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穿传统服饰的礼官带领巡游队伍整装待发,非遗鱼灯在手中流转,悠扬的礼乐在街巷回荡……国庆中秋假日期间,位于河东区的琅琊古城景区内,一场场融合历史文化与现代创意的表演吸引了来自全国各地的游客。景区的核心剧目《国秀琅琊》单日最高演出11场,成为开城以来单日排演最高场次,连续19天稳居抖音“团购带货·全国景点榜”周榜榜首。
近年来,河东区把准文旅产业发展脉搏,大力实施“旅游兴区”发展战略,以文旅融合为方向,以核心演艺为驱动,推动文化资源系统化转化、旅游产品多元化供给、消费场景持续化拓展,促进了历史文化与文旅产业双向赋能。截至目前,今年全区共接待游客787.92万人次,同比增长10.23%。
红色教育体验中心内,500余名青少年体验山东省首个集剧本推理、角色扮演于一体的红色教育校外课堂“淬火成钢”,体验烙煎饼、运军粮、抬担架等任务。在“沂蒙红”思政教育综合实践基地,全长约85米的火线桥上,学员们在“枪林弹雨”中体验搭建火线桥,实战演练让学员们深入了解华野历史、体悟沂蒙精神。今年以来,该基地举办各类培训活动247期,吸引游客2.1万人次。
“我们通过场景植入、空间串联、环节互动等形式,设置8大教学实践区,灵活运用体验式、互动式、沉浸式等教学方法,面向社会开展红色教育、企业团建、青少年研学、思政教育等,增强教育培训的吸引力、感染力,弘扬沂蒙精神,传承红色基因。”临沂文旅集团思政教育基地负责人李玉青介绍。
河东区创新打造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在沂蒙—“华东雄师”片区,以内容创新、业态创新、运营创新为动力,探索打造沉浸体验、互动演艺、主题消费、主客共享的红色文旅融合场景,每年接待游客超80万人次,实现了从“红色讲解式旅游”到“沉浸式共鸣体验”的转型。
近年来,依托滨河东岸旅游景区、沂河百里滨水长廊,河东区还着力做好“旅游+体育赛事+观光体验+历史文化+度假康养”等融合文章,每年举办各类赛事活动超20场次,参与群众16万人次。
围绕打造“沂蒙精神沂蒙游”旅游品牌,河东区聚焦“一城一带一区”,通过链接河湾公园、琅琊古城、华东野战军总部旧址暨新四军军部旧址纪念馆、观唐温泉等11个景区景点,融合琅琊文化、温泉康养、休闲度假等元素,打造了“红色沂蒙、琅琊新韵”特色旅游路线,成为拉长文旅产业链的重要引擎。如今,河东区正向着构建全域、全季、全业态文旅发展新格局的方向阔步迈进,书写着文旅融合发展的“诗与远方”。
通讯员 徐继忠 邢仔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