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中央宣传部委托新华通讯社主办

黄波:利用短视频直播“挖宝、育人”,乡村打破“千村一面”发展困境

2022-04-12 17:04
来源:半月谈网

2022年4月7日,由半月谈杂志社主办的“乡村振兴实践探索之‘短视频+直播’模式探讨”座谈会在京举行,来自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北京师范大学、中国人民大学、中国农业科学院、国家发改委产业经济与技术经济研究所及中国农业大学的专家学者围绕数字时代“短视频+直播”对乡村振兴产生的影响展开探讨。

中国人民大学农发学院副教授黄波

中国人民大学农发学院副教授黄波聚焦“短视频+直播”赋能乡村振兴的基层实践,强调具体实践中,乡村文化的挖掘、保护,提出“挖宝、育人、产业对接”的“文化深耕、村民赋能”模式。

基于黄波教授团队在浙江宁海葛家村的实践探索,黄波提出乡村振兴的首要任务是“挖宝”。目前“千村一面”、同质化严重是乡村振兴的重难点之一,想要打破这一困境,需要从整体的文化布局和独立的家庭化工程两个层面入手。首先需要深耕乡村的文化特色,村里的人,村里的文化,村里的老物件,甚至村里一平米,两平米的死角都可以成为乡村的亮点。其次需要实现乡村工程家庭化,将每个独立的家庭作为挖掘文化、承载文化的单位,探索和表达每个个体对于乡村文化的理解和认识,村庄的内涵将因此发生变化:例如“新农人”田小宇在会上分享通过抖音电商记录种植菌菇的日常,在黄波看来,小田的视频中“既有她们整个村庄文化,也有她自己家庭对菌菇文化的理解和认识”。

“挖宝”的下一步是“育人”,在“短视频+直播”助力乡村振兴的语境之下,不仅需要直播人才的技术培训,也需要陪伴式成长的培训。黄波教授团队在葛家村以田间地头为课桌,和村民深入沟通、设身处地地解决困难,不仅建立了良性互动模式,更激发出了村民内生动力,让其成为了直播储备人才。

第三,有了文化内核和人才基础,与产业的对接是乡村振兴的核心步骤,具体包括造物、创业与运营。“短视频+直播”产业落地需要专业人士的支持和技术的赋能,也要有对农产品产能和品质的把控,这样才能使“短视频+直播”的营销能够有长效的运转机制。

在整个“文化深耕、村民赋能”的乡村振兴特色模式运转中,“短视频+直播”不仅能够销售产品,也是一种乡村生活场景和乡村特色文化的再现与分享,实现了文化与产业、人才与产业有效的对接,进而满足了农产品从量到质整体的要求,推动了农业农村多元价值的有效实现。

消费帮扶是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的重要方向,“短视频+直播”为消费帮扶提供了平台和渠道,但地方品牌的打造仍然是短板。黄波认为,地方政府应该在此处发力,一方面为非标准的地方产品提供质量信誉担保,另一方面自主开发地方公共品牌。而在地方品牌的打造过程中,“挖宝、育人、产业对接”的模式性仍有其灵活的借鉴意义。

责任编辑:王静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