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中央宣传部委托新华通讯社主办

聚焦“四大维度”、分类精准施策——四川乐山全面提升村级后备力量培育储备质效

2025-08-25 11:24
来源:四川省乐山市委组织部

今年以来,四川省乐山市着力将村党组织带头人后备力量培育储备作为村“两委”换届“先手棋”,从“回引率、能人比、胜任度、调整面”四个维度靶向发力,分类施策培育储备村党组织带头人后备力量2311名,为乡村全面振兴奠定扎实人才基础。

着力提升“回引率”,以招才理念抓储备。打破“就村抓村”的人才思维定势,拓展视野想方设法让优秀人才“回得来”,回引人才占比达61.5%。针对有项目、有资金的企业家群体打好项目牌,坚持“项目跟着人才走、人才带着项目来”策略,包装发布民宿开发、农产品加工等乡村振兴项目260个,县委书记带头开展“三顾茅庐”行动,成功请回152名企业家参与村级工作、本地投资兴业,实现“引进一个人、带来一批项目、激活一方产业”。针对优秀大学毕业生、新生代职业农民等群体打好政策牌,设立“返乡创业扶持基金”,建立“创业导师库”,提供创业阵地和经营场所,开发村务管理、农村电商等专项岗位,吸引986名新农人返乡创业,点燃乡村振兴的希望之火。针对重乡情、有威望的本土乡贤打好感情牌,建立县乡村干部“三包一”联络服务机制,开展“迎老乡、回故乡、建家乡”系列活动132场,285名乡贤带领乡亲共谋发展。

着力提高“能人比”,以贤能标准抓优选。坚持“双好双强”标准把好政治关、能力关、作风关,确保后备力量“选得准”,能人占比达64.1%。把政治过硬作为首要标准,设置正负“两张清单”,建立“乡镇推荐考察+县级联审联查+县委审议确定”机制,组织、纪检、公安等多部门联合开展三轮“过筛子”,将85名“带病”人选挡在门外。紧扣带头致富、带领共富能力细化“能人”标准,在外务工人才重点看经营管理经验,现任村“两委”成员重点看实体产业,返乡创业能人重点看发展潜力,识别出有经济头脑、有管理经验、有实体产业的致富带富能人913名。将乡土情怀和奉献精神作为重要维度,建立“民情走访—承诺亮诺—办事践诺—考核评价”筛选机制,引导后备力量主动领办民生项目,挖掘出有家乡情结、自掏腰包为家乡事业发展出力的优秀能人215名。

着力增强“胜任度”,以实战思维抓培育。突出人岗相适逐人过筛子、逐一建台账,构建全链条培养体系,推动后备力量“干得好”。着眼提升学理论、强业务的素养,联合本地高校乐山师范学院等开办乡村振兴育苗班,依托28个乡村振兴实训基地,采取“理论授课+现场教学+案例研讨”模式,帮助后备力量增强履职能力。着眼增强懂经营、会管理的能力,依托“强村公司”等农村新型集体经济发展模式,选派92名有潜力的管理型人才担任强村公司职业经理人,在实战中积累经验、增长才干。着眼提高抓党建、善治理的本领,实行“强村带弱村”模式,组织150名“后进村”后备力量到“示范村”挂职3个月,建立“村级事务岗+重点项目岗”双锻炼机制,选派971名后备力量担任书记助理,在学先进、学经验中加速成长。

着力优化“调整面”,以靶向发力抓配备。聚焦把带头人选好配强,既下决心“调得下”,又确保“接得住”。聚焦软弱涣散村、集体经济薄弱村等重点村,由县委书记带头开展“解剖式”调研摸排,建立“村情台账+问题清单+调整预案”,下大决心调整268名抓发展能力不行、担负不起推进乡村振兴责任的党组织书记,提前选拔152名优秀后备力量接任书记,实现工作有序衔接。深入调研分析研判空心村换届“无人可用”困境,采取跨村统筹选派一批、强村书记兼职一批等方式,为145个空心村定向储备人选,同时针对村情和群众不够熟悉的实际,从乡镇选派得力干部任第一书记帮带过渡,确保工作不断档、发展不停步。针对选情复杂、矛盾突出的问题村,积极搭建离职干部发挥余热的平台,选拔懂经营的离任书记担任强村公司职业经理人,享受“基本薪酬+绩效分红”,全面推行“养老贷”政策,为离任书记缴纳养老保险提供贷款支持和财政贴息,实现“退得安心、退而有为”。

(供稿单位:四川省乐山市委组织部;作者:徐升、黄露)

责任编辑:褚孝鹏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