鸟瞰健雄
2018年9月21日,在成都举行的2018年亚洲教育论坛年会暨“2018亚太职业院校影响力50强”颁奖典礼上,苏州健雄职业技术学院(简称“健雄学院”)被组委会授予“2018亚太职业院校影响力50强”称号。多年来,该校从过去以培养师范生为主的传统模式向培养高职生的目标定位转变,从以学科理论教学为主向以技术技能培养为主转变,从适应太仓发展整合资源、彰显特色,到支撑产业转型搭建平台、服务地方,再到引领县域高职深化改革、打造样板,走出了一条县域高职发展的逆袭之路。该校能进入“亚太50强”,凭借的就是其德国双元制教育本土化的研究与实践,凭借的就是多年来该校办学育人所产生的国际影响力。
适应:立足太仓,彰显校本育人特色
在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中拓展办学空间,凝练并彰显办学特色,是高职院校的生存之道和活力之源。立足太仓,适应需求,为行业企业培养技术技能人才,是健雄学院始终如一的追求。2004年7月,经江苏省人民政府批准,在原江苏省太仓师范学校(1907年创立)、江苏省电大太仓分校(1979年创立)、江苏省首家县办中专太仓工业学校(1985年创立)等学校基础上整合升格而成,以出生于太仓的世界著名物理学家吴健雄的名字命名的公办全日制普通高等学校——苏州健雄职业技术学院应运而生。
把立德树人放在突出位置,大力弘扬“爱国、创新、求实、律己”的健雄精神。整合校内外文化资源组建起职业素质教育中心,开设《走进健雄》等校本德育课程近40门,以学生职业素养培育为主线,构建校本素质教育体系。其校内的吴健雄陈列馆、吴健雄广场等文化载体,对推进吴健雄精神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丰富素质教育和校园文化内涵起到了重要作用。
积极推行“学生成长学分银行”,建立了学生素质教育激励机制。以包括“吴健雄节”系列纪念活动在内的、突出科技创新主线的各类学生社团活动,丰富了学生第二课堂;大学生志愿者走进西部欠发达地区开展支教活动,为当地孤寡老人和贫困家庭送温暖,连续五年入选江苏省红十字会“博爱青春项目”;为实施“大学生生命教育工程”的学校健康教育基地成为“省级青春健康教育基地”。
扎实构建起“学校、基地、科技园”三方联动机制,大力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知是行之始,行是知之成,知行统一,行知相融,成就了健雄学子的精彩人生。多年来,“全体教师参与、面向全体学生、选拔健雄精英、助力创新创业”已成为全校上下的行动自觉,并初步构建起学校课程教育、基地实习实训、企业孵化实践“三维一体、层层递进”的双创教育体系。仅2018年春学期,该校就遴选了28个项目落户学校的“国家级高校学生科技创业实习基地”和太仓的“国家级大学科技园”,接纳全体在校生开展社会实践,在园大学生创业公司达到18家。
中德培训中心
支撑:对接产业,吸引德企慕名落户
策应城市创新驱动战略,促进产业转型升级,成为健雄学院教育教学改革的重要取向。该校充分发挥县域高职体制机制优势,紧密对接区域产业需求,与地方政府共同制定职教发展规划。多年来,太仓市政府将该校建设纳入地方基础设施建设范畴,先后出台23项政策支持学校发展,今年8月,太仓市委、市政府又出台了全国鲜见的由县(市)级政府与县域高职共同起草的《关于深化产教融合加快“双元制”教育发展的实施意见》,实实在在地形成了政府主导、行业指导、校企双主体的办学格局。
专业设置、课程体系紧盯产业需求。健雄学院将专业建设视为学校发展的生命,紧盯地方产业建专业,及时优化调整老专业,让“特色发展”“内涵发展”不再是动听的“口头语”,而是深深地扎根在太仓的大地上,流淌在全校干部职工的血液里,把专业“下架”的突破口放在与办学定位符合程度低的专业上,为学校的特色发展“腾出空间”。2011-2013年该校依托“专业自主调控机制改革”项目完成了所有专业的更新改造。该校的电一体化技术专业群、物流管理专业群、信息技术服务外包专业群等重点专业(群),紧密对接太仓战略性新兴产业,支撑着太仓精密机械、汽车装备、信息服务、智能终端等主导产业和先导产业的发展需要,先后吸引近200家德资企业入驻太仓。
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协同培养人才。该校发挥“中德企业合作基地”优势,推进双元制本土化创新,形成定岗双元人才培养模式。依托区域内丰厚的德企土壤,打造中德合作教育品牌,争创国家级中德职教示范基地,树立起县域高职的一面旗帜。双元制本土化成果获江苏省高等教育教学成果特等奖和国家职业教育教学成果二等奖。
集聚资源、服务地方成为不变情怀。该校发挥沿江沿海沿沪区位优势,上引下联,构建起系统化全覆盖的社会服务网络,精准对接区域社会发展需求。联合东南大学等高校组建健雄联合研究院,培养在职研究生,开展科技成果转移服务和科研攻关;建立大学科技园、乡镇科技服务站等平台,3年获得授权专利169项,转化成果82项,孵化企业167家。该校还建有勤廉文化研究所、吴健雄研究所、娄东文化研究所、太仓经济研究所等载体,开展的社会服务项目多达35类,成了助推区域经济发展、文化繁荣、社会稳定的重要力量。
德国专家指导学生技能训练
引领:面向未来,打造县域高职样板
健雄学院从成立的那天起,就一直沿着特色发展之路不断前行,联手政府并依托政府,通过一系列政策措施鼓励企业实质性参与人才培养,在教育教学改革的实践中探索形成了独具一格的产教融合双元制本土化人才培养模式,他们将学生的创新创业活动与实验、实训相结合,将学校工厂(中德中心)实习与职业素质培养相结合,通过校企双元联动,合作开发课程标准和校本教材,建设产学研一体的跨企业培训中心,并以跨企业培训中心为“中间站”,在校企之间构建无缝对接的“三站互动、分段轮换”人才培养路径。该校学生参加德国AHK资格证书考核的一次性通过率达到了97%以上。面向未来,该校以与地方政府共建高水平院校为契机,致力于将学校打造成县域高职的样板,为中国职业教育发展再作新的贡献。
做好学校发展顶层设计。科学合理的顶层设计,来自于问题导向、调研开路,来自于目标自信、战略自信!该校“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建设高水平高职院校,推进人才培养供给侧与地方产业需求侧之间的结构要素全方位融合,建立专业链与产业链联动机制、专业链与人才链协同机制”,破解了县域高职人才培养的差异性、层次性、结构性障碍。
进一步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摈弃落后旧思维,树立时代新观念,该校提出,要将就业创业教育视为学生迈好走向社会第一步的“安全扶梯”,真正点燃学生心中向往创业乐于创业的“神圣火种”;该校还将实施“能力淘汰制”,凡学年实践课程成绩排名在专业倒数3%者,就必须“重修重考”,确保学生的技术技能达到毕业标准。
打造高水平县域高职新特色。进一步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今年秋学期,每个二级学院将根据自身专业特点,对接2-3个乡镇,聚焦乡村振兴战略、推进学校实践育人,使“院乡结队,实践育人”生根发芽,让“一院一特色”在太仓的各个乡镇“开花结果”,将以“建设双主体、学生双身份、教学双师资、学习双场所、拥有双证书、达成双目标”为主要特征的“定岗双元”人才培养模式向更多学校推广。
与兄弟院校共享教学资源。依托德国政府授牌于该校的“Vetnet职业教育国际合作单位”和德国工商大会授牌的“全国AHK双元制本土化示范推广基地”,将与德国商会上海办事处(AHK)共同颁布的德国双元制本土化专业建设和评估体系、双元制本土化课程,以及与德国多特蒙德应用技术大学、图林根和纽伦堡职业学校合作引入的德国机电机械、电子信息、软件技术、工业设计等5大类职业资格标准体系与兄弟高校共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