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中央宣传部委托新华通讯社主办

安徽和县:“零距离”工程织密民生“幸福网”

2025-08-20 18:32
来源:新华社客户端

新华社客户端合肥8月20日电(詹燕南)折纸、套袋、封装……走进安徽省马鞍山市和县历阳镇禹锡社区的“禹邻工坊”,几位“宝妈”正低头忙碌,一张张彩印纸巾在她们指尖翻飞,转眼变成俏皮的创意纸巾,即将销往各地市场。

这个由社区打造的灵活就业平台,既让“宝妈”们实现了“带娃赚钱两不误”的梦想,又为企业解决了用工需求,编织出一幅社区共富的新图景,是和县以党建引领基层治理、创新实施“零距离”工程的生动缩影。

在“禹邻工坊”里,“宝妈”们专注地折叠着纸巾。新华社客户端发(詹燕南 摄)

“以前总为没法兼顾家庭和工作发愁。现在,‘禹邻工坊’让我既能在家门口挣钱,又能照顾家庭。”“禹邻工坊”的成员裴善云说。居民王立蓉也是其中的受益者,“孩子上学后,我就来这里干活,不耽误接送孩子,一个月还能挣2000多元,觉得很幸福。”

“我们社区学校数量较多,有不少需要照顾孩子的陪读家长和全职妈妈。”禹锡社区党总支书记曹雨婷介绍,为了让这些妇女群众能在家门口就业,今年初,禹锡社区党总支立足群众需求,依托小区党群驿站,精准对接居民就业需求,积极链接企业资源,启动了“禹邻工坊”项目,提供微小电器零部件组装、包装等业务,促进居民增收,助力共同富裕。

“禹邻工坊”作为和县“零距离”工程的首个试点项目,按照“社区搭台、企业派单、居民接单”的模式,由社区提供场地并招募人员,企业负责技术培训与订单供应,工作时间灵活、按件计酬。项目自今年2月正式投入运营以来,让20余名居民实现了稳定上岗。

便民“零距离”,沟通“零距离”,服务“零距离”。2024年以来,和县以党建为引领,由县委组织部牵头,深入实施“零距离”工程,通过建强服务阵地、优化服务机制、整合资源力量,推动社区党建与民生服务、基层治理深度融合。

为高效推进“零距离”工程,和县健全“社区大党委—小区党支部—网格党小组—党员中心户”四级组织体系,吸纳42名驻区单位党员兼任社区委员。74个机关党组织与社区结对共建,2526名在职党员下沉社区,认领“微心愿”616件,实施“吹哨报到”项目289个。

同时,明确“零距离”工程的目标任务与时间节点,定期召开调度会、现场观摩会。在县级层面,统筹资源资金,协调县直部门参与“联合执法进小区”等专项行动;镇级层面,细化“零距离”服务清单,推动社区落实“服务不打烊”;社区层面,各社区制定个性化方案,建立“居民点单—社区派单—党员接单”机制,确保举措落地落实。

在有力的组织保障和资源整合推动下,各社区精准对接居民需求,因地制宜打造特色服务项目。

——朝阳社区启动“语帘有约”民生项目,为105户独居老人安装窗帘,通过“晨启暮合”平安机制,每日由网格员和志愿者巡查窗帘开合情况,及时发现老人安全隐患,守护独居老人安全。

——镇淮社区依托镇淮商业街优势,深耕“红商圈·商圈红”党建品牌,通过组织和美集市、安全培训、健康义诊等活动,增强社区与商户黏性,形成“党建引领、商圈发力、社区受益”的良性循环。

——海峰社区以“红色物业”建设为抓手,构建小区党支部、业主委员会、物业企业为主体,成员单位广泛参与的“1+3+N”多元联商机制,定期召开协商会议,赋予居民充足的“话语权”,将矛盾纠纷化解在萌芽状态。

群众需求在哪里,服务就到哪里。

从助老“贴心提醒”到儿童“托管”,从新业态群体“暖新驿站”到居民“楼前会”……一个个“零距离”工程项目聚焦群众安危冷暖、急难愁盼,将服务触角延伸到居民生活的每个角落,织就一张温暖人心的民生“幸福网”。

截至2025年上半年,和县“零距离”工程累计实施服务微项目30余个,涵盖便民服务、特殊群体关爱、就业帮扶、文化活动等4大类,满足了社区居民多样化的需求,大幅增强了居民对社区的归属感、认同感,居民参与社区治理的积极性明显提高,推动社区治理从“零散式碎片化”向“共建共治共享”升级蝶变。

“我们将坚持以城市社区党建‘零距离’工程为抓手,着力增强社区党组织政治功能和组织功能,以群众需要为导向,精细治理、深度协商、用心服务,推动更多优质资源下沉社区,让基层治理更有温度,让民生幸福更加可感可及。”和县县委组织部相关负责人表示。

责任编辑:褚孝鹏

热门推荐