备受关注的2018年美国中期选举落下帷幕。不出意料,民主党取得众议院多数席位,夺回众议院控制权。共和党继续掌控参议院,并将优势进一步扩大。“分立政府”的出现,反映出美国的政治极化和社会裂痕,加剧了美国民主的失灵。
两党政治极化源于不断加深的社会裂痕
长期以来,民主、共和两党虽争吵不断,但双方大部分时间能坚持温和理性的中间立场。然而,近年来,美国政治极化明显加剧。两党内部的极端派逐渐占据上风,相互之间激烈交锋,否决政治大行其道。双方的斗争不仅围绕医保、控枪、移民、同性恋权益等政策议题展开,更体现为精英主义与平民主义、保守主义与多元主义、国家主义与全球主义之间深刻的价值分歧。
两党政治极化的根源在于美国不断加深的社会裂痕,集中体现为贫富差距、族群矛盾和意识形态对立。
一是在经济层面,美国内部的贫富差距持续扩大。在经济全球化和技术革命的浪潮下,以华尔街为代表的金融集团、以苹果为代表的跨国企业在世界范围内攻城略地,赚得盆满钵满,而美国的蓝领工人在产业不断外迁的过程中利益受损,相对被剥夺感严重。从“占领华尔街”到桑德斯旋风,凸显了美国社会日益严重的阶层失衡。
二是在族群层面,外来移民和少数族裔的人口增加,冲击了白人的主导地位,双方在教育、就业、社保等方面的矛盾突出。长期来看,族群结构的变化不仅将改变美国的政治力量对比和财富资源分配,而且会对美国的主流文化和国家认同产生影响。
三是在意识形态层面,上世纪70年代以来伴随着多元文化主义的兴起,美国社会逐渐确立起一整套旨在声援和同情弱势群体的“政治正确原则”,深刻改变了少数族裔、残障人士、同性恋者等在美国政治和社会中的地位。然而,近些年,美国文化右翼和保守派对多元文化主义者提倡的“政治正确原则”强烈不满,认为走过了头,威胁到以基督教文明为核心的传统价值原则和生活方式,双方在同性婚姻、女性堕胎等社会文化议题上针锋相对、界限分明。
美国的社会裂痕在2016年总统选举中进一步扩大。面对社会问题和治理危机,两党候选人提不出切实有效的施政纲领,将矛头对准竞争对手,以相互抹黑与揭丑作为赢得选民支持的政治手段,极大地调动了社会的负面情绪。特朗普执政以来,没有努力弥合社会裂痕,而是以兑现竞选承诺的名义,出台了一系列具有争议性的内政外交政策。从废除奥巴马医改法案到签署“旅行禁令”,从退出巴黎气候变化协定到制造贸易摩擦,特朗普几乎每一项决定都引起了美国社会的巨大争议,刺激社会民意继续朝两极化的方向演变。
美国社会进一步分裂和民主政治更大的失灵
美国的政治极化和社会裂痕在此次中期选举中进一步扩大。早在选举之前,两党就围绕最高法院大法官提名、炸弹邮包等事件爆发了激烈的政治斗争。
2018年6月,美国最高法院大法官安东尼·肯尼迪宣布退休,特朗普随即提名具有保守主义色彩的布雷特·卡瓦诺作为新大法官人选。由于新法官人选事关最高法院自由派与保守派的力量平衡,卡瓦诺的提名引发了民主党的强烈反弹。9月卡瓦诺进入正式提名程序后,突然遭到性侵指控,民主党借机全力围剿卡瓦诺。面对舆论压力,特朗普一方面同意发起程序性调查,另一方面指责这是民主党的恶意构陷。在这场事关未来美国政治和法律走向的重要对决中,两党极力动员选民热情,将卡瓦诺提名之争当作捍卫价值观的战斗,加剧了两党的敌对和怨恨情绪。10月6日,参议院以微弱优势通过了卡瓦诺提名,美国政治的天平明显向保守主义方向倾斜。
卡瓦诺提名事件平息不久,美国又出现炸弹邮包事件。10月底,美国警方截获多个疑似炸弹的邮包,这些邮包分别寄往重量级的民主党前政要和社会人士。被抓获的嫌疑人萨约克是特朗普的狂热支持者。因此,民主党指责特朗普应为萨约克的疯狂举动负责,正是前者的煽动性言论孵化了后者的病态行为,助长了这样的政治暴力事件。共和党则声称这是民主党人的阴谋,旨在动员更多反对特朗普的力量,干扰中期选举。
卡瓦诺提名事件和炸弹邮包风波制造的紧张氛围,推动两党竞争白热化。选举期间,两党政要及候选人大力筹措资金、表达立场。尤其是特朗普与前任总统奥巴马隔空互怼,增加了竞选的火药味。特朗普在选举前4天辗转数州为共和党造势,他将奥巴马执政时期嘲讽为“低薪资、高失业率、高犯罪率、边境敞开的年代”,吹嘘当前美国经济增长势头,同时为自己加强边境管控、限制外来移民的政策进行辩护。奥巴马则批评特朗普“说谎成性且具有独裁色彩”,号召支持者用手中的选票对抗一个煽动仇恨和分裂的政府。两党的卖力拉票极大地动员了各自成员参与投票的热情。据估计,今年投票率达49%,创近年来中期选举的新高。
在两党政治恶斗的总体氛围下,选民投票的依据不是基于候选人的政策优劣,而是“我们”与“他者”的身份区别,体现出了强烈的身份政治特征。投票结果也证明,民主党支持者集中在东西部大城市及郊区,他们往往主张自由贸易,欢迎外来移民,关注社会平权,反对特朗普保守排外的政策主张。共和党支持者分布在内陆城市和农村,他们关注经济不平等,信奉传统价值观,坚持白人至上原则,具有反移民、反自由贸易、反“政治正确”的集体心理。通过此次选举,两党都摸清了“家底”,巩固了基本盘,开始为2020年的美国大选提前布局。
如此身份分明的投票行为势必进一步加剧美国政治的恶斗。随着美国社会沿着阶层、种族和意识形态形成清晰的阵营,两党都认为只有攻击对方的意识形态和政策纲领,才能赢得忠诚的支持者。因此,中期选举后,两党都将不遗余力地为对方制造麻烦。民主党将利用众议院主导地位掣肘共和党的政策议程,特朗普希望在任期内推进的诸如边境筑墙、医疗改革、基建投资等政策必然遭到更大阻力。更重要的是,民主党很可能升级对特朗普个人及团队的调查,进一步增加其施政难度。反过来,民主党的咄咄逼人又会刺激共和党民众的不满情绪,后者将更加坚定地支持特朗普政府极端化的内外政策。毫无疑问,不断强化的两党怨恨必然导致美国社会进一步分裂和民主政治更大的失灵。
中期选举结束,特朗普一改好斗姿态,呼吁共和、民主两党在新一届国会中加强团结,众议院议长佩洛西也声称两党之间应该寻求合作。然而,在社会裂痕如此之深的今天,美国两党政治真的能够重回基于规则和共识的良性博弈上来吗?对此,我们只能拭目以待。(作者系西南财经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党建与思想政治教育研究中心研究员 刘世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