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中央宣传部委托新华通讯社主办

猇亭:11 项康复服务全覆盖 温暖精神障碍家庭

2025-09-08 17:28
来源:新华社客户端

近日,猇亭区精康融合项目服务中心,在数间功能各异的房间里,阅读者沉浸于知识的瀚海,自由翱翔;做操者身姿矫健,焕发着蓬勃的生命气息;音乐爱好者闭目倾听,脸上绽放着陶醉的微笑;沙盘游戏参与者聚精会神地摆弄沙具,努力构建着心中的世界;手工爱好者则精心雕琢着手中的作品,每一凿每一刻都蕴含着专注与深情……这些人都是不同程度的精神障碍患者,他们正在这里做康复治疗或学习手工技艺。

康复如上班,每天不间断。在猇亭区精康融合项目服务中心或社区康复阵地,这样的场景几乎每天都发生着。“我们开展有心理疏导、辅助教育、社交就业等在内的11种康复训练。”猇亭区精康融合项目服务中心负责人杨远军介绍,服务中心常态化开展活动,由恢复良好者及家属任辅导员,通过经验分享等互助形式赋能,现有8名恢复较好的患者任组长,在提升他们自我认同的同时也激励着其他患者更好地参与康复活动。

晓葶(化名)曾是一名精神障碍患者,曾住院治疗多次,出院后又多次复发。晓葶的家人经朋友推荐,抱着试一试的心理来到这里。“摆沙盘好玩又解压,做手工新奇又自豪,听音乐舒缓又平静。”晓葶被这种量身定制、充满创意的康复方式深深吸引,从此积极参与,乐此不疲。目前,晓葶的病症已多年未复发,不仅自己的病情得到控制,还积极参与社区活动,在服务中心担任小组长,定期组织小组活动,帮助其他患者融入社会。她也多次代表猇亭区参加中国精神残疾人及亲友协会大会交流和省、市、区各级主办的各种公益创投活动。像晓葶这样的案例还有很多,在这里,他们通过参与自己喜欢的活动以及接受个性化的治疗方式,逐渐找回了自信,提升了交往能力,在参与康复和学习过程中掌握一技之长,从而逐步回归正常生活。

持续的专业知识宣传和良好的康复效果,让越来越多的患者主动来到猇亭区精康融合项目服务中心,接受专业的康复治疗。此外,不少外地患者也因其良好口碑慕名而来。

为了更方便患者享受康复服务,猇亭区精心设计了‘1+5+3’三级联动精康融合服务体系。即以1个区级康复服务中心为核心,联动5个社区康复阵地与3个残疾人之家,将康复服务送到了患者家门口,对全区3个街道19个社区(村)实现康复零距离服务的全覆盖。同时,链接市优抚医院、三峡职院、社会组织等各方资源,提供“六化服务”(即个性化、多样化、一体化、便捷化、网络化、技能化)。针对特定患者群体,猇亭区创新性地推出了“云上守护”服务系统,为他们配备24小时不间断的观察设备。一旦遇到不适或意外情况,患者可以通过设备迅速发出求助信号,系统将自动报警,确保医生能够第一时间上门提供援助。

“我们的最终目的是要帮助患者实现早日康复,让有能力的患者学习掌握一定技能回归正常生活,最终融入社会。”杨远军介绍。不久前,一场旨在促进精神康复者技能提升的蓝染技艺培训活动,在猇亭区织布街古色古香的兰染工坊内热烈展开,14位精神障碍患者及家属热情参与。在蓝染技艺传承人的耐心指导下,学员们循序渐进地掌握了从蓝靛泥的神奇还原到建缸技艺,再到蜡缬、夹缬、绞缬等古老防染技法的巧妙运用,最终能够独立地完成从设计图案到浸染、氧化、固色及拆解的全过程。多样化的培训活动让患者们在沉浸式的互动学习中,不仅心灵得到了慰藉与治愈,更在实践中逐渐掌握了赖以生存的一技之长。

在猇亭区综合救助服务中心一楼慈善爱心驿站里陈列着患者亲手制作的各种手工艺品,吸引了不少市民欣赏、购买。“我们正在筹划康复患者直播带货等项目,到时邀约包括残联干部在内的各界社会力量助力,帮助康复患者找到社会融入的新路径。”猇亭区民政局局长王开斌说,患者正积极地进行康复与学习,努力融入社会,我们应竭尽全力为他们提供更多的支持与关爱。

有爱无碍,猇亭区一群平凡人的坚定守护,将特别的爱给予了特别的他们,为他们点亮了前行的道路。11年来,猇亭精康融合项目累计为猇亭区400余个家庭的精神障碍患者及其家属提供了共计23900人次的“六化服务”,助力51名康复对象实现辅助性就业。连续11年,猇亭区未发生严重精神障碍患者肇事肇祸事件。(记者刘俊 通讯员蔡晓舒 向恒庆)

责任编辑:孔德明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