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干山下话治理,下渚湖畔探新篇。10月19日,“新时代县域治理现代化德清实践”研讨交流会在浙江省湖州市德清县举行。本次活动旨在总结德清在县域治理现代化中的创新实践,聚焦社会治理深度融合,共同探寻县域治理的德清经验。省市级相关部门负责人、专家学者等40余位代表参与交流,为德清县域治理发展建言献策。

解码德清社会治理创新实践
接诉即办、未诉先办、不诉自办的“三办”工作法、人大代表“码入户”、“民间设奖”奖百姓……如今,德清正以多元共治编织的社会韧性之网,为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的县域治理创新提供了生动注脚。
这些生动实践的背后是德清精心擘画的社会治理蓝图。“多年来,德清坚持机制创新,探索结合实际、多措并举的治理路径。”德清县委副书记、社会工作部部长、政法委书记许哲总结德清的治理“密码”:一是立足国际化、都市化等县域特色,构建一体统筹、多元共治的治理体系;二是创新“三办工作法”、矛盾纠纷一站化解等机制,探索结合实际、多措并举的治理路径;三是用好法治固本、数字赋能、一线砺才等方法,锻造整体提升、实战赋能的治理队伍。
浙江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教授、浙江工业大学公共管理学院院长吴结兵在报告《基层社会治理的“考”与“答”》中,以“四个转变”精辟概括了德清实践:从“被动响应”向“主动预防”的治理方式能动性转变;从“三治融合”向“五治协同”的治理模式系统性转变;从依赖非制度化、分散化的运作方式,向整体性治理的治理体系根本转变;从依靠群众自治或领导包办,向同步强化干部队伍专业能力与担当精神的治理能力转变。
持续耕耘结出硕果。德清县连续两年获评全国信访工作示范县,连续四年获评省无信访积案县,连续五年入选浙江大学评估的“中国社会治理百强县区”,努力交出了一份令人民群众满意的答卷。
探寻县域治理“德清经验”
“郡县治,天下安。”在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新时代县域社会治理路在何方?会上,国内多位社会治理领域研究专家围绕德清实践把脉建言,总结县域治理德清经验,为其推动基层治理现代化提供更多理论支撑。
中国人民大学中共党史党建学院讲师、课题组老师翟文康基于德清的调研和思考表示,要坚持以市民诉求为核心的社会治理体系,做好资源有限条件下的高效能治理。“德清充分激发社会参与和民众自治的动力,以小成本撬动大效能。”
外卖员加入了志愿服务行列,随车配备AED急救包,成为穿梭街巷的“流动急救员”;社区调解室帮助调解邻里纠纷,筑起矛盾化解的“第一道防线”;咖啡店主、民宿主、数字游民参与乡村共治……在德清,越来越多群众参与到社会治理的“大合唱”中。“德清的‘大合唱’充分证明了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制度可行性与有效性。”武汉大学政府治理创新研究中心主任丁煌指出。
厦门大学公共事务学院院长、公共政策研究院教授于文轩则认为,德清在党建赋能治理链的完整性和社会治理共同体的建设两方面提供了非常好的基层治理经验。
在思想碰撞中,“德清经验”的本质愈发清晰。浙江工商大学党委书记、浙江大学社会治理研究院院长郁建兴高屋建瓴地总结道:“德清构建了多元主体的治理体系和持续创新的治理机制。德清经验,归根到底就是以高质量发展和高效能治理推进中国式现代化。”
打造可复制的“县域样本”
站在新的起点,如何将“德清经验”打造为可复制、可推广的“县域样本”成为与会者共同探讨的新课题。
未来之路,当在变革中坚守初心。德清县委书记王波坚定地表示,无论面对什么新形势,“群众满意”这一根本标准不会变。德清将当好试验田,与各方共享实践成果和新型路径,努力为县域治理贡献德清力量。
信访工作是检验执政能力的“试金石”。湖州市委副书记、社会工作部部长、政法委书记吴智勇表示,要始终以信访问题源头治理为重点。湖州全市上下将坚决扛起使命担当,忠实践行“八八战略”,进一步发挥信访工作反映社情民意“晴雨表”作用,统筹推进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安全良性互动,全力建设更高水平平安中国示范区的先行区。
县域治理是国家治理的“最后一公里”,探索总结出具有普适性、可持续发展性的县域治理模式,将对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区域协调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浙江省委党史和文献研究室副主任邓金松建议,可以通过培育典型经验、打造治理品牌等方式,推动治理新理念落地生根,为县域治理现代化提供样本。
“通过这次研讨,有助于各地精准把握德清推进县域治理现代化的理念思路和发展路径,全面提升治理理念、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进一步推进浙江省社会治理高质量发展。”浙江省委社会工作部副部长夏文星总结道。(张欣怡 汪菁璐/文 中共德清县委社会工作部/供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