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中央宣传部委托新华通讯社主办

孙东升:短视频平台让普通人具备了创造、消费非同质资源的条件

2022-04-12 17:06
来源:半月谈网

2022年4月7日,由半月谈杂志社主办的“乡村振兴实践探索之‘短视频+直播’模式探讨”座谈会在京举行,来自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北京师范大学、中国人民大学、中国农业科学院、国家发改委产业经济与技术经济研究所及中国农业大学的专家学者围绕数字时代“短视频+直播”对乡村振兴产生的影响展开探讨。

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经济与发展研究所孙东升研究员

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经济与发展研究所孙东升研究员认为,发展数字经济、建设数字乡村,既是巩固脱贫攻坚成果、保障数字安全的需要,乡村产业和扶贫农民的需要,也是加强生态文明和精准扶贫建设的需要。

未来如何发展数字经济、建设数字乡村、助力乡村振兴,孙东升从三方面进行解析。

第一,2022年中央一号文件第24条专门提及大力推进数字乡村建设,加强农民数字素养与技能培训,拓展农业农村大数据应用场景等观点。与往年一号文件相比,乡村振兴的亮点特别突出。发展数字经济、建设数字乡村,在脱贫地区五年过渡期,这是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和保障数字安全的需要,也是乡村产业和扶贫农民的需要,还是加强生态文明和精准扶贫建设的需要。

第二,新的业态对产业的带动很重要。抖音等短视频平台的出现,通过新的技术手段,在将乡村传统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留方面发挥着作用。“短视频+直播”通过供给来创造,刺激需求。短视频新业态的实践,提高了农民就业的质量,增强了他们创业、就业包容性和灵活性,实现了农产品优质优价的产销对接,相对于传统的局势销售而言,是一种新业态。

究其原因,“短视频+直播”与具体场景的融合度较高,实现了供需双方及时、良性、有效的互动,且在产品品质、需求、渠道等方面更充分、透明、可行,方便城乡要素的流动。不仅让农产品进城,还推动工业品下乡。创新农产品交易、创造农村就业、增加农民收入的同时,间接服务了工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第三,数字经济更适合个性化的需求,以抖音为代表的短视频平台让普通人具备了创造非同质资源,消费非同质化产品的条件。

从历史角度看,农业社会做到标准化很困难,所有的东西都是非同质的,包括货币、贝壳,大小、形状不同。进入工业文明后,同质化成为经济社会的主流,因为工业品必须要标准化、同质化才便于交流、交易。进入信息化、数字化时代后,为社会发展提供了便利,人类在追寻标准化的同时,期望将个性的,多姿多彩的自我展现出来,呈现出同质化向非同质化回归的趋势。在信息社会里,每个人都是信息的生产者、消费者。

智能手机的普及跨越了半导体、电视、电脑时代,打破了时空界限,对于农村和贫困地区产生的效果尤为显著。普通人通过智能手机同时具备了创造非同质资源,消费非同质化产品的问题,而且随时随地都会发生,多姿多彩,欣欣向荣。

在孙东升看来,以抖音为代表的短视频平台,很好的回答了实现乡村振兴的关键问题。不仅仅是销售产品,还提供精神享受,同时展示田园风光。最重要的是通过一系列的活动,培训出一大批农民带头人,帮助创作者实现梦想,助力乡村振兴。

责任编辑:王静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