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中央宣传部委托新华通讯社主办

兰陵以“六合”聚变促乡村连片振兴

2025-08-26 17:51
来源:半月谈网

2024年以来,临沂市兰陵县省派第一书记和工作队片区打破村庄行政区划壁垒,以党建引领规划融合、组织联合、资源整合、内生聚合、产业耦合、民心契合,实现村级资源空间重构、资源重组、力量重整,在“跨村联建”中有效助力乡村振兴。

组织联合、规划融合,打破“就村抓村”思维定式

要素资源稀缺且分散,是制约乡村振兴的突出问题。“要打破 ‘就村抓村’的思维定式,实施跨村联建。”山东省委办公厅派驻苍山街道潘合山村第一书记顾全说。

他推动13个村联合制定涵盖17项提升行动和6个千亩工程的压油沟示范片区总体规划,将板栗品种改良、盆景小镇、光伏发电 等项目精准落位。同时,当地成功申报 781 万元中央以工代赈资金 项目,统筹解决片区及周边13个村最迫切的道路硬化问题,实现“资金跟着项目走、项目围着片区转”。

组织力是片区发展的核心引擎。兰陵县省派第一书记片区率先成立片区联合党委,按照“大事共议、实事共办、急事共商、难事共解”的议事原则实体化运行。

大众报业集团派驻新兴镇太子堂村第一书记贾立博,带动当地成立“兴太强村公司”,承接镇区绿化、基础设施、农业设施建设、国企食堂食材配送等,为村集体年新增收20万元,带动 50余名村民就业。“党组织跨村联建,让‘单兵作战’变‘兵团攻坚’,把第一书记的桥梁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贾立博说。

资源整合、产业耦合,激活“沉睡资产”富民潜能

在大仲村镇大宗山示范片区,车尚产业园内机械轰鸣。这座由闲置老学校宅基地改建的园区,正将10余家分散的粉条、预制菜加工厂聚链成势。“单村搞加工缺资金、少用地,联村共建后年销粉条3500万斤。”片区联合党委书记范文基说。

在第一书记推动下,兰陵县通过资源整合破界重组唤醒“沉睡资产”,探索实施“宅改+产业”模式,盘活47处闲置宅基地,建设强村公司、富民项目等,带动农户户均增收 1.4 万元。“整合不是简单拼盘,而是让资源在流动中增值。”恒丰银行派驻大仲村镇金泉村第一书记于宙说。

产业兴旺是片区振兴的硬支撑。兰陵县各省派第一书记片区立足资源禀赋,探索一二三产深度融合。新兴镇五彩乡村示范片区依托循环农业形成“百棚种养殖、千亩林果园、万亩菌种地”发展布局;挖掘鲁南战役红色资源,发布“千年兰陵郡·多彩山里王”文旅品牌;融合多方资金,投资1亿元建设新质现代设施农业产业园。2023年至今,当地已接待游客 15 万人次,带动户均增收1.4万元。

大仲村镇大宗山示范片区结合山地适宜种植中药材实际,对接招引国药集团,引入山东一方制药有限公司承包400余亩山地种植丹参,建设中草药加工车间,延长中药材产业链,实现多渠道创收。苍山街道压油沟示范片区联合山东省农科院引进板栗新品种,片区集中采购种苗降低成本30%;招引乔治·莫兰迪酒店托管民宿,年增收18万元。

内生聚合、民心契合,绘就乡村善治幸福底色

“废弃碾台变成议事角,大家在此为矛盾化解、共富出实招。” 大众报业集团派驻新兴镇东新兴村的第一书记邱明明说。

驻村伊始,面对“市级后进村”信访矛盾突出、班子涣散的困境,作为第一书记,以“党建扎根、治理生根、幸福共生”为善治密码,聚焦“摘帽”攻坚,通过狠抓“三会一课”“民主生活会”,重塑班子凝聚力、强筋健骨;逐户走访排查,精准梳理“排水难”“行路难” “致富难”等民生痛点清单,推动村集体年收入成功突破20万元。 青岛海关派驻新兴镇洪湖村第一书记夏斌创新推行民意“码上说”、实事“码上办”双码平台,聚焦村民需求痛点,以数字化赋能新时代“枫桥经验”,构建精准服务矩阵。平台整合村级党务、财务、事务等20余项信息,村民扫码可提交矛盾纠纷、政策咨询等11类诉求,推动村务工单和信访量同比下降60%。

苍山街道片区创新推行“苍山红”网格员队伍,将矛盾化解在基层,省派第一书记村12345投诉量降幅超81%;南桥镇打造“南事桥解”治理品牌,化解19年宅基地积案;新兴镇片区开展“党员同做一件事”活动,党员带头捐款修碾台、扫雪抗旱,干群关系日益融洽;大仲村镇片区内建设图书阅览室,协调派出单位捐赠图书3400余册,丰富了群众文化生活。

“片区联合党委因地制宜,紧盯群众急难愁盼,以民心所向定发展所往。”兰陵县委副书记、驻县省派工作队牵头负责人张美生说。(冯磊、任腾霄)

责任编辑:褚孝鹏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