网公司前列,尤其是推特、脸书、谷歌等社交媒体和网络工具,按照西方的价值预设和思维方式运行。

通过教育交流弱化他国政治认同

作为世界上最大的文化霸权国家,美国很早就开始通过教育交流的方式实施文化扩张,明确把教育交流作为“对外政策的第四维”来看待。其中福布莱特教育交流项目合作国家和地区已达160个,参与学者近30万人,造就了一批亲美的领导人和舆论制造者。在国际教育交流中,英国通过文化教育协会,德国通过歌德学院,法国通过法语联盟等机构,积极推动对外教学,在国外建立语言学习和文化学习基地,保证本国语言的话语主导地位,培养亲西方人才。

可见,教育交流已经成为培养对西方政治文化认同的重要手段。中国同西方国家在教育交流方面存在严重的不对称。在这样的中西方文化教育交流交锋之下,不少中国留学生的原有认知和思维方式被颠覆。

垄断国际文化标准、输出叙事范式

西方国家通过塑造国际文化标准、输出叙事范式,束缚中国学者对自身的正确认知和表达,以固化他国对中国的负面形象。西方国家基于其在政治、经济、文化方面的优势,已经形成了关于“中国崛起”的叙事框架,并以此引领国际社会对中国的认知。在这种叙事范式之下,中国的快速发展被界定为“中国威胁”,中国的民主制度被称为“专制”。

正如一些学者的观察,在西强我弱的文化语境下,中国的文化人“要想在世界上获得成功,就必须适应西方文化的逻辑规则和评判标准,把自己塑造成为西方文化标准的模仿者和执行者”。这在一定程度上表明,中国在文化标准层面的失语现象仍然有待改观。(作者系山东科技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 任成金)

责任编辑:王静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